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红蜻蜓音乐教案

来源:伴沃教育
红蜻蜓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意大利民歌,感受意大利民歌热情奔放的艺术魅力; 2、用有弹性、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3、围绕合唱教学,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涵,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与美感,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学情分析

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模仿能力、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通过情境律动以及意大利艺术、文化等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意大利风情当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唱歌教学中,用模唱法、视唱法配合识谱教学法,潜移默化的渗透一些呼吸、发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学生在歌唱的方法、音准、节奏感的准确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提高: 在歌曲中,出现了大量的八分休止符和同音反复,通过动作的辅助,声势的律动,能够简单、快速并让学生有兴趣的掌握歌曲的难点;歌曲每一个乐句的弱起处还有个别乐句大跳处的演唱,也将成为学生学习歌曲中的障碍。另外,合唱教学在中高年级的音乐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设计了

简单的五度和声加入到歌曲中,培养学生在声音方面的协作能力和与他人尽早建立合作演唱的经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有弹性、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弱起的准确演唱、同音反复声音的平稳以及八分休止处短促、跳跃的演唱;音乐情绪的表达;各声部间的融合。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1.师生列队,伴随《美丽的村庄》的音乐在教室中律动。【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们都能知道律动导入的优点】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去到一个遥远的国度,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随着音乐出发。(师生随音乐律动)

师:踏上田野、穿过小河、越过高山、还有各种小动物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设计意图:律动进课堂,可为歌唱教学热身,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走近意大利。

师:一路的旅途中我们都遇见了什么? 生:高山、河流、田野、小动物。

师:哦,穿越这样的美景我们来到了意大利美丽的村庄里。刚才律动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名字叫做美丽的村庄。去过意大利吗?对意大利有什么了解? 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就到意大利去看一看。意大利是欧洲艺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歌剧的故乡。神秘的古罗马文化;世界第一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还有画家达芬奇、拉斐尔的大名......这一切让全世界对它疯狂的崇拜。那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意大利人民的性格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唱起歌来激情荡漾,跳起舞来更是裙角飞扬。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意大利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意大利风情中,唤起学生演唱意大利民歌的欲望,也为之后的歌曲情绪的表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讲授】展开阶段——主动参与、感知体验 1.发声练习 师:意大利人唱歌跳舞的时候最喜欢用一种乐器来伴奏,你们认识吗?它叫做曼陀铃,是意大利传统的拨弦乐器。

(出示曼陀铃图片)

(1)用连音方式演唱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简易的曼陀铃琴弦,我们边弹琴,边唱歌。

(师生共同练习sol和do的演唱)

(2)用跳音方式演唱

师:如果用拨弦的方式来弹琴,你们会唱吗? (师引导生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练习五度音程的音准,要求换音准确,声音稳定。

(4)分两个声部做五度的和声练习。

师:两根琴弦是在同一架琴上发出的,所以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尽量靠近,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5)变换节奏继续做和声练习。

师:老师弹琴的节奏变了,你会拍吗?(出示节奏谱)

4/4 ×.× ××—∣

(6)师带学生拍节奏,将节奏加入旋律分声部练习。

(7)根据老师的指挥手势,学生练习正确的开始演唱和停止演唱。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对方声部,保持声部平衡。时刻提醒学生的演唱姿势与气息的控制。

设计意图:设计曼陀铃琴弦的发声练习,通过连音、跳音以及变换节奏的演唱,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和声的发声练习使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为之后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2.整体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1)整体听赏歌曲旋律,在老师的指挥手势中加入和声。

师:曼陀铃是一个伴奏乐器,现在老师想请你们来为一段音乐伴奏。当老师做邀请的手势,就请你们一起加入。

师放伴奏音乐,在“梯· 里 ︳通 巴— ︳梯· 里 ︳通 巴— ︳”处和学生拍手互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体验作品的情绪,感知二声部的形象 (2)师:韩老师和你们打招呼的时候唱了什么? 生:梯里通吧。

师:我是在用意大利语和你们打招呼,邀请你和我一起来唱歌。一起试试看!

