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第1期 甘肃林业科技 Vd.31 No.1 2006年3月 Jos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lmol ̄ Mar.2oo6 文章编号:1006.O96o(2006)O1.0065.04 甘肃省封山育林的探索与实践 梅建波 ,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712100;2.甘肃省林业厅,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省时省力,快速恢复林草植被的有效手段。简要分析了甘肃省封山育林 的发展历程和成效,阐述了进一步搞好封山育林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g甘肃;封山育林;历程;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S 755 文献标识码g B 甘肃省国土总面积42.6万km2,年均气温4— 16℃。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300 mm左右,属大 2主要建设成效 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天然植被面积大、盖度 2.1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林分质量明显提高 低,具有破坏容易恢复困难的特点…。全省以干旱 为主要特征的气候类型、面广稀疏的植被资源和社 截至2004年,全省累计封山育林面积142.67 会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决定了在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万hm2。封育成林60.84万hm2,增加森林蓄积500 恢复森林植被中,要多管齐下,造封并举。 多万m3。目前在封面积66.93万hm2;使全省林业 用地面积达到O.O8亿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封山育林的发展历程 17.9%,其中:有林地面积229.2万hm2,活立木总 历史上甘肃群众就有护林爱林、封山育林的传 蓄积2亿m3,森林覆盖率达9.9%。全省森林资源 统习惯。河西沙区群众长期保护封育起来的成片天 在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人工 然沙生植被,成为阻截流沙、稳定沙丘,保护农田的 林和天然林面积、蓄积等指标都较1996年第四次森 天然绿色屏障。上世纪6O年代末,甘肃根据国家的 林资源普查时有了较大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有关标准。制定了切合本省实际的封山育林管理规 O.9个百分点。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每公顷蓄积量 定和实施办法,科学规范地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党 89.5 m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7 m3,平均胸径由5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3年胡耀帮同志视 年前的17.5 cm增长到17.9 cm,平均郁闭度由O.5 察甘肃,号召“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甘肃省制定了 提高到O.6。 “三年停止破坏,五年恢复植被”的工作方针,把封山 2.2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扩大种群数量 育林作为全省干旱和贫困山区恢复森林植被、改善 显著增加 贫困面貌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上世纪9o年代末, 封山育林使部分区域森林环境逐渐恢复,野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天然林保护、退 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扩大,珍 耕还林、三北四期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全面 稀濒危野生动物免予灭绝,有些种群数量还有了增 启动。甘肃更加重视封山育林工作,省政府出台了 加。沙生植被封育成效较好的河西走廊地区,野骆 《关于在全省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的意见>,目前 驼、野牦牛、白唇鹿、雪豹、盘羊等野生动物时常出 全省有7个市(州、地)、5O个县(区)人民政府制定 现。多年未见的羚牛、黑熊、豹、梅花鹿、狼、岩羊、黄 了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或意见,推动封山禁牧工作, 羊、兰马鸡等动物相继出没,黄羊、青羊、沙狐、天鹅、 全省封山育林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 胡秃鹫、野鸭、啄木鸟等数量明显增加,山雀呜叫的 收稿日期:2005.12-27 作者简介:梅建波。男。河南邓州人。1962年8月生。主要从事造林绿化与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甘肃林业科技 第3l卷 森林景观重又显现。甘草、麻黄、锁阳、罗布麻、苏枸 骆驼种群从2o年前的100多峰发展到现在的4 000 和沙化面积减少,沙化程度明显减弱,农区小气候有 杞、裸果木等植物资源也恢复了生机,长势旺盛。野 所改善,风速降低。空气湿度增加,8级以上大风由 多峰。白唇鹿由8o年代的300只左右增加到现在的 2 500多只,金丝猴增加到3 000余只,盘羊种群发 布密度最大的马麝种群。 上世纪6o年代的每年118 d减少到目前的71 d,年 均沙尘暴减少到13.7 d。粮食单产由上世纪7o年代 初的95 kg增加到现在的505 kg,棉花亩产由3o kg增 kg,农村生产、生活及^.居环境明显改善。 展到1万余只,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还形成了全国分 加到1112・3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状况不断改善 3措施与手段 3甘肃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达12.7万km2。占 总土地面积的29.8%。陇东黄土高原区和陇南山 地通过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87万km2, 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4。7%,有效遏制了境 内长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土壤侵蚀模数由 上个世纪8O年代末年均5 000 t/kin2降低到目前的 4 500 t/km2,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8 000多万t。定 西市安定区在上世纪踟年代初,确立了水保立区 的战略方针,通过20多年来的封、造结合。全区 形成了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2万hm2,治理小流域 126条,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的目标。 庆阳市马莲河流域是泾河的主要产沙区,年均土壤 侵蚀模数高达0.8万~1万t/km2。多年来,坚持封 造结合,水土保持效果非常明显,目前治理面积已达 6.96万hm2,占应治理面积的46%,一个多林种、多 树种组成的水保林体系初步形成。 2.4风沙危害得到遏制农业获得稳产高产 I ● 甘肃全省沙区面积达24.9万km2,占国土总面 积的58.4%。频繁发生的风沙危害。直接威胁着全 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沙区各级党委、政府一 届接一届地组织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矢志不渝地 大搞封沙封滩育林育草。