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期 海外华文教育 No.4 2013 (总第69期) 0VERSEAS CHINESE EDUCAT【ON General Serial No.69 论现代汉语“有+VP"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从“你有替我买点白兰地吗?”说起 孟倩玫 (安徽大学文学院,中国合肥230039) 摘要:本文从大量新颖的语言实例人手,通过变换分析,论述了“有+VP”句式表达完成意 义的用法。并在先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这种句式从不合现代汉语语法到基本被广 泛接受和应用的背景和原因。接着指出,我们从这种句式的出现和发展得到启发,社会发展总会 带来纷繁多样的新词新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语言。 关键词:“有+VP”;结构;汉语语法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221-9056(2013)04-0442-07 一、引 言 (一)“有”字的传统义项及用法 越是简单的词,用法越是复杂。汉语中的“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丁声树(1980)曾经把“有” 作为一个特殊的动词进行了专门讲解,首先将其定义为“是表示存在的动词”,接着将其用法总结 为四种: 1.表示领属,所谓领属包括各种各样关系。例如: 她有三件宝:一把纺车,一个针线筐和这口黑箱子。(赵树理) 2.表示存在,这类句子常常拿处所词作主语: 天上有晶亮的星星,地下有朗朗的流水声。(杜鹏程) 3.表示列举: 玫瑰有红的,有白的。 4.用在表示量度和比较的句子里。例如: 崖呀,崖有两丈多高哩!(杜鹏程) 书中还说,“有”字后头通常不能跟动词,但是可以说“有吃有穿”,“有说有笑”。不过单用就 得变更说法,如“有吃的”,“有穿的”,“有饭吃,有衣裳穿”。 (二)“不通”的“你有替我买一点白兰地吗?” 收稿日期:2013-o6-26 作者简介:孟倩玫,女,安徽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mail:bettymeng@163.toni -442・ 第4期 孟倩玫:论现代汉语“有+VP”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朱德熙先生(1959)曾经举过这样一个翻译小说中的句子为例: (1)“你有替我买一点白兰地吗?” 朱先生这样说道:“用不着什么语法知识,单凭我们对口语的感性知识,就知道这句话是不通 的。”(朱德熙,1959)他认为这句话“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律”,并做了如下解释:“在一般情形之下, ‘有’的否定形式是‘没有’(有人——没有人,有事——没有事),但是放在动词前边,情形就不同 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去’,可是不能说‘有去’,‘没有去’的反面是‘去了’,不是‘有去’。同样,可 以说‘你没有替我买点白兰地吗?’也可以说‘你替我买了点白兰地吗?’但是不能说‘你有替我买点 白兰地吗?”’ 二、“有+VP”的语法结构及意义 (一)“有”字后面能不能加动词用? “有”字后面真的不能跟动词吗?我们就从这个朱德熙先生认为错误的句子说起,讨论下“有 +VP”这种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句: (2)我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3)他有跟你提过这件事吗? (4)你有看过这部电影吗? (5)当她站上凳子,勉强可以够得到灶台时,有试过自己做一道没人教过她的菜——腰果炒白 菜。[ 】 (6)高速交警漳州支队民警介绍,当时小客车上没有其他乘客,只有司机一人,而小客车发生 事故停在快车道时,司机有在车后方放置警示牌。 (7)“咚”的一声,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的金女士被吓了一跳,只见刚买一个多月的新车前挡 风玻璃迅速裂开,原来是块飞来之石。“还好还好,有保玻璃险。”金女士很庆幸。 (8)你有去过北京没有?【2 (9)我也有种欺。……我有种那个芦荟跟小辣椒。l3】 (10)然后后来我有在日本学一些日本菜的方面,其实,就像你们刚刚有问的一些东西。 (11)兰阳主厨介绍美食,林立雯有吃没有懂。 (12)你有觉得很寂寞吗? (13)没有,但是有挣扎过。 (14)张智泉先生他有出书喔。 (15)这道菜有融合我们台菜的一个精神。 (16)有(被)烫到。 (17)那个酱汁里面有打那个凤梨。 (18)因为有加胡椒。 (19)其实以前我有干过这种事啦。 (20)而且我还有跟他交流一下。 (21)它每天都有过滤。 (22)那你有穿花洋装去吗? (23)它这还有加鱼皮。 (24)你有跟他们说你要在节目里介绍他们的包子吗? ・443・ 海外华文教育 2013仨 由于篇幅所限,暂且先举这几个例子,接着我们来对其进行逐个分析。 在这些例句的基础上,回看篇首朱德熙先生文章中的例句(1):“你有替我买点白兰地吗?”,现 在看起来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对。这句话还可以说成:“你有替我买了点白兰地吗?”增加了 一个现代汉语中表完成的“了”字。例、(2)、(3)、(4)的句式可以概括为:主语+“有”+动词+ “过”+宾语+“吗”?是疑问句。例(5)、(13)、(19)的句式可以概括为:主语+“有”+动词+ “过”+宾语,是陈述句。例(1)、(6)、(7)、(9)、(10)、(11)、(12)、(14)、(15)、(16)、(17)、(18)、 (20)、(21)、(22)、(23)、(24)的句式可以概括为:主语+“有”+动词+宾语,均为陈述句。例(8) 的句式可以概括为:主语+“有”+动词+“过”+宾语+“没有”?是疑问句。 