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临床辅勋检查 单纯疱疹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0.05)。②脑电图检查:在14例确诊HSE 何珊 唐海英 见表2。 的患儿中,有11例做了脑电图检查,6例 呈重度弥漫性高中幅慢波改变,以额、颞 CSF常规检查结果,见表3。 529600广东阳春市人民医院儿科 510507广东广州燕岭医院妇产科 襄j I1SE NHsSE 发病与葶节的关 倒 %)】 _ 蓦 鼍 譬叠鼍≥ 董 置囊《蔓誊 誊。 区为主,其中1例有尖波出现,5例以枕 部病变为主。而15例NHSSE患儿中,14 例做了脑电图,3例呈重度弥漫性改变, 11例为枕部慢波改变。③头颅CT检查: 14例HSE患者,13例做头颅CT检查,其 中7例颞叶或额叶低密度灶,3例轻度脑 = :j. i i尘墨 .... 尘丑i.羔,一 .旦..薹 尘 誊 HsEi l14 o 誊 o 8(53_3)6( 8) NH 强篓l5 2(12.5)7 }3_7) 5(3L2)l@酾) 合计 29 懑 叠 7 i l3 萎 7_ 摘要 目的:探讨病原学诊断在单纯疱 疹脑炎早期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例病 萎缩(发病3周后检查),3例未见异常。 在15例NHSSE患儿中,14例做了头颅 CT检查,其中3例颞叶低密度灶,1例壳 核对称低密度灶,1例脑室呈不对称改 变,3例轻度脑萎缩,6例无异常。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 及CSF中HSV—I、HSV—II型IgM、IgG 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 单纯疱疹病毒HSV—I和HSV一1I型 IgM、IgG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 HsE 14 2( )6(42.8) 6(42.8) _ol 测CSF中HSV—DNA。结果:有l4例确 诊为单纯疱疹脑炎(HSE),l5例为非单 纯疱疹脑炎(NHSSE)。在HSE的临床表 譬秘SE l霉 誊5薹3 : )董毒 8 5譬 :l 叠一 擘誊 》黪 =现中,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NHSSE; 实验室脑脊液常规检测,HSE多见红细 胞、脑电图及CT检查,额与颞部位有特 抗体;应用PCR法检测患儿CSF中HSV —NnH跚 15 5(33.3) 53.3) o DNA。及时控制患儿高热和惊厥,保持 讨论 呼吸道通畅,维持液体、电解质平衡和营 养需要。卧床患儿需防止褥疮和继发感 染,应用脱水药物减轻和控制脑水肿,配 合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等抗病毒药物,同 时使用莨菪碱类药。 诊断标准:凡具备以下任何1条均可 单纯疱疹病毒(HSV)属疱疹病毒族, 为双股DNA病毒,HSV感染一年四季存 征性改变。结论:HSF的病原学诊断对于 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 06.136 在,其潜伏期为1~26天。接触HSV所 致的活动性病损,如溃疡、水疱疹或无症 状患者的分泌物,均可导致传播。单纯疱 疹病毒感染导致的单纯疱疹脑炎,尤其是 婴幼儿单纯疱疹脑炎比较少见,但一旦发 生,极易造成死亡或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做出HSE的病原学诊断。①PCK HSV— DNA(+);②血/CSF HSV IgG≤40;③ CSF HSV lgM(+);( 血/CSF HSV IgG 1: 80。 单纯疱疹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性疾病,重者可出现言语困难、定 向力障碍、共济失调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常因没有简易和准确的检测手段, 使病原学早期诊断受到限制,未能得到及 时治疗,易导致死亡或后遗症。本组对临 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且实验室检测项目 较全的29例进行了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结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症状体征基 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②好转:症状减 轻,脑脊液及EEG基本正常;③未愈:症 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 故早诊断治疗,可使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 率降低。单纯疱疹病毒有两种密切相关 的抗原亚型,即HSV—I和HSV一11型, 95%以上的HSE病例由I型所致,本组 血清及CSF特异性IgG及IgM也均为 HSV—I型。