师带学生唱梯里通吧的旋律。提示学生注意跳音记号和重音记号的演唱。 设计意图:学习“梯里通吧”这句有趣的旋律以及其中跳音和连音的演唱,并通过语言渲染,调动学生情绪,增强音乐表现力。 3.复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1)听辨乐句,突破难点。

师: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这句邀请旋律的意大利民歌,一起来听一听。(师范唱歌曲)

师:刚才我是在哪两个字和你们拍手的? 生:通巴

师:在拍手之前我还做了一个准备动作,一起来试一试。 师:加上旋律试一试。(师生一起边拍手边加上旋律演唱)

师:和你身边的小伙伴合作试试,邀请他一起唱歌,在“通吧”时和他拍上。

设计意图:加上律动的拍手动作,使演唱歌曲时更具有动力,有效的解决了歌曲中弱起的难点。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增添了演唱歌曲的兴趣。 (2)学习歌曲三、四两个乐句。 师出示两个乐句。

师:请你们来演唱乐句的前半部分,我来演唱后半部分,仔细聆听乐句的后半部分哪一句的音更加的密集? 生:第一乐句更加密集。

师:是的,仿佛在焦急的呼唤我们一起去田野上玩儿,跟老师边划旋律线边演唱。(出示乐句后半部分的旋律线)师带生边划旋律线边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音相对比较松,声音可以跳跃一些。师带生边划旋律线边唱第二乐句。

师:老师来演唱乐句的前半部分,你们来唱后半部分。(师生接龙演唱两个乐句)

跟着钢琴完整地演唱两个乐句。

加上邀请的拍手动作和热情的情绪再来演唱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拍手、划旋律线的方式辅助歌曲的教学,是学生学会用简易的肢体动作辅助歌唱。 (3)循序演唱,掌握一、二乐句。 a.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师:你们这么热情的声音,老师也忍不住想你们合作唱一唱了。请你们演唱邀请的旋律,老师来唱前半部分的曲谱,听一听重复最多的音是什么音? (师生合作演唱。师加入律动的手势,学生感受一、二乐句旋律走向)

生:重复最多的音是mi b.演唱一、二乐句的曲谱。

师:哦,好多同学都听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歌谱,验证一下到底是不是mi呢?伸出双手,和我一起做科尔文手势。 c.加入律动手势分句识读歌谱。

师:同音的反复增加力量,我们的声音力度可以慢慢增强。(师带生练习) 师:最高音在哪里?生:Sol 师:在高音处要绽放出来.(师带生练习) 师:哪里又在爬楼梯呢?指导学生演唱级进处。(师带生练习) d.师生配合第一第二乐句,找不同处。 生:最后一个音。

指导学生演唱乐句的最后部分,之后完整的演唱歌谱。 e.前半部分用lv演唱,后半部分加入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的手势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谱,从旋律本身出发感受音乐的动感。同时把指挥手势暗含在歌谱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掌握,从而可以指挥自己有表现力的演唱曲谱。 【活动】深入阶段——丰富情感,深入体验 学习歌曲歌词,表现歌曲情绪

1.师:这么有动感的旋律,它描绘的是什么样的风景呢? 师朗读歌词。生:万物生长、小河流水、绿树发芽。

师: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请你们用生机勃勃、有弹性的声音来读一读歌词。

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我刚才朗读的时候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生:有强有弱

师:这是一个弱起小节,我们在每个乐句强拍的地方力度稍稍强一些,你的声音会更有动感,再试一试。 生再次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有表情的朗读歌词,通过细节的深挖,让学生读出音乐性,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入旋律演唱。

4.师第二段又出现了哪些风景,用刚才的方法默唱第二段。注意二房子的旋律,先听老师唱。

学生第一遍演唱,关注旋律走向。 学生再次演唱,注意重音记号,加入动作。 学生演唱第二段歌词。 5.完整跟琴唱两段歌谱。

设计意图:通过跟钢琴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力度的强调和学生情感的调动,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活动】拓展阶段——合作交流,升华体验 欣赏意大利民歌《缆车》

师:唱完了这首好听的意大利民歌,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经典的意大利民歌。是由高音之王帕瓦罗蒂和合唱团共同演绎经典合唱曲《缆车》。

为歌曲加入二声部的和声。

师:今天老师也想加入一些和声丰富这首独唱歌曲。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师:还记得我们曼陀铃的旋律吗?我们为它加入今天刚学的意大利语“梯里通吧”来唱一唱。 高低声部合作演唱。 和歌曲录音合作

前半分布加入和声,后半部分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将歌曲二声部改编衬词,使学生体验创编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丰富歌曲的形式,渲染音乐情绪,还能够培养学生合唱的听觉能力。 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中律动,总结。

师白天的意大利村庄里热闹欢腾,夜晚的意大利静谧安详,让我们一起划着小船到西西里岛上去看一看。(随音乐律动)

师总结:其实每一首意大利民歌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魅力,希望通过本节音乐课的学习,你们都能爱上意大利民歌。同学们让我们在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中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意大利民歌的风格。通过律动,调整、放松身体和歌唱的肌肉,使身体到达一个平衡的状态,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课堂,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真好,看完我也觉得整个教学过程有血有肉。真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