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创作特色 周 琴 内容摘要:钢琴改编曲在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钢琴表演 及教学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梅花三弄》作为钢琴改编曲的代表作,在创作 技法、音乐表现、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曲式结构;多声写作;王建中 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趣味。 进入二十世纪,由于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表现 形式,其中用西方乐器一钢琴来创作和改编具有民族风格的乐曲,是本世纪中西结合新音乐的 重要表达方式。 根据古琴曲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创作中立足于原作,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曲,充分展 示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审美神韵。在酝酿这首作品时,融入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 梅》的意境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不仅有力地刻画了梅花在严寒风霜中傲然挺 立、高洁如玉的品格,而且讴歌了梅花甘为春天“山花烂漫”前驱者的崇高精神,赋予了作品新 的时代气息。作曲家充分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调性色彩,扩大音乐发展手法,使古老的 乐曲拓展了单声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一、古琴曲与钢琴曲的结构之比较 据考证,《梅花三弄》这首著名的古琴曲,来源于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桓伊所作的笛曲《落 梅花》,到了唐代,乐工颜师古把它编为琴曲,相传至今。’现在常见的版本为吴景略演奏、许 健记谱。” 古琴曲《梅花三弄》吸收了古代文学与绘画中的表现手法,遵循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运用 民族音调中有特征的旋法,塑造出形神兼备、耐人寻味的音乐形象。通过静态与动态两个不同的 侧面,刻画了梅花清雅端庄的形象和与寒风搏斗时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曲中轻盈、透明的泛音 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突出宫、徵两音,配以五度、四度、八度的跳进,加之轻巧的节奏, 勾画出“风荡梅花、轻轻舞玉翻银”的意境。乐曲的主题旋律如下: j- 々0‘ 々 { 0i 6● 0 ; { ‘ ‘ 0 : ‘ { { e : . 这一主题旋律共出现三次,分别在琴徵的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因此叫做“三 弄”。6小节的结束句在呈示之后发展为贯穿全曲的固定终止型乐句。 另一个以走手技法演奏为特点的旋律,与第一主题有着明显的对比: 1.。l旺 ’见:丁承运《(梅花三弄>考源》,《艺苑》(音乐版)1987年第1期,第l5页。 ”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古琴曲集》(第一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旋律中的徵、角、商等音一经出现,就被反复强调,加之“滚、拂、撮”等指法的运用以 及高低音区频繁的跳越,勾画出激奋人心的情景,使音乐达到高潮,大有“梅花斗雪开”、竞相 齐怒放之势。 在结构上,此曲遵循着琴曲音乐“缓起”、“呈示”、“发展”、“收束”的展开过程。第一、 第二主题采用并列的手法前后相接,使两个性质不同的主题对比更为明显,音乐发展更具推动力。 第二主题先以插部出现,而后又循环再现。因此,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由十个部分组成的 双主题并置、合尾式循环体结构的乐曲:● 缓起 呈 示 展 开 收束 厂—] 厂—] l m B 一二. 引子 % ・:5O Ⅳ F宫 F宫 c徵 F宫 c徵 F宫 F宫 F宫 F宫 F宫 1-26 27-46 47-58 59-78 79-124 125-144 145-190 191-212 213-249 250-272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在结构上有不同于古琴原曲的新的形式,v c % 它可看成是一首高度复杂 化的复合并列二部曲式结构。其第一部分为回旋曲式,第二部分为并列二部曲式,并且第二部分 在反复时作了较大的变奏,调性产生了变化。两大部分因不同的旋律陈述和不同的织体类型而彼 此区分开来,但它们之间又有着统一的因素:其一,次级回旋曲式的主题第三次出现时,材料属 Ⅵ 一P 第一部分,但调性属第二部分;其二,两大部分都有合尾的结束音调,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全曲结构图式如下: D .0 ¨ c、_ 甲 哪 ; 回匦 回 2‘8 9--宫日 ‘9一B 1 Bz一8 0 8—3 1 1 1 …一… 。建。。 乙 Ⅸ 一 回匝 结犀 —]————]过过 渡渡 a b ≈ 过渡 d b “ E富 #F富 抖c ■ #F富 抖F富。B富。B富 F富 C4B[ , .● 13‘一1‘0 l‘9 l58 1 ̄.9--17‘l"itB--19‘ 196--2o3 204--229 230 2‘6 引子突破了古琴曲深沉、凝重的气氛。开头的旋律音调由平行琵琶和弦奏出,低音区空八 x尾 绪 I6 卜 度的倚音,具有摹拟古琴演奏的效果,音乐舒缓而宁静。分解式的五声音阶四音列,跨越四个八 度,有“飞流直下”的气势和效果,赋予旋律以动荡、飘逸之感。 主题旋律——“梅花主题”分别在A、A 、AII三部分出现时,在不同的音区、织体、调 性、节奏、和声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再现,具有层叠展开的次第效果,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插部B是一个短小的三乐句乐段,起着连接过渡的作用,采用先分裂后综合的发展手法。 