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灭鼠饵剂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

来源:伴沃教育
不同灭鼠饵剂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

刘丽;周俗;刘芳;洛绒翁扎;陈建国

【摘 要】为了解新贝奥(B1)、杀它仗(B2)、莪术醇(B3)、鼠道难(B4)4种灭鼠饵剂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控制效果,选择石渠县高寒草地进行田间试验,有4个施药区和1个对照区,每个样地约占30 hm2.结果表明:杀它仗被采食的数量和重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种饵剂(P<0.05);投放5 d后,4种饵剂试验区高原鼠兔的灭效分别为14.1%、59.0%、4.5%、32.3%,短期内杀它仗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8月盛草期调查,4种饵剂试验区高原鼠兔的灭效分别为67.9%、68.0%、40.7%、57.1%,杀它仗、鼠道难、新贝奥饵剂的灭鼠效果较为明显;较大颗粒的杀它仗饵剂易被高原鼠兔采食,灭效较高.

【期刊名称】《草原与草坪》 【年(卷),期】2018(038)004 【总页数】5页(P94-98)

【关键词】高原鼠兔;灭鼠饵剂;种群密度 【作 者】刘丽;周俗;刘芳;洛绒翁扎;陈建国

【作者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731;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731;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731;四川省石渠县畜牧局,四川 石渠 627350;四川省石渠县畜牧局,四川 石渠 62735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443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种[1],适度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可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2-3]。但过高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不仅影响植被高度、盖度和物种组成等,而且促进草地植被逆向演替,减弱高寒草甸涵养水源的能力[4]。面对高原鼠兔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威胁,如何有效防控是当下的迫切任务。我国大部分地区高密度草原害鼠控制措施以药剂灭治为主,能快速有效控制害鼠的种群数量[5-7]。早期的鼠类防治以高毒速效杀鼠剂药物的毒杀为主,自1985年农业部颁布《草原治虫灭鼠实施规定》以来,草原鼠害防治逐渐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控制草原鼠害的爆发和蔓延。但是C型肉毒素、D型肉毒素、雷公藤甲素等生物型药剂及其他抗凝血型化学灭鼠饵剂的长期使用,在控制草原鼠害的同时,单一药剂的大量残留加速了水资源和土壤性质变劣,对江河流域的用水安全造成隐患,严重影响人、畜健康生活[8-9]。现用药品的大量使用,不但导致高原鼠兔抗药性,也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10-11]。了解所用药剂在草原实施过程中的使用特点与实际效果,选用新型灭鼠药剂,可以减少鼠兔抗药性的产生,也增加了药剂的选择性[12-13]。因此,研究草原鼠类新型灭鼠饵剂的引入和施用技术,以及灭鼠饵剂使用的高效性、合理性、安全性,对草原鼠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杀它仗、鼠道难、莪术醇、新贝奥4种灭鼠饵剂控鼠效果进行监测,为不同灭鼠饵剂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为草原鼠害防控提供技术储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区域选择在四川省石渠县中南部的宜牛乡,地理位置E 98°19′18″,N 33°1′46″,境内平均海拔3 950 m,年均气温-1.6℃,最高气温25.5℃,最低气温-46℃,年均降水量638.4 mm,蒸发量1 157.8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243

h。具有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长冬无夏,春秋短暂,冷季寒冷干燥多风雪,暖季凉爽潮湿多冰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期。土壤主要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属于典型的高寒草地,主要植物有高山蒿草(Kobresia pygmaea)、矮蒿草(Kobresia humil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等。该地区主要的啮齿动物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等。试验区草地属于人工补播草地,建植于1993年,补播草种主要有燕麦(Avena sativ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鼠种为高原鼠兔。 1.2 试验饵剂介绍

4种灭鼠饵剂分别为杀它仗(0.005%氟鼠灵)(农药登记证号:PD185-94)、鼠道难(20.02%地芬·硫酸钡)(农药登记证号:PD20102144)、0.2%莪术醇(农药登记证号:PD2032-HQ128)、新贝奥(0.25 mg/kg雷公藤甲素)(农药登记证号:PD20090004),都为商业成品,使用时直接投放。

杀它仗:有效成分为0.005%氟鼠灵,蓝色的蜡块毒饵,椭圆形的较大颗粒,有微弱的鲜草气味,吸引鼠类取食。

鼠道难:有效成分为0.02%地芬诺酯、20.02%地芬·硫酸钡,靶性专一的新一代无毒生物灭鼠剂。

莪术醇:有效成分为0.2%莪术醇,属于动物性不育剂。

新贝奥:有效成分为0.25 mg/kg雷公藤甲素,是颗粒较细长的铁红色饵剂,属于鼠类不育剂。 1.3 试验设计

在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大致均匀的区域设置5个样地,分别是4个施药区和1个对照区,每个施药区投放一种灭鼠饵剂。每个样地约占30 hm2。不同施药区之间的间隔为50 m。在牧草返青前(2017年4月8日)进行饵剂投放,采用一次性饱和