现在我们来试着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一下上述例子,例(2)、(3)、(4)都可以直接把“有”字去 掉,并且不会改变句子原意,分别变换为: (2)a我说过这样的话吗? (3)a他跟你提过这件事吗? (4)a你看过这部电影吗?” 例(5)、(13)、(19)也可以直接把“有”字去掉,不改变句子原意,分别变换为: (5)a当她站上凳子,勉强可以够得到灶台时,试过自己做一道没人教过她的菜——腰果炒白 菜。 (13)a没有,但是挣扎过。 (19)a其实以前我干过这种事啦。 然而,朱先生文章中的那个例子则需要做如下变换: (1)a你替我买了点白兰地吗? (I)b你替我买点白兰地了吗? 表完成的“了”字可以放在VO之间,即直接位于V之后,也可以放在VO之后。但我们发现, 不可以直接把“有”字去掉: (1)c你替我买点白兰地吗? 同样,例(6)、(7)、(9)、(10)、(11)、(12)、(14)、(15)、(16)、(17)、(18)、(20)、(21)、(22)、 (23)、(24)为了保证不改变句子原意,把“有”字去掉后,必须增加表示完成的“了”字或者“过”字, 分别变换为: (6)a……司机在车后方放置了警示牌。 (7)a……保了玻璃险……。 这篇报道的标题即为“明明保了玻璃险,咋还被收胶水钱?” (9)a我也种了歙。……我种了那个芦荟跟小辣椒。 (1O)a然后后来我在日本学了一些日本菜的方面,其实,就像你们刚刚问过的一些东西。 (11)a兰阳主厨介绍美食,林立雯吃了(却)没有懂。 (12)a你觉得很寂寞了吗? (14)a张智泉先生他出了书喔。 (15)a这道菜融合了我们台菜的一个精神。 (16)a(被)烫到了。 (17)a那个酱汁里面打了那个凤梨。 (18)a因为加了胡椒。 (2O)a而且我还跟他交流了一下。 (21)a它每天都过滤了。 ・444・ 第4期 孟倩玫:论现代汉语“有+VP”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22)a那你穿花洋装去了吗? (23)a它这还加了鱼皮。 (24)a你跟他们说了你要在节目里介绍他们的包子吗? 经过对这些例子的变换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有+VP”句式表达的是完成意义。如果句中 已有表示完成的“了”字或“过”字,那么直接去掉“有”字不会改变句子原意;但是,如果句中没有 表示完成的“了”字或“过”字,为了不改变句子原意,把“有”字去掉时,必须根据情况添加表示完 成的“了”字或“过”字。 (二)“有+VP”和“有……没有”,“有没有” 例(8)用了“有……没有”的句式,可以变换为: (8)a你有去过北京吗? (8)b你去过北京吗? (8)e你有没有去过北京? 我们发现,均为疑问句式的例(1)、(2)、(3)、(4)、(12)、(22)、(24)均可以用“有……没有”句 式进行改写,分别改为: (1)d你有替我买点白兰地没有? (2)b我有说过这样的话没有? (3)b他有跟你提过这件事没有? (4)b你有看过这部电影没有? (12)b你有觉得很寂寞没有? (22)b那你有穿花洋装去没有? (24)b你有跟他们说你要在节目里介绍他们的包子没有? 或者用连在一起的“有没有”,即: (1)e你有没有替我买点白兰地? (2)C我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3)C他有没有跟你提过这件事? (4)C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12)C你有没有觉得很寂寞? (22)C那你有没有穿花洋装去? (24)c你有没有跟他们说你要在节目里介绍他们的包子? 很显然,用“有……没有”或者“有没有”的句式进行改写时,必须把原来句末的“吗”字去掉, 因为“有……没有”和“有没有”句式本身已经表达了疑问语气。 我们再看一看下面几个例子: (25)你有没有吃到? (26)请问你们有没有真的吃到哪一道菜的时候是落泪的? (27)不晓得它有没有带辣油? (28)他们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之后有没有(被)吓到? 反过来,这四个例子可以变换为“有+VP”的疑问句形式,分别为: (25)a你有吃到吗? (26)a请问你们有真的吃到哪一道菜的时候是落泪的吗? (27)a不晓得它有带辣油吗? (28)a他们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之后有(被)吓到吗? ・445・ 海外华文教育 2013矩 也就是说,“有……没有”或者“有没有”的句式基本上可以和“有+VP”的疑问句式进行互换, 不会改变句子原意。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试着得出如下结论:表疑问的“有+VP”句式可以用“有……没有”或者 “有没有”句式进行改写;表陈述的“有+VP”句式如果句中已有表示完成的“了”字或“过”字,可以 直接把“有”字去掉。因此,无论是疑问句还是陈述句,直接去掉“有”字后要保证句子合乎语法且 原意不会发生改变,必须有一个前提:原句中必须已有表示完成的“过”或者“了”。如果直接去掉 “有”字,句子要么意思改变了,要么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那么,“有+VP”里的“有”字到底是什 么用法呢?表达什么意义呢?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的“有”的意义已经虚化,可以看作是一种完 成体标记,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上述例子想要在保持意义不变的前提下去掉“有”字,必须增加表 完成的“了”字或者“过”字。 三、“有+VP”的语法意义及形成原因 (一)“有+VP”是完成体的肯定式表达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有+VP”表完成这种用法形成的原因。石毓智先生(2004)提出,“人类语 言完成体标记最常见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完成义的动词,二是来自领有动词。