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师:崔焕凤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神奇的机器人 一、 教学分析
1、 实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机器人的发展背景、机器人的发展进程 、机器人的内部结构、撑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会操作基地内的各种机器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及组内成员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基地现有的几种机器人的操作。
②学会分析和处理操作机器人时出现各种情况。
2、实践教学重点:撑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了解足球机器人、灭火机器人及跳舞机器人的具体操作及神奇有趣的设计。
3、实践教学难点:
(1)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足球机器人的操作。 (2)操作机器人过程出现各种情况成因分析。 4、实践教学关键: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1、学习动力:学生对机器人感觉特别神奇,对机器人课兴趣很浓,参与意识很强,通过机器人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机器人课的兴趣。 2、学习能力:学生们主要采用动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是听讲比较认真,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但操作时急于求成。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主要是在电影和电视中看到的。 三、安全教育:
1、同学们上课一定要遵守纪律,特别是要注意课堂安全,一定不要随意动墙上的插座,和各种开关,并且在没有老师指导的前提下,不要自己给机器人充电。
2、要注意机器人的安全,在操作时尽量必免让机器人撞到机器人场地的四壁上,如果损坏机器人要赔偿。
3、要注意机器人场地的安全,不要随意压、碰机器人场地,由于场地的材料易碎,如果弄坏场地也要赔偿。 四、教法设想: 1:教学方法:
(1)讲解法:讲解机器人的相关理论知识。 (2)演示法:演示基地内各种机器人的操作方法
(3)分组合作探究方法:让学生分组操作,并进行分组讨论。
2、遵循原则: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
3、教学器具:足球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跳舞机器人 五、学法指导:
1、方法指导:分组合作、动手实践、分组指导、相互交流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 造力、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及组内成员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兴趣感知:(5—7) (1)、导入:
初一学生,提起机器人,对它充满好奇,认为离自己太遥远,因此我们正好利用他们好奇和“矛盾”的心理,简要剖析其中奥秘,让学生打破对“机器人”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该领域。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说一下自己对机器人的了解和自己见过的机器人。并让工作经验同学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如果自己能够设计一个机器人,它要有什么样的功能。
(2)、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基地的机器人,简要的说一下它们的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2、快乐体验:
(1)讲解有关机器人的一些理论知识:(10—15)
让学生们简单的了解一下机器人的背景及机器人的发展进程、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和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们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目前的机器人发展水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其中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要着重的讲解,因为只有学生撑握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在操作的时候才能明白机器人为什么会这样工作。
(2)具体讲解基地内几种机器人的操作及分组操作的注意事项(8—10)
(3)学生分组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机器人的工作时的各种细节,教师巡回指导。(35—40) 3、展示评价:(6—8)
(1)、引导学生主动发言,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2)、教师评价学生本节课的表现,指出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哪些细节做的比较好,哪些方面还差一些。 4、分享收获:(6—8)
(1)、学生发言,说一下本节课操作机器人的心得和收获,及哪些细节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2)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操作的完成情况,完成效果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3)填写评价手册。 七、板书: 1、机器人的背景 起源:美国 王国:日本
2、机器人的发展进程 (1)、遥控机器人 (2)、工业机器人 (3)、智能机器人 3、机器人的内容结构 (1)、RCX蕊片 (2)、传感器 (3)、机械部件 4、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