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康美药业为例

来源:伴沃教育
工作交流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康美药业为例

◎文/陈喆桐 蒋欣颖

摘 要:消除企业财务造假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挑战,不管是对于政府还是社会公众来说,都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行动来抑制财务造假现象的泛滥。对于企业来说,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只有从创新和努力中寻求出路,而不应钻法律的空子,从财务报表上做“文章”。基于此,分析近期发生的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事件这个典型的例子,对企业财务造假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治理财务造假的相关对策,如应当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及审计体制、加大外部监督及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大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等,从根本上抑制财务造假的情况,净化市场环境。

关键词: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成因;对策1 案例分析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做出的关于“财务造假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的相关播报,指出康美药业、康得新以及包括辅仁药业在内一系列的制药公司涉及财务舞弊。与此同时,关于康美药业前期的一系列负面消息也被重新关注,比如一直被质疑财务造假、存贷双高以及非法操纵股价等负面消息,因此康美药业陷入了可能被强制退市的恐慌。经调查,康美药业长期通过仿造、伪造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长期、系统地实施财务造

假,应该就其行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

。中国证

监会于8月16日发布行政制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言人指出,康美药业长时期进行的有计划、大规模的财务舞弊和对投资者有害的欺骗行为,其结果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责令其进行整改、警告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该次处罚对包括康美药业和马兴田在内的22位涉事人、高管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该次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众多的社交、新闻、媒体平台上发布的相关新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大多数网民对此次事件也都有一定的看法,主要包括处罚力度过轻,相关涉事企业应该禁止再次进入市场等等。此次事件是今年关于财务舞弊的一个典型的案例,也引发了一系列人们关于近些年来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深思。2 财务造假的成因

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的稳定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深,大大改善了中国市场的结构,加剧了

市场竞争,供给侧的改革达到了新的水平[2]

。在这样的经

济背景下,许多企业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

102

当代会计2019.11上

定的压力,所以部分企业为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最大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选择进行财务造假。这种舞弊行为不仅仅会影响相关企业的发展,甚至对整个行业、整个市场都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导致市场环境的无序和混乱。2.1 企业内部因素

首先,源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公司的发展不仅需要符合政府和法律的相关规定,除此之外,许多公司还需要良好的财务基础才能保持积极的发展趋势并找到优质的合作企业。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只要资金充裕,企业才能在生产经营或者资金运营上有更大的空间及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企业为了使自己的财务情况能够满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客

户,便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一些“处理”[3]

。其次,人力资

源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石,所以企业为了稳定“军心”,或者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信心,以便于员工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服务公司,并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往往会虚构自己的财务情况。最后,由于大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所以企业需要聘请一些具有专业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来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管理,这些高管们有时会为了给股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授意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做出一些恶意的篡改。2.2 企业外部因素

企业股东、董事对于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都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监管方案或者完备的监管体系,导致很多企业钻空子,授意财务人员对报表进行一些违规的修改,破坏市场经济的平衡和稳定。我国关于财务舞弊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处在一个有待发展的阶段,部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容易为了避税或者牟利来进行财务造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财务造假的惩罚

力度不够,导致其对于法律缺少敬畏之心[4]。

3 治理财务造假问题的对策3.1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及监督体制

对于企业来说,审计过程是非常重要,要想知道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合规以及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就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审计体系,建立专门的审计系统以通过其进行信息纰漏,并应政府的要求定期公开财务报表。大多数外部审计机构都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

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评估时发现的企业财务造假问题应该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和纰漏,这也是对公

司财务风险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5]。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是

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原则,所以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监督是保障其权利的重要方式,以免企业管理者出于私心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造假,并经常检查公司的财务情况,与财务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企业财务部门内部流程和监督体系的合规性。例如,企业所有者可以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体系(员工信箱、投诉热线等),使员工有正规的途径进行监督和反映情况的途径。

3.2 加大外部监督及监管力度

公司内部监督力量还是有限的,很可能无法及时有力地改善公司会计舞弊现状,所以外部监督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每个人都是义不容辞的,尤其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于其所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更是关系到自身利益,所以发动广大投资者和人民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是非常有效的。为了鼓励投资者进行社会监督,政府应该给其提供相应的渠道和平台,如投诉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并且相关部门也要对举报者进行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以及对举报者的个人信息进行

保密,以避免恶意报复[6]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对相关

企业的媒体监督,对于一些涉事企业的相关违规事件要进行一定报道,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来给企业施加一定压力,避免企业走向财务造假的迷途,减少企业会计舞弊的可能性。

3.3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在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应该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严格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是对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底线。财务舞弊现象一部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利润的渴求以及对于法律的无视,另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企业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部门的执行者,所以在做账的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对自身一定要有严格要求,不畏强权,遇到威逼利诱其做假账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向相关监督部门或者领导进行如实反

工作交流

映,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7]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

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让会计人员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对于一个会计人员来说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果违背道德底线所要面临的法律后果,从根源上杜绝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

3.4 加大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

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犯罪成本低,使很多企业明知道财务造假的行为是违法的,并且一旦被发现就会面临着受到法律惩罚的风险,但是仍然选择铤而走险,一方面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是由于犯罪成本低。所以政府必须提高企业财务造假的成本,对于严重的财务舞弊事件,一经发现就要对企业进行停业整改,对于企业领导应对其进行刑事或行政处罚,相关涉事财务人员不得允许其再从事财务相关工作,并就事件相关细节以及相关涉事人员对社会公众进行公布,用法律对财

务舞弊行为进行制约,净化市场经济的环境[8]。比如2001

年的安然公司虚增收入事件被发现,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其审计单位事务所破产,财务负责人面临着六年监禁来讲,对安然公司的处罚给广大想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敲响了警钟,加大对财务造假事件的惩罚力度,不仅对于财政税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也能从很大程度上保护其资金安全。参考文献:

[1]许平彩,叶陈毅,唐雪翠.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03):162-164.

[2]黄世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八因八策[J].财务与会计,2019(16): 4-11.

[3]朱泽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学习,2017(10).

[4]钱邦睿.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法律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9-10.

[5]吴冠忠.浅谈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及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17(10).

[6]邢德新.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商业经济,2015(12):132-134.[7]李克亮.金亚科技财务造假事件的反思[J].财会月刊,2016(13): 86-88.

[8]孟静朵.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与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2):24-25.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Nov.2019Contemporary Accounting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