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提纲
毕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能反映其综合学习成果的学术,撰写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合格方能取得毕业资格和获得相应的学位。
二、毕业选题
1.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2.应围绕本学科和专业,尤其要注重从医疗保险、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中选题,突出现实性和实用价值。
3.选题应能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较全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原则上每生一题。选题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
5.鼓励学生在思想、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创新。要注重引入现代设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力求使用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
三、毕业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充分认识毕业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按时完成毕业。
2.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独立地完成课题,严禁抄袭或请人代替完成。
3.学生应主动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报告工作进展,并接受指导和检查。
4.毕业基本结构要规范。
5.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精神饱满地参加毕业答辩。
四、毕业工作内容
1.毕业 约1.2万字
2.调研报告(或读书报告) 约3千字
3.外文资料翻译 约1.2万个英文字符
五、毕业的组织过程
毕业工作一般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一)下达毕业任务书阶段
毕业的选题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1.毕业的具体要求:
(1)确定调研单位和调研内容;
(2)确定应查阅的参考书及文献;
(3)确定应深入研究的2~3个专题的内容。
2.毕业的进度计划
3.其他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阶段
学生根据毕业任务书的要求与计划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选定的课题的内容和范围,应积累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选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测试采集有关数据。
(三)检查与指导阶段
为确保毕业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分期分批地组织2~3次报告会:调查报告会、读书心得报告会和专题研究报告会等。
其中,专题研究报告会的成果应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1)对解决本专题有新的见解,新的论点或思路;
(2)对本专题的问题进行了新分析、新论证或新预测;
(3)对解决某项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议,新方案或新举措。
报告会的目的在于交流学生心得及经验,考察学生的毕业进度与质量,激发学生分析与思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报告会由指导教师与相关教师组成评议组,评出报告阶段的成绩,有关负责人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四)撰写阶段
在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撰写方案的要求完成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等,运用有关素材写成初稿。
(五)定稿阶段 初稿撰写后,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定稿。然后按规定格式,用A4 纸打印。最后送指导小组。
六、毕业内容和格式
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指导老师,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标题、作者、指导老师、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本论、结论),。分层标题要用阿拉伯数字(如:1、1.1、1.1.1)。总字数12000字左右。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观点正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楚,文字简洁,书写工整。穿插必要的插图、表格和图纸,并装订成册。
七、时间安排(11周)
确定选题,查阅文献,完成写作大纲 第6-7周
确定调研提纲,完成课题调研,写出调研报告 第8-9周
撰写初稿,并完成读书报告和外文翻译 第10 13周
初稿审阅、修改、定稿 第14 15周
答辩准备、答辩、成绩评定 第16周
八、成绩评定
按 毕业(设计)评分标准 的要求,由指导教师、报告会评议小组与答辩小组分别评定成绩,对写出评语,经加权给出综合成绩,学生的毕业总成绩由评审小组组长最终仲裁。
1.读书报告(或调研报告):10%
2.外文翻译:5%
3.毕业:85%:其中指导教师评定占40%,答辩成绩占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