插部c为并列二部曲式,由引子的材料引入并作缩减卡农式模仿,变换的织体突出了调 性色彩的对比。第二部分运用较严格的卡农手法写成,加入了特性音“闰”,使音乐多了一份“暗 淡”的色彩。终止处在不同的调性上重复主部尾声的材料,起到贯穿统一的作用。 乙部分’D D 分别由带过渡和小结尾的并列二部曲式组成。变换的拍子与具有推动力 的节奏相结合,使音乐不断向前发展。中间过渡段取自D 的材料,加以裁截、重复,构成自由 展开的排句结构。插部D 是全曲的高潮所在,热情讴歌了梅花不畏风寒、坚韧不屈的品格。 结尾缓慢的速度、单线式的支声复调织体,把乐曲引向一个“高洁空灵”的境界。全曲最 后五小节,再现了“梅花主题”的第一句,这一手法被作曲家本人戏称为“三弄半”。 盈、徐 缓的终止句结束在徵音上,造成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效果。 二、钢琴曲多声写作技法之分析 钢琴曲《梅花三弄》注重发挥钢琴的表现性能,在音乐的处理上运用了富有特色的多声写作 技法。这些技法体现在作品的和声、复调及调性等方面。 引自笔者与王建中的谈话记录。 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和声 以三度叠置为和弦的构成方式,以五度根音关系为基础的传统调式和声体系,与我国民族 风格的音调旋法有一定的差距。在这首改编曲中,作曲家运用了丰富的和声表现手段,使其与旋 律音调相得益彰,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I、在和弦构成上,以五声性和弦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四、五度叠置的和弦——琵琶和弦,这种和弦避开了三、六度音程,以四、五度音程为 主,具有柔和的音响效果: ●t lI■■、 2、四度和音 Ⅱ、在五声性和弦或三度叠置和弦的基础上附加二度音构成附加音和弦,在这首钢琴改编 曲中具有突出的作用: Ⅲ、大七度音程的碰撞,具有很强的和声色彩感,在曲中充分表现出晶莹剔透的雪花在风 中轻盈地飞舞、飘落的艺术形象和情境: Ⅳ、复合和弦是由两个不同的和弦叠置在一起构成的,这种结构的和弦能带来单个和弦所 不具备的厚度与立体感: V、在和声进行、终止式的处理上,改编曲摒除了大小调和声功能序进的条框,而以“色 彩性和声”为主。这主要体现在: 1、采用平行结构和弦 由于和弦结构的统一、和声进行的线性运动带来了音响上的规范化,形成一般色彩“流”。 下面分别是有代表性的三种形态: ①四度音程的平行 8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②五度音程的平行 ③四、五度叠置和弦(琵琶和弦)的平行(见本文第三个谱例) 2、采用异调配置的手法 在 首改编曲中,旋律音与和弦音常常不一致,这是由于和声的异调配置所带来的结果。 这种手法使得旋律与和声的层次感加强,音响色彩丰富: 上例选自《梅花三弄》主题的第二次呈示,这段音乐建立在E宫上,采用了G宫调域的材 料,旋律上的徵音在和声上已成为角音。 3、终I卜式 传统和声的终止式强调属七到主的功能进行,而在这首改编曲中,淡化了终止式的力度感・ 使其符合音乐风格的需要: 我国传统音乐十分注重线性思维十分注重线性思维,强调音乐的流动性与横向声部的旋律感。从单一的旋律 ,强调音乐的流动性与横向声部的万iE佯感。从早一 佯 线条. 复杂的声部对位,这些线形表达方式十分多样。在《梅花三弄》这首改编曲中,充分运 用了这止匕手法。 单一旋律线条的运用,如下例分解的五声音阶四音列与主旋律结合为流动的线条: 复调的手法运用主要体现在: 1、支声复调手法 2、模仿(包括卡农式的严格模仿和自由模仿) ‘.. 开始采用四五度五声调式的自由模仿手法,后四小节则为较严格的八度卡农: .8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对位 下例,流动的对位声部为旋律作了铺垫: (三)调性 琴箫合谱《梅花三弄》是建立在单一的F宫调上,而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在调性上作了 大胆的处理,有较多的调性发展。作曲家在总体上遵从原曲的表达方式,但在细部上,通过异调 和声配置等手段,增加调性色彩的对比,在通过对连接材料的精心雕琢,取得局部上的调性变化: 上例前7小节的旋律音,结束在F宫调式的徵音上,而在后一小节的连接过渡材料中,徵音已 转为c宫调域的宫音,色彩变得透彻、明亮,为后一段落直接进入E宫调式,作了很好的铺垫。 从整体上看,全曲各主要部分先后涉及的调性有:F宫一E宫一升F宫一降B宫一F宫。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F宫作为全曲的基调被安排在乐曲的开始与结尾,而主题几次变奏的调性,分别 与F宫构成上下半音关系以及四度关系。在这些不同的调性之间,如升F宫转入降B宫,没有 运用过渡材料,而采取直接转调的方法,从而带来了调性色彩的突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梅花三弄》的调性处理上,可以看出作曲家独运的匠心。 钢琴改编曲是我国钢琴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到过重要的 作用,对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建中先生作为我国钢琴改编曲创作方面 的一个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代表,为丰富我国的钢琴音乐语言和技法,探索钢琴艺术的民族风格, 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2、刘学严《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3、军驰。李西安《民族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出版社,1964 4、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5、《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6、《古琴曲集》(第一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