在HSE中,有10例呈现脑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果 脊液HSV的PCR为阳性,另外,应用 ELISA方法从脑脊液中测出单纯疱疹的 IgM则可诊断HSE…。由于血中免疫球 HSE和NHSSE治疗结果:本组14例 HSE患儿,治愈6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 2例,死亡1例;在15例NHSSE患儿中, 治愈7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 1例。 2002年1月~2005年4月我科收治 的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年龄2~13岁, 蛋白难以进入脑脊液,脑脊液中免疫球蛋 白浓度仅为血浓度的l%,当脑内局部感 其中男l5例,女l4例。患儿均做CSF常 规、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并进行了 染时,血清与脑脊液抗体滴度比值≤20 具有诊断价值;亦有学者提出单份标本血 病原学检测结果:29例病毒性脑炎 中,其中2例 ̄I/CSF HSV IgG≤40,同时 PCR HSV—DNA(+);2例CSF IgG 1: 80;2例CSF IgM 1:10;8例PCR HSV— DNA(+)。可见14例可确诊为HSE,15 例为NHSSE。 HSE、NHSSE发病与季节的关系,见 表1。 血、脑脊液抗HSV lgM、IgG及CSF HSV— DNA检测。有14例确诊为单纯疱疹脑 清和脑脊液中单份HSV抗体比值≤40者 为HSE 。我们认为脑脊液中单份HSV IgG抗体滴度1:80时,也可做为病原学 诊断依据。 炎(HSE),l5例为非单纯疱疹脑炎(NH— SSE)。①临床表现:HSE和NHSSE多为 1周内急性起病,其症状有发热28例,头 临床观察14例HSE,多为急性起病, 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肢体 瘫痪等表现,预后及病死率均较NHSSE 为高,且HSE秋冬季好发;而NHSSE四 痛l7例,癫痫样发作8例,意识障碍12 例,肢体瘫痪9例,其中HSE出现意识障 碍者较NHSSE多,差异有显著性(P< HSE、NHSSE入院时发病天数比较, 114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6期(第12卷总第231期 季均可发病,与文献报道一致。HSE全 剂。无环鸟苷治疗HSV优于阿糖腺苷, 预防经产道感染.如果孕妇为带病毒状 部病例均有脑电图异常,症状出现后5 天,尤其是48小时内可能头颅CT正常, 但多数在5—6天CT扫描出现异常,一侧 或双侧颞叶有向前扩散到额叶的低密度 因其为选择性抑制剂,对细胞无抑制作 用。无环鸟苷的治疗剂量为250mg/rrf或 每8小时5—10mg/kg静滴1次,即每日 15~30mg/kg分3次用,每次用药应超过 1小时,疗程7~14天。关于静脉注射 IgG(IVIG)的抗体疗法,可通过中和抗体 态,绝大多数胎儿在生产过程中经产道而 感染,故产前检查产道单纯疱疹病毒的分 离为阳性,则建议做剖宫产。对已感染单 纯疱疹病毒的父母或亲友,应与易感儿童 隔离。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57. 区,提示符合病理改变 。结果显示,联 合使用CT和脑电图检查,比单独应用更 有助于诊断,但需要有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结果证实。 改善临床症状,但I ̄IG用于抗HS ̄治 疗,对已进入细胞内的HSV复制毫无抑 制作用,其效果有待研究。关键是早诊断 治疗,并对患儿应长期随访和各系统检查 评估,及时重复治疗和对可能出现后遗症 进行矫治,减少伤残儿的发生及减轻伤残 程度。预防婴幼儿HSV感染,尤其是新 目前无环鸟苷为高效广谱抗病毒药, 是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作用的核苷类 药物,它的化学构型对疱疹病毒脱氧嘧啶 激酶有特异性,而对宿主细胞的激酶作用 很小或无作用,其作用类似HSV DNA多 聚酶的抑制物,是HSV DNA链的中止 2徐培锡,花承桂,张礼壁,等.单纯疱疹脑炎 的临床研究及与非HSE的散发性脑炎的比 较.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0,32:72. 3杜平,朱关福,刘湘云,等.现代临床病毒 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18. 生儿HSV感染,应做好产前优生检测和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诊治报告 地较硬,无肿块,1例胰体尾部有7cm× 张宝珠 225828江苏宝应县柳堡中心卫生院 管高压症的一种(占5%)。笔者参考文 献认为,对有以下情况,应怀疑区域性门 7cm×6cm的囊性肿块,1例胰体尾部有 6cm×5cm×5cm的实质性肿块,质硬,周 围未发现大淋巴结,其中2例单纯行脾切 除术,1例行脾切除+胰腺囊肿空肠Roux —脉管高压病:①有引起脾静脉闭塞原发疾 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肿瘤等;② 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效果 Y吻合术,1例行脾切除胰体尾癌切除 不佳;③无肝炎、血吸虫病史;④脾肿大, 脾亢;⑤胃镜检查无食道下端静脉曲张, 可有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⑥CT、B超:脾 术。