目前已累计封育以胡杨、 沙枣、花棒、白刺、毛条、梭梭、红柳、甘草等树种为主 的防风固沙林74.3万hm2,基本建成了乔灌草合理 搭配的防风固沙体系。保护农田6O多万hm2,使 1 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沙进人退现象得到 初步遏止。民勤县封育恢复天然沙生植被l9.3万 hm2,封育成林面积5万hm2。形成长达330 km的 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88个。控制流沙面积 20多万hm2,对保卫民勤绿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屏 障作用。安西县已封育天然林草植被3.73万hm2. 恢复草场面积20万hm2,封育保护药材资源1.6万 hm2,其中罗布麻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0.5万 hm2增加到0.67万hm2。与封育前相比,沙线长度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从宣传教育人手,提高全民对封山育林的认识 水平,通过宣传<森林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 及甘肃省<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 广大干部群众依法治林,依法护林意识;根据国家和 省上的生态建设方针和目标,省上各大新闻媒体加 大宣传生态建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 位,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 同时,更注重宣传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 的重要地位和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 用,促进封山育林工作;每年结合春秋的植树造林, 各级政府利用召开广播电视动员、新闻发布、造林绿 化情况汇报、经验交流等会议,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 动员,主动宣传封山育林投资少、见效快、形成的森 林植被群落比较稳定等特点,提高社会各界对封山 育林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同时用典型生态灾 难教育人,利用各种媒体报道我省的环境状况、生态 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我省环境变迁与森林植 被变化的关系.讲明讲透森林植被破坏后生态恶化 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生态建设 的重要性,增强对保护环境,开展封山育林工作的紧 迫感和责任感;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不断组织封山育林先进典型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 会,学习先进,交流经验。及时将封山育林成效显著 地区的经验加以总结,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使干 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比具有劳 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低、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较为稳 定、提供的林产品丰富等优势,从而激发全民参与封 山育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实行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一盘棋战略,始终把封 山育林纳入全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范畴。按照能封 则封、能育则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 则,在全省划定重点封育县28个,其中,封育面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梅建渡:甘肃省封山育林的探索与实践 O.7万~2.0万hrn2的17个,封育面积2.0万~ 3.3万hm2的4个,封育面积3.3万hm2以上的7 个。同时将全省区划为三大封育区,即以保持水土 为目的的黄土高原封育区、以涵养水源为目的的陇 南石质山地封育区和以防风固沙为目的的河西走廊 封育区,并针对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封育目的采取 不同的封育措施。一是全封天然恢复型:在生态环 境恶劣,天然植被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围栏全 封,禁绝人为干扰,使植被自然恢复;二是全封天然 加人工辅助恢复型:在生态环境恶劣.天然植被分布 不均的区域进行围栏全封,同时采用人工补植、补播 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植被恢复;三是半封天然恢复 型:在生态条件一般,天然植被分布较为均匀,林牧 矛盾严重区域进行半封或轮牧;四是全封结合半封 天然加人工恢复型:在生态条件一般,天然植被分布 不均地区围栏,采用全封和半封相结合的方法,在人 工补植、补播区域全封,其它区域半封;五是综合整 治恢复型: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天然植 被分布不均地区,采取封禁、人工补植、补播和工程 治理等多项措施恢复植被。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省 已形成了一批面积较大、相对集中的封育区,工作成 效显著。 3.3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通过多年探索,全省在封山育林工作中形成了 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和办法,具体讲就是把好四个 关口、坚持九个结合、严格五个不准。严把四关:严 格按照《封山育林技术规程>规定,通过实地调查,合 理确定封育对象、面积、方式、类型和年限,科学编制 作业设计,把好设计关;全面落实封育任务,制定科 学的实施方案和封育措施,建立规范标准的管理技 术档案,把好实施关;坚持实行县级自查、市级复查、 省级核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把好检查关;实行管 护责任制,划定管护责任区,确定专职管护人员,明 确管护责任和利益,把好管护关。九个结合:一是将 宣传教育与依法治林相结合,二是将封山育林与林 业重点工程相结合,三是将封山育林与生态移民相 结合,四是将封山育林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五是 将封山育林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六是将封山育林与 优质饲草基地建设相结合,七是将重点封育与一般 封育相结合,八是将行业管护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九 是将专职人员管护与病虫鼠害监测相结合。五个不 准:在封育区内不准用火、不准砍柴割草积肥、不准 采砂取土、不准开垦土地、不准采挖药材和野菜。近 年来.还通过进一步完善机制,大力提倡非公有制经 济参与封山育林工作。古浪县推行“谁破坏、谁治 理,谁经营、谁受益”和‘‘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允许转 让,长期不变”的林业政策,鼓励和扶持群众参与封 山育林工作,广泛推行个体或联户承包、分户经营等 方式,对封育区和有望封育成林的疏林地、宜林地, 通过拍卖、招标等形式,进行承包、租赁封育经营,签 订合同,明确责权利,加快封育步伐。截至目前,全 县已有联户或个体专业大户承包封育达6o多户,封 育面积1.97万hm2,占全县封育面积的41.2%。 3.4严格检查确保质量 全省一直坚持对封育工作进行一年一验收。