属于第一种类型 的语言有Kammu、Sango等;属于第二种类型的语言有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 班牙语等。汉语内部的情况相当复杂。普通话的完成体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的表达是不对称的,其 肯定式标记‘了’来自中古时期的一个普通的完成义动词,属于第一种类型;然而其相应的否定式 标记‘没’来自于近代汉语中的领有动词的否定一方,属于第二种类型。但是有趣的是,很多汉语 方言的完成体表达则是肯定否定对称的,其肯定和否定标记都是来自领有动词的正反两方,属于这 类的方言有客家话、闽方言、粤方言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汉语的普通话中表达完成体 的否定式是用领有动词“没”或者“没有”,但是表达完成体的肯定式时则不用领有动词“有”,而用 “了”。 汉语虽然是一种没有语态的语言,但是“了”字目前已经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完成体标记了。由 于地理和历史等诸多原因,中国存在着众多方言。虽然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但是仍 然有很多人说方言,方言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日渐受到重视和保护。因此,普通话和方言自然而 然地彼此受到互相影响。汉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 范。但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人口融合、文化交流,势必会带来普通话和方言的互相影响。以前的 北方人也许很难接触到南方方言,所以不习惯南方方言中的一些语法表达。但是现在中国南北方 人口融合程度比以前高多了,对于更加熟悉普通话语法的北方人来说,南方方言的许多语法也不那 么难理解了。 此外,也有很多大陆南方籍及港澳台作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自然会存在着方言的痕迹,那么 这些文学作品的传播自然也促使着某些和普通话不一样的语法被人们熟悉和接受。“有+VP”句 式这种完成体的肯定式表达,就大量地存在于上述的中国南方方言中,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进入普 通话完成体的肯定式表达,从被认为是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表达形式到逐渐获得了认可,越 来越多的非上述方言区的人开始接受、习惯并使用这一表达方式。 (--)“有+VP”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前景预测 这种句式进入普通话中显然是由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所致,比如改革开放带来的 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香港、台湾和内地的交流日益增多;港片、粤语歌曲、台湾偶像剧和综 艺节目的广泛传播和流行,交通的日益发达引起人口流动范围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导致汉语普通 ・446・ 第4期 孟倩玫:论现代汉语“有+VP”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话受到各区方言的影响,网络等广泛自由的社交平台给汉语带来的影响,等等。 接着追溯的话,“有+VP”句式也是受到了英语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作为完成体标记的 “有”字有点类似于英语完成时句式中的have。石毓智先生认为,“有”逐渐发展出完成体的肯定用 法是由于“没”作为动词完成体的否定标记的类推作用。 根据上文的分析,表完成的“有+VP”句式如果想在保持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把“有”字去掉,句 中必须有表示完成的“过”或者“了”。所以有些人认为“有”字作为肯定式完成体标记是错误的类 推,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是多余的。这就涉及到话语可接受度的问题了,“所谓可接受 的话语,就是为人们所认可,为人们所承认,并能被充分理解的话语。”(孟建安,2002)现代汉语中 有很多不合乎规范的话语,但是由于可接受度高,所以仍被广泛使用,比如成语“凯旋而归”中, “旋”与“归”意义重复;“一衣带水”读音停顿和意义不一致,等等。 “有+VP”句式现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现在很少有人觉得这样的句子别扭拗口,难 以理解,那么就说明它的可接受度程较高,是可以被纳入到普通话语法系统之中的。石毓智先生认 为“有”的完成体用法还是很有限的,口语用法只限于疑问句型,书面语中也只能跟部分动词搭配。 但是同时他也指出,这种用法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事实证实了石先生的预测,“有+VP”表 完成的用法在陈述句中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口语会话中。 四、结语 萨丕尔说过,“一种语言没有理由要永远保持它原来的形式”,“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 展的。”(爱德华・萨丕尔,1985)那么,语言研究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我们学习和借鉴先贤 的成果同样也应秉持辩证的态度。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语言使当初被朱德熙先生判为不合法的 句子成为合法的。