投放,新贝奥、莪术醇、鼠道难、杀它仗的用量分别为0.8,1.2,2.5,1.8 kg/hm2,试验期间家畜禁牧。在投药24,48和72 h后,分别进行饵剂采食量调查。在投药前和投药后第5 d以及在4个月后,分别对各试验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通过基础调查,整体评价不同灭鼠饵剂的采食性以及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情况,探讨不同灭鼠饵剂施用技术。 1.4 调查指标及方法

1.4.1 饵剂采食量调查方法 在投药区分别设定20个有效洞口,并做好标记。根据每一种饵剂的建议使用量,新贝奥、莪术醇、鼠道难3种饵剂在设定的洞口处各投放20粒,总重量分别为2.1,1.9和5.4 g,杀它仗在设定的洞口处各投放4粒,重量为14.4 g。在投药24,48和72 h后,分别进行饵剂采食量调查,记录被采食饵剂的颗粒数。

饵剂采食率=采食颗粒数/总投放颗粒数×100%

1.4.2 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和灭效调查方法 用单位面积的有效洞口数量代表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14]。在试验样地和对照区分别设置3个半径为15 m的圆形样方,以“堵洞盗洞法”为基础,调查投药前后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计算高原鼠兔的灭洞率及校正灭洞率[15],以校正灭洞率表示药剂的灭效。计算公式为: 灭洞率=(防前有效洞口数-防后有效洞口数)/防前有效洞口数×100% 校正灭洞率=(灭洞率-对照区的灭洞率)/(1-对照区的灭洞率)×100% 1.5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3整理并进行制表,统计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不同试验区对饵剂的采食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饵剂的采食量

在统计饵剂的被采食情况时,由于投药后48 h积雪较厚,无法调查当时饵剂的采

食量,故只获得24 h和72 h后的数据。在投饵剂24 h后,4种饵剂均被高原鼠兔采食;在72 h后,杀它仗、莪术醇、鼠道难、新贝奥被采食的量分别达到投放量的93.8%、65.7%、70.6%、42.2%。24 h和72 h后,杀它仗的采食量都显著高于鼠道难、莪术醇和新贝奥的(P<0.05),莪术醇和鼠道难的采食量显著高于新贝奥的(P<0.05)(图1)。

图1 不同时间饵剂被采食的数量Figure 1 The number of baits were taken in different time注:B1、B2、B3、B4分别为饵剂新贝奥、杀它仗、莪术醇、鼠道难,下同

2.2 灭鼠饵剂剂型的研究

在每个试验洞口,杀它仗的投放量为4粒,重量为14.4 g。新贝奥、莪术醇和鼠道难的投放量均为20粒,重量分别为2.1,1.9和5.4 g。在投放饵剂72 h之后,新贝奥、杀它仗、莪术醇和鼠道难4种饵剂被高原鼠兔采食的重量分别为0.89、13.51、1.25、3.81 g,杀它仗被采食的重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饵剂(P<0.05)(图2)。

图3 不同饵剂被采食的重量Figure 3 The weight of different baits were eaten 2.3 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

在投饵剂后第5 d,杀它仗、鼠道难、新贝奥和莪术醇饵剂的试验区,高原鼠兔的灭效分别为59.0%、32.3%、14.1%、4.5%。说明在牧草返青前,短期内杀它仗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鼠道难和新贝奥的次之,莪术醇对高原鼠兔的控制效果在短期内最差。盛草期8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杀它仗、鼠道难、新贝奥、莪术醇饵剂的试验区,高原鼠兔的灭校分别为68.0%、57.1%、67.9%、40.7%(图3)。

图3 不同试验区种群数量变化Figure 3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quantity in different pilot area

3 讨论

3.1 饵剂采食情况

鼠类对饵剂的采食情况与饵剂在其体内发挥的药效有直接关系,故影响鼠害的防治效果[16-17]。通过对新贝奥、杀它仗、莪术醇和鼠道难4种饵剂的可采食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投饵72 h后,杀它仗被采食的颗粒数和重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种饵剂(P<0.05)。杀它仗饵剂是大颗粒,其他3种饵剂是小颗粒,大颗粒饵剂被高原鼠兔采食的量远高于小颗粒饵剂。高原鼠兔属于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的小型动物,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18]。杀它仗饵剂具有微弱的鲜草气味,且颜色(蓝色)较为鲜亮,可能在短期内更容易吸引高原鼠兔采食。 3.2 种群数量变化

高原鼠兔为地面鼠,受食物资源和家族营居方式的影响,直接观察单位面积内的密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用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数代替其相对种群密度。有效洞口数越多,表示高原鼠兔密度越大,洞口数越少,表示高原鼠兔密度越小[19]。试验用单位面积(1 hm2)的有效洞口数表示单位面积内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用校正灭洞率表示实施药剂之后不同区域鼠害的灭校。结果表明,饵剂投放5 d后,杀它仗、鼠道难、新贝奥、莪术醇试验区的灭校分别为59.0%,32.3%,14.1%和4.5%。莪术醇的采食量高于鼠道难和新贝奥,但鼠道难试验区的灭校高于莪术醇和新贝奥。由于新贝奥和莪术醇属于不育剂类,药效比物理性药剂缓慢。饵剂投放4个月后,灭校最好的区域是杀它仗和新贝奥小区,分别达到68.0%和67.9%;鼠道难和莪术醇小区的灭校分别为57.1%和40.7%。不育剂新贝奥中的主要成分雷公藤甲素单体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保留了植物中具有很大毒性的细胞毒。除了可以影响鼠类生育繁殖系统以外,还可使鼠类在短期内死亡。所以,新贝奥施药小区的种群数量降低的程度也较高。鼠道难的灭鼠率次之,莪术醇的灭鼠效果最低,可能与饵剂采食量、药效时间以及植被总盖度、草层高度等因素有关。在现有的试验饵剂和试