按 照国家<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和林业生态工程检 查验收办法,严格对作业设计、面积、方式、类型、人 工促进措施、固定标志、管护机构及人员、建档等情 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中,省林业主管部门首先抽 定核查的乡镇(林场)或封育区后密封,由检查人员 到被查现场,勾绘出各乡镇或封育区界后启封,对被 抽中的封育地块进行实地检查。年终依据检查结果 对市县包括封山育林在内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排 序,在全省通报奖优罚劣。为了全面检验1998年以 来我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省林业主管部门在 2002年制定了<全省林业生态工程普查方案>,对天 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重点工程实施以来 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成效进行全面普查,分工 程、分地块逐一上图,一图到底,逐年续绘,实行定位 化、动态化管理。 3.5靠实责任从严管护 在封山育林管护中,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队伍建 设 设立固定护林点和管护(植被)站,定编定岗,组 建专业或兼职管护队伍,落实人员工资。采取逐级 培训的方式,加强管护人员对<森林法=》等法律法规 的学习,提高依法护林水平。二是划定责任区,分片 包干,责任到人。实行专人承包管护责任制,层层签 定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和利益,实行责、权、利 挂钩的用人及效益工资制,增强责任心,调动积极 性。三是采用专职与兼职,常年与季节,.职工与群众 相结合的用工制度,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效果。 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政府为主,集体、社会为 辅的经费筹措渠道,把国家熏点补助,地方自筹和集 体、个人分摊的资金集中起来,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予 以兑现。五是认真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六是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甘肃林业科技 第31卷 指导,科学经营;增强发展活力,提高三大“效益”,为 再造山川秀美的新陇原奠定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 明确职责,规定处罚措施,鼓励群众举报破坏森林资 社会提供生态保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实现省委、 源者,并对举报人员给予奖尉,建立联防制度,在村、 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确定的到 乡、县、市交界地区成立联防组织,加强联防活动,及 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3%的奋斗目标。 时处理违约毁林案件,堵塞管护漏洞。 “十一五”期间,我省规划每年封山育林13.33万 b,m2。为完成既定目标,一是要加强对封山育林工 遍制定护林公约。各地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规的 前提下,制订封山育林公约,公布封育区域和措施, 4存在问题与困难 1)适封面积大,国家下达的任务小,远远满足不 了我省的实际需要。据统计,目前仅黄河和长江两 大流域的43个重点县就有适封面积50.4万hm2, 加上河西5市,全省适封面积达133.33多万hm2, 而国家林业局每年下达我省的封育面积(主要是林 业生态工程下达任务)不足3.33万hm2。 2)林牧、林农矛盾突出,毁林开荒现象时有发 生。随着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的逐年增长,林牧争 地的矛盾愈为突出。 3)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封育面积的扩大 和质量的提高。 5发展思路与对策 甘肃深居大陆腹地,干旱少雨,气候、地貌类型 多样,森林资源总量少,有林地分布不均,林地质量 不高,森林生态功能较弱的特点决定了全省林业建 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加快封山育林步伐 对推动全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 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 为我省加快封山育林工作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封山育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 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 发展为主题,以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为中心,以提高 作的领导,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封育 区的责任制和管护人员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 障措施,认真落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全面认 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重点区域实施 封山禁牧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有关 法律法规,加大依法护林、依法治林的工作力度。促 进封山育林工作有序健康发展。要以林业公安局、 派出所、乡镇林业工作站为依托,组建各级封禁管护 队伍,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三是根据全省林业发 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 策的方针,本着宜封则封,宜造则造,乔灌草结合,封 飞造管并重的原则,编制好全省封山育林“十一五” 计划和到2O20年长远规划。四是将封山育林与农 村能源建设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有效结合,引导农 民逐步改变靠烧柴做饭取暖的传统方式,鼓励和帮 助农民使用煤炭、天然气、沼气、太阳能、风能和电 能,减少薪柴消耗和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加快农村文 明建设进程。五是全面推行“谁破坏、谁治理,谁经 营、谁受益”和“谁造谁有,允许继承、抵押、转让,长 期不变”的政策,完善联户承包、个体承包制度,制定 拍卖、招投标管理办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封山育 林中的比重,推动封山育林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慎言.甘肃省志・林业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 社,1999.413.422. 质量为重点,保护与发展并重;坚持生态优先,分区 (上接第50页) 万l【g,增收48万元。 早期防治的方法,可在越冬成虫出蛰盛期防治一次; 早酥梨落花初期防治一次。 参考文献 3讨论 阿维菌素和保绿宁可作为防治成虫的首选药 剂,吡虫啉和速灭杀丁为有效药剂。虱能净和齐螨 素可作为防治梨木虱若虫的酋选药剂;绿维虫螨和 易胜为防治若虫有效药剂。生产上大面积防治采取 [1】李唐,周运宁,连梅力,簿.中国梨木虱防治策略与技 术[J].山西果树,1999,(1):22.23. [2]董丽梅,李爱海.中国梨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对 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