每种语言都有自我纯洁的能力,一个新的词语,一个新的句式的出现,背后都有 着深层的原因。新词新语能否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可以留给时间和大众去检验。 注释: [1]例(5)、(6)、(7)均引自温都论坛。 [2]例(8)来源于北大中文论坛。 [3]例(9)一例(28)均摘引自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2011年1月第5期。 [4]文章此处对例句进行的变换分析,统一用例句编号+字母a、b、C表示不同的变换,例如(1)a、(1)b、(1)c都是 针对例句(1)进行的不同变换。 [5]该例句前的 表示该例句错误。 参考文献: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孟建安:《不规范的话语与可接受的话语一兼答曹德和博士的提问》,《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 石毓智:《汉语的领有动词与完成体的表达》,《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朱德熙:《从作文和说话的关系谈到学习语法》,《新闻战线》,1959年第5期。 ・447・ 海外华文教育 2013正 The Useage and Meaning of“You(有)+VP”in Modern Chinese ——Fr0m“Have you bought some brandy for me?” MENG Qianmei (CoRege of Chinese Language&Literature,Anhui Univemity,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From the latest examples.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finished tense of“You+VP”structu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this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sum— marized that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Illuminated by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You+ VP”,it is known that various kinds of words nad phrases come into existence wiht hte development of SO— ciety.Thus,It’s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an eyesight with development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You(有)+VP”;Construction;the grammar of Chinese 第五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1号通知 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发起并主办的“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简称“中青会”)已成功 举办四届,第五届中青会将于2014年5月23日一24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 一、会议时间、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5月23日一24日(会期2天)举行会议,2014年5月22日全天报到; 2.会议地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二、会议主题及议题 主题:语言与文化:全球视野下的汉语研究与汉语教学 议题: 1.汉语作为学术语言的语体特征及其教学研究 2.汉语教学中的大文化、小文化及其教学研究 3.汉语本体研究与汉语习得研究 4.国际汉语教学的国别化教学与教材研究 三、会议摘要提交 1.重要时间:摘要提交截止时间为2014年1月10日;2014年2月1日发采用通知,与会者返回参会回执;2014 年3月1日之前向确定参会者发出正式会议邀请函。 2.投寄与评审 中国境内投稿:参会摘要电子版发至pku.casl@gmail.corn; 中国境外投稿:参会摘要电子版发至cuchinese2014@gmail.com 中国境内来稿由北京大学负责组织专家匿名评审;海外来稿由哥伦比亚大学负责组织专家匿名评审。 3.摘要字数与格式 论文摘要要求包括有800字左右的摘要正文和3—5个关键词(A4一页纸内),可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或英文撰写。 4.论文发表:凡在会议上正式宣读的论文,会后将择优刊于《汉语教学学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主办)。 四、会议相关费用 参会报名费:80美元(会议袋、会议资料、纸笔),与会代表往返交通费和食宿费用自理。 五、会议联系邮箱 中国:pku.casl@gmail.corn;美国:cuchinese2014@gmail.corn。会议相关事宜和最新消息敬请留意北京大学对 外汉语教育学院网页:http://hanyu.pku.edu.c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网页:h ̄p://www.columbia.edu/ealac/chinese。 (本刊记者)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