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来源:伴沃教育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由于新高考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的模式由原来的文科综合考试变成了单科考试。新高考地理试卷与过去的全国卷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高考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目前安排在第四天(10号)15:30-17:00(新高考全国Ⅰ卷)。

新高考地理试卷整体结构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

题型 选择题 16 数量 15 1 1 1 1 19 单个分值 3 12 14 15 14 满分 45 12 14 15 14 100 非选择题17 18 19 合计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题型分析:

题号 1 1 2 2 3 图文选择题 文字材料题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题型 图文选择题 类别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第1页(共7页)

4 5 3 6 7 4 8 9 5 10 11 6 12 13 7 14 15 文字材料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图文选择题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世界地理) 自然地理(世界地理)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分析:

题号 综合考点 单个考点 1 1 2 3 2 4 3 5 同城化现象 “农地杨树化”现象 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 图文材料中滑坡体滑动方向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 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 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选项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组合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第2页(共7页)

6 7 4 8 9 5 10 11 6 12 13 7 14 15 太行山区和 黔桂喀斯特山区 上汽集团的发展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 珠峰-“魔鬼营地” 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的原因 图中“魔鬼营地”所在位置 推断珠峰顶部日出时刻(北京时间) 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导致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 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 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代表的生产过程 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的区别 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的原因 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选择题总体分析:

①从选择题题型上来看上看,自然地理有关试题共有8道,人文地理有关试题共有7道。从占比来看,新高考与过去全国卷相比(自然地理6道选择题,人文地理5道选择题,总共11道选择题【大致每年这样分布,可能小有差异】),基本上保持一致。15道选择题中有13道是中国地理试题,2道世界地理试题,显然,中国地理占比较大,这一点与过去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地理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一个重中之重。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第3页(共7页)

②从考点上来看,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有地质构造、水文特征、自然带、时差计算、地形剖面图,这与过去全国Ⅰ卷基本保持一致。这两年减少了对太阳运动和大气运动的考察,对于水文地理,地质构造,自然带等知识加大了考察力度,难度上有所降低。

③人文地理考察的是三大核心主干知识,城市化、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考题设置上,题目比较常规,主要是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条件与区位因素的考察,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基本上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稳定性。

④总体来看,选择题部分在题量上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但是在考点上基本保持稳定,考试内容仍然避开了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考生的稳定发挥。同时,新高考除了第二组选择题,其他题目均配有相关地图,图文材料题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需要学生能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题型分析:

题号 16 17 18 19 题型 水文地理(图文材料题) 锋面与气候(图文材料题) 农业(图文材料题) 水文地理(图文材料题) 类别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世界地理) 人文地理(世界地理)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考点分析: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第4页(共7页)

题号 (1) 16 (2) (1) 17 (2) (3) (1) (2) 18 (3) 综合考点 题目 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的水文特征 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 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 (1) (2) 19 西柳沟的水文特征 (3) 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非选择题总体分析:

①从题型来看,自然地理有3道大题,人文地理有1道大题,显然自然地理的占比更大,而自然地理中水文地理占据了2道大题,锋面与气候占据了1道大题。可见,水文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对于水文地理,是自然地理复习之中的重中之重,需要重点把握。锋面与气候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第5页(共7页)

的题目较为常规,只要平时认真复习,解答起来应该不太困难。总体而言,自然地理的难度呈现下降趋势。

②人文地理考察了农业的知识,与过去全国卷相比,设问方式基本相同,只要平时对于农业的知识复习到位,在解答起来应该也不是很困难。

③大题首次出现了探究型试题,这与过去全国卷相比是一个创新,并且出现了隐含的选做题,这也体现了高考全国卷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探究型试题也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一种方向,也启示学生在平时在地里学习中应该注重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④大题部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考察各占据2道大题,这启示我们平时要全面的复习。大题所涉及的地区也都是常见地区,考题也比较常规,与过去全国卷相比保持基本稳定。

世界地理 分值 自然地2×3=6 理 选择题 人文地 理 自然地非选 择题 人文地15(18) 14(17) 理 15 12+14=26(16,19) 40 7×3=21 21 6×3=18 分值 分值 24 中国地理 合计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第6页(共7页)

理 合计 35 65 100 全卷总体分析:

①从全卷来看,自然地理占据64分,人文地理36分,自然地理在高考当中总体而言比重增加,在新高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世界地理占据35分,中国地理占据65分,中国地理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中之重,但是也不能轻视世界地理,必须要全面的复习;

②新高考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而言,考点保持稳定,而且考察的内容多为主干知识,在备考的时候也要重点复习主干知识点。同时新高考从题目设置来看,部分题目有所创新,但是总体而言,难度不是特别大,在平时复习备考时,也要避免过分钻研“偏、难、怪”的题目,重视常规题,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拔高性的训练。

③新高考图文材料较以前有所增加,因此平时加强对地图的分析与解读能力;新高考出现了探究型试题,则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发现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重视地理探究,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