病理诊断:3例为慢性胰腺炎,1例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 06.137 胰腺囊肿,1例为胰腺癌,5例均为瘀血性 脾肿大,术后出血停止,随访1.5~5年, 静脉闭塞,而门静脉正常;⑦静脉造影示 脾静脉闭塞,而门静脉通畅。Salam等认 为,在术中发现扩张的胃网膜静脉、肿大 的脾脏及正常的肝脏这三点就有区域性 未再出血,能从事一般工作。 资料与方法 本组收治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患 者,男3例,女2例,每例病人均出血(呕 讨论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任何引起 脾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的病变均可引起 门脉管高压症的可能,如有胃底静脉曲 张.则高度怀疑。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区域性门 血、黑便)2次以上,其中出血2次2例, 出血3次1例,出血4次2例;均有脾肿 大,在锁骨中线肋缘下4~8cm,质地Ⅱ。,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 性两种,内源性以脾静脉新生物、炎症以 脉高压症是门脉高压症中唯一能治愈的 类型。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主要针对脾 亢、出血及原发病灶。其中脾切除是基本 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表现,2例左中 腹似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未能作出明 确诊断。术前血清胆红素正常,血清白蛋 白在35g/L以上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不超过3秒,5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脾 肿大,脾静脉增宽,直径平均达1.2cm,门 及机械性损伤为主,临床少见;外源性以 胰腺疾病、淋巴瘤、血肿、脂肪肉瘤等多 见。但它们所占的比例各家报道不一,其 中多数显示占第一位的是急、慢性胰腺 措施,但由于脾脏与周围有较多侧支,应 彻底止血,若胃底静脉曲张明显,可给予 结扎,对原发病灶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 炎,其次是胰腺体尾癌,真假性囊肿等。 本组的结果与此相同,但因病例太少,临 床意义不大。而Sutton等报道54例腺静 脉闭塞的病例中,有l3例(占35%)是由 胰腺癌所致,占首位,胰腺炎仅占6例。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区域性门 脉高压症或称左侧门脉高压症,或称孤立 性脾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脾静脉部分或 静脉正常,1例胰腺囊性包块,1例胰体部 占位;3例行脾、门静脉造影,显示脾静脉 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而门静脉通 畅。 定。如慢性胰腺炎,可不予以特殊处理, 本组3例效果较好;对由胰腺囊肿所致 者,可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 对胰体尾癌所致者,往往提示肿瘤已达晚 期,必须按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本组 1例同时行脾切除+胰体尾癌切除术,随 手术探查情况,5例病人开腹后,2例 有少量腹水,肝胆未发现异常,门静脉主 干通畅,无明显增宽,门静脉压亦正常。 访半年多效果较好。我们认为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积极切除肿瘤是有益的。另 脾脏均肿大,脾静脉增粗,最大达1.6cm, 胃脾区胃短静脉、胃左静脉及胃网膜静脉 均增粗,其中最大达1.0cm,胃底部有不 同程度的静脉扩张扭曲成团,3例胰腺质 完全阻塞,导致脾内压增高,使脾静脉的 回流障碍,脾脏瘀血肿大,胃脾区静脉压 增高,导致侧支形成,胃底静脉曲张,而门 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正常,是肝外型门脉 外,对一些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 行脾动脉结扎或脾动脉栓塞术,但有脾梗 死、脾脓肿及血管再通出血的可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6期(第12卷总第231期)l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