验范围内,杀它仗对高原鼠兔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好,而且颗粒较大,投放简单易操作,是草原灭鼠较好的选择。选择在鼠害较严重区域用杀它仗饵剂,而在鼠害发生较轻的区域选择不育剂类饵剂进行长期防控。 3.3 饵剂施用方法

药物控制是草原鼠害防控措施中主要措施之一,大多数药剂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害鼠的种群数量,并且操作过程较为简单直接[20-21]。但是,草原灭鼠涉及范围较广,工作量繁重,资金和人员投入量较大。如何更加合理地选择不同区域控制草原鼠类的饵剂?如何投放才使投放的饵剂被利用的程度最大化?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杀它仗的野外试验效果最好,直接投放操作较易,既使饵剂投放期有下雪等天气影响,被鼠类采食的情况依旧很好。但是,杀它仗价格较贵,防治成本较高。在草原鼠害发生较严重区域,投资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杀它仗饵剂。鼠道难、莪术醇和新贝奥的单位面积饵剂成本较低,但是饵剂颗粒较小,直接投放后,若遇到不良天气,更容易被分散和掩埋,对鼠类的采食利用影响较大,浪费较为严重。故草原灭鼠药物需因地制宜,根据成本需求合理选择灭鼠饵剂。经济条件允许,杀它仗是草原灭鼠很好的选择。如果充分考虑成本需求,选择较为优惠的小颗粒灭鼠药物,应该在投放前进行简单处理,如按照药物的使用量分装成小袋再进行投放,可减少基本浪费,提高灭效。

在合理选择灭鼠药剂控制鼠害的同时,应注重草地植被恢复,改变草地害鼠原有的栖息环境,有利于破坏其种群扩散通道,干扰其原有的生活习惯,达到改变种群数量的目的。 4 结论

新贝奥、杀它仗、莪术醇、鼠道难4种灭鼠饵剂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控制效果为短期内(返青期)杀它仗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在盛草期,杀它仗、鼠道难、新贝奥饵剂的灭鼠效果较为明显;较大颗粒的杀它仗饵剂易被高原鼠兔采食,灭效较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Smith A T,Foggin J M.The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is a keystone species for biodiversi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J].Animal Conservation,1999,2(4):235-240. [2] Howe H F,Smallwood J.Ecology of seed dispersal[J].Annual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1982,13:201-228.

[3] Sun F D,Guo Z G,Shang Z H,et al.Effects of density of burrowing plateau pikas (Ochotona curzoniae) on soil physical and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pine meadow soil[J].Acta Pedologica Sinica,2010,47(2):378-383.

[4] 施大钊,钟文勤.2000年我国草原鼠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J].草地学报,2001,9(4):248-252. [5] 张显锋,张学顺,侯淑梅,等.草原鼠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0(18):31. [6] 南桑卓玛.草原灭鼠的方法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0):26.

[7] 马隆喜,曹国顺,郭宏伟,等.人工捕捉及不同药物对高原鼢鼠的防治试验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7(2):28-33.

[8] 徐仁权,孙红专,李胜林,等.贝奥雄性抗生育剂在鼠类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3):199-202.

[9] 郑智民.鼠害控制理论与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10] 秦梅枝.有机氯农药和苯并(a)芘在草原土壤中污染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草业,1993(1):38-41. [11] 张文英.关于草原环境污染问题[J].畜牧与兽医,1981(4):13-14. [12] 许艳云.三种新型灭鼠药剂[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5(8):17.

[13] 李秀娥.p-1拒避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害推广[J].农业与技术,2017,37(8):206.

[14] 石红霄,于健龙.高原鼠兔洞口密度对高寒嵩草草甸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4):109-113.

[15] 王守云,任程,张辉,等.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田间小区试验研究[J].青海草业,2006(2):2-4.

[16] 张世水,霍新北,宫学诗,等.杀鼠迷小麦毒饵实验室、不同现场灭鼠效果及对非靶动物的毒性实验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5):363-365.

[17] 崔俊锋,高晓红,高建国,等.不同杀鼠药剂的灭鼠效果观察[J].陕西农业科学,2007(5):61-62. [18] 刘伟,张毓,王溪,等.植物生长季节不同栖息地高原鼠兔的食物选择[J].兽类学报,2008,28(4):358-366.

[19] 孙飞达,龙瑞军,路承香.2010.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4(7):181-186.

[20] 张知彬,王祖望.农业主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21] 冯今,吴江,程天亮.草原鼠害主要防治方法[J].甘肃畜牧兽医,2016(21):9-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