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④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咏雪》) ⑥__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仍是不适意!——排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cí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攲斜( ) cí( )怜 荫蔽(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欹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分)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3.阅读《朝花夕拾》,完成(1)~(2)题。(4分)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作
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2分) (2)《________》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让我背《________》的痛苦。文章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2分)
4.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
决。(12分)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再拟写一个小标题。(2分)
(2)活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有关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3分)
(3)活动中轮到你向大家介绍自己,你该怎么说?(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身份信息)(3分)
(4)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3分)
6.文章中三次用“悄悄地”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为动作,请琢磨第①段中的两个“悄悄地”和第③段中的“悄悄地”分别折射出母亲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7.“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8.用简要的话概括母亲的形象。(4分)
9.请简要说说作者在文章题目中加上“秋天”二字的原因。(3分)
【二】(22分) 温暖的劈柴 肖复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让我像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可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
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10.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4分)
11.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6分)
1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4分)
1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母老,不远游”的理解。(4分)
【三】(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与友期行 期:________ .(2)去后乃至 去:________ .
(3)尊君在不 不:________ .(4)下车引之 引:________ .(5)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 .
16.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前后半句各标一处)(2分)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期 日 中。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8.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写作(55分)
20.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
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四、卷面书写(5分)
参考答案
一、1.(1)①夜发清溪向三峡 ②枯藤老树昏鸦 ③山岛竦峙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 ⑤撒盐
空中差可拟 ⑥客路青山外 (共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1)qī 慈 yīn(共3分,每空1分) (2)排徊 徘徊(共2分,每空1分) (3)倾斜,
歪斜(2分) (4)比喻(2分)
3.(1)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2分,每空1分) (2)五猖会 鉴略(2分,每空1分)
4.(1)示例:同学风采展示 友谊连线(2分)
(2)典故示例:伯牙绝弦 割席断交 刎颈之交 管鲍之交(1分);内容解析:对典故里的人物、内容表达清楚即可(2分)。
(3)示例:大家好!我叫×××!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上中学了!我们也由于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相聚到了一起。相聚的日子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我希望有一天回首这段相聚的日子时嘴角会泛起淡淡的笑容!那将成为我的一段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为了这段珍贵的记忆,我会好好努力的。相信我!谢谢!(3分)
(4)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空间、时间和年龄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之友。而且和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和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4分)
二、5.①“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1分);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1分);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同时也达成了母亲期盼已久的愿望(1分)。
6.第①段中两个“悄悄地”折射出母亲小心翼翼,去留不安的心理状态(2分);第③段中“悄悄地”是因为母亲怕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刺激到“我”,心理变得异常敏感(2分)。 7.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了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竭尽所能地劝抚安慰,希望“我”和她能够战胜病魔,好好地、勇敢地活下去(2分),表现了母爱的深沉伟大(1分)。
8.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形容憔悴的母亲,面对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诠释着伟大的母爱(2分)。母亲坚强、伟大而无私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分)。
9.①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1分)。②秋天的萧条景象衬托了“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1分)。③菊花在秋风中盛开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开始积极面对人生(1分)。
10.一是指赵大爷的帮助所带来的温暖(2分),二是指“我”愧疚后感到了沉甸甸的亲情(2分)。
11.这句话写屋里冷,从侧面写出母亲在家里的无助与孤单(2分),也为作者自责埋下伏笔(2分)。
12.一是看到母亲蜷缩在被子里,不想吃东西,心里既难受又自责(3分);二是赵大爷的一席话触动心扉,使作者感到内疚,对不住母亲(3分)。
13.赵大爷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照顾“我”生病的母亲,送劈柴给“我”(2分);他还是一个心思缜密、考虑周全的人:他能发现母亲生病,叫“我”去生火,去他家拿劈柴(2分)。
14.示例:强调当父母老了的时候,子女更要对父母负起责任,尽量在父母身边尽孝,多陪伴和照顾他们。(4分)
15.(1)约定 (2)离开 (3)同“否” (4)拉,牵拉 (5)回头看(共5分,每空1分) 1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分)
17.(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那人才来。(翻译出“舍”“去”1分,句子完整通顺1分) (2)真不是人啊!跟我约好一块儿走,却丢下我走了。(翻译出“期”“委”1分,句子完整通顺1分)
18.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分)
19.示例:为人要讲礼仪、讲诚信,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20.作文略
四、评分标准参见2017年安徽省中考卷面书写要求及得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