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超
摘要:本文介绍了隧道岩爆的基本特征、强度分级、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 关键词:隧道、岩爆、特征、分级、预防、措施 1 前言
隧道产生岩爆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如何预测岩爆的存在,各国对此都有不同的判别方法,根据我国近十几年来修建公路、铁路隧道以及水电工程的施工实践来看,主要有5个方面的条件,即如下所列的5项指标:
(1) 岩石的强度Rb≥80MPa; (2) 岩层中的原始初应力σ0≥(0.15~0.2)Rb; (3) 围岩的级别:Ⅰ、Ⅱ或Ⅲ级; (4) 隧道的埋深H≥50m; (5) 岩石干燥无水,呈脆性,节理基本不发育。
式中 σ0为原始最大主应力;σc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即Rb。
一般来说,发生岩爆的隧道基本上能同时满足这5个条件。但是,也有极少数的隧道,在并未完全满足这5个条件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岩爆,且有的岩爆的强度还不低。因此,为了更具普遍性,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三项指标时,即可判定岩爆的存在。
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岩爆时,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特性,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当发现有较强烈岩爆存在的可能性时,应及时研究施工对策措施,作好施工前的必要准备。
2 隧道岩爆的基本特征
岩爆发生时,根据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分为如下三类:
(1) 破裂松脱型:围岩呈块、板、鳞片状爆裂,爆裂声微弱。爆裂的岩块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从母岩表面弹射下来,弹射距离较小。弹射速度一般小于2m/s,部分岩块是自上而下的坠落。此类型为微弱的岩爆。
(2) 爆裂弹射型:岩片的弹射及岩粉的喷射,爆裂声响如同鞭炮,爆出的岩块成片状弹射或剥离,射出来的岩块多为中间厚、周边薄的鳞片,其较大的块体达到直径D=0.3~0.5m、厚度h=0.1~0.3m,岩片弹射的速度一般约为2.0~5.0m/s,发生的部位一般在新开挖的工作面及其附近的拱部。岩爆发生前连续发生有如破竹般的劈啪声,发生后有岩粉尾随出现。发生岩爆的洞壁岩面一般光滑平整。此类型为中等岩爆。
(3) 爆炸抛石型:巨石抛射,声响如炮弹爆炸,抛石体积有数立方米至数十立方米,抛射距离数米至一二十米。弹射的速度一般大于5m/s,岩爆部位集中于爆破后的开挖面。岩爆发生在爆破后数分钟内,并很快趋于平稳。此类型为强烈岩爆。
3 隧道岩爆强度的分级
关于对岩爆强度进行分级,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但是作为施工规范,如果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就无法有效地指导施工,现介绍的分级标准系经验所得。
根据岩爆可能发生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级别,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岩爆的强烈程度,从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对于各种强烈程度的岩爆,通过向开挖面进行洒水和钻孔注水一般都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水能通过节理渗入围岩内部,进而软化围岩,降低围岩的弹性模量E及内部的c、φ值,从而降低了岩爆的强烈程度。
对于双线或双线以上隧道的强烈岩爆,除了在洞内进行注水外,可以先行贯通一个小导坑,让其提前进行应力释放,待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隧道的开挖,这时岩爆的强度就大大降低了。
岩爆强度大小的分级表
分项指标 分 级 微弱岩爆 中等强度岩爆 强烈岩爆
4 岩爆隧道施工技术 4.1岩爆预测
在岩爆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地质预报: ⑴ 以超前探孔为主,辅以地震波,电磁波、钻速测试等手段。
⑵ 开挖面及其附近的观察预报,通过地质的观察、素描,分析岩石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岩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等。
⑶ 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宏观预报。 4.2 岩爆预防措施
根据预测岩爆强度大小对其进行严格分级,针对不同的岩爆级别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上洒水,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在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对双线或多线隧道,可先掘进贯通一个断面积为15~30m2的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得以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的开挖。
4.3 岩爆隧道施工要求
在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中施工,应遵循下列要求: ⑴ 一般情况下应适当控制循环进尺。
⑵ 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隧道周边圆顺,降低岩爆发生的强度。 ⑶ 采用网喷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喷射机械手进行作业。
⑷ 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面,可采用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
⑸ 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4.4 岩爆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应急处理措施:
⑴ 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 ⑵ 在工作面、侧壁和拱部,每一循环内进行2~3次找顶、排险。 ⑶ 多次在开挖面上洒水,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⑷ 采用能及时受力的锚杆。
⑸ 及时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cm。
⑹ 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2
σ0 / Rb 0.15~0.25 0.20~0.35 >0.30 围岩级别 Ⅱ、Ⅲ Ⅱ、Ⅲ Ⅰ、Ⅱ 埋深h(m) <200 200~700 >700 Rb (MPa) 80~120 120~180 >180 5 施工经验总结 工程概况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的观察、素描
掏槽眼超前,光面爆破:炮眼间距,设中空眼,周边眼红线延时 及时洒水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多次找顶、排险,专人观测,包括岩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等 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 及时初喷
在拱墙局部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为2m左右,间距1.0m,并与钢筋网片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一旦发生岩爆,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待稳定后,并多次在开挖面上洒水, 局部加强支护。
6 结束语
本隧道围岩级别以Ⅱ、Ⅲ级围岩为主,围岩岩性较完整,属于花岗片麻岩,岩质较硬,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