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有答案)
一、判断题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俗易懂,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 2、集体主义重视和保证个人的一切利益( ) 3、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动力源泉( )
5、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
6、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时根本冲突的( )
7、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必须达到22 岁,女必须达到 20 岁( ) 8、在大学阶段,学习时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 9、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核心( )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的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 1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
12、国家机关和每一个公民都可能违宪,直接受到宪法条款的制裁( ) 13、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 )
14、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体现了社会对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 ) 15、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
二、单项选择题
16、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
A.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B.自治区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人民代表大会
17、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18、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简.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 )
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19、人类在脱离动物状态而转变为人的过程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A.思想 B.劳动 C.法律 D.道德
20、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 )。
A.基础课 B.专业课 C.理论课 D.思想政治理论课
21、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 )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A.指挥 B.领导 C.调节 D.调整
22、郑板桥曾为他的书有题联自勉,“期第软简三秋树,被外标新二月花二,这的话表明,若想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我们应该( ) A.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B.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C.树立以创新创透为目标的走向 D.增强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2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文化创新 B.理论创新 C.制度创新 D.爱国主义 24、下列不属于正确的创业观的内容是( )。
A.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B.敢于创业的勇气 C.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D.“学历本位”的观念
25、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体现了正确的择业观中( )的要求。
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B.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C.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D.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26、( )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追求
27、( )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A.新时期 B.新时代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关键期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B.从站起来.好起来到富起来 C.从站起来.强起来富强起来 D.从好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29、(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法律制定 B.法律执行 C.法律适用 D.法律遵守 30、以下不属于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 A.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B.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专制皇权
D.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三、多项选择题
31、下列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B.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C.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2、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 ),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A.与历史同向 B.与祖国同行 C.与时代同起 D.与人民同在 3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主要表现在( )。 A.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B.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C.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D.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34、以下属于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的有( )。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D.依法服兵役。
35、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至上.( )。 A.权力制约 B.公平正义 C.权利保障 D.正当程序
四、名词解释题
36、过失犯罪
37、法人
38、信念
39、行政奖励
40、法律思维方式
41、专利权
五、简答题
42、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43、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4、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45、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六、论述题
46、请你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角度,阐述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 对 8、对 9、错 10、 对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二、单项选择题
16、A 17、A
18、B 19、B 20、D 21、C 22、A 23、D 24、D 25、A 26、C 27、B 28、A 29、C 30、D
三、多项选择题
31、ABCD 32、ABD 33、ABCD 34、ABCD 35、ABCD
四、名词解释题
36、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轻信而导致结果发生。
37、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8、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39、行政奖励: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对严格遵守行政法规并作出一定成绩的相对人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的行政行为
40、法律思维方式: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41、专利权:是指专利主管机关依照专利法授予专利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对该专利的专有权
五、简答题
42、答: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43、答: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对立统一。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1,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2,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互相包含。权力的范围是义务的界限,反之亦然。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义务是特有约束机制,帮助建立社会秩序,权力是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44、答: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45、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六、论述题
46、答:二者的区别可归结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儿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