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消费结果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口文/李婧李卫东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提要] 本文总结近几年城镇居民消费 放关系的研究,但是有学者在研究居民消费与 果,写出碳排放量和城镇居民间接消费支出占 结构和预测未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趋势,针对 碳排放关系的时候有涉及消费结构的因素,比 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提出建议。 如,雷朝阳、资树荣在2012年的低碳发展背景 结果表明: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讯这两部 下的城市居民消费调控探析的研究中建议改 分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我国应该施 变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文化来进行减碳, 行低碳式的城镇化,促进节能技术的发展,转 但未采用实证的方法去进行说明。 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推行低碳的激励政策来 发展低碳经济。 Carton=一156.21Food +465.5289Cloth 一 287.098Live +954.63 17Application +457.6255 Healtht+399.8737Tmmc 一267.8974Education 一 579.4125Others 在模型方面,已有的研究碳排放和居民消 (三)结果分析。Rz为0.910274说明回归 费的模型有两种:一种是碳排放投入产出模 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中APPLICATION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碳排放;建议 中图分类号:F1 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1日 一型,另一种是IPAT模型(STIRPAT模型)。碳排 和TRAFFIC的P值均小于5%,系数均大于 放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典型的研究者是叶震, 零,这说明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通讯的回归 他在2011年和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都运用 显著,且和碳排放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也就 了投入产出模型。采用环境压力模型IPAT模 意味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通讯的消费比 、引言 型(STIRPAT模型),比如朱勤、彭希哲、陆志明 重越大其碳排放强度较大,同时也给我们传递 用品和交通通讯的消费的过分依赖,调整间接 消费结构,发展低碳模式的消费方式,就可以 四、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 等人,对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进行实证分 了这样一个信号:如果我们减少对家庭设备及 际的压力。在过去,中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 析。 高能效、能源替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等行 动,有效减少了中国CO 排放的增长率。但为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本文通过研究城镇居民在 达到碳排放下降、环境改善的目的。 (一)低碳式城镇化。对农村的建设,以公 能源的开发利用,居民小区加强绿化建设。 (二)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尽快构建以 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减碳方式。 了能够实现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 十二五” 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与用品、医疗保健、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到 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其他杂项这几方面的支 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我国仍需要结合 如式(1): 本国国情,在低碳经济的多方面深入研究。 个新兴的领域,在1992年环境问题被提出, (1)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出比重来解释消费结构,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共交通建设为主体,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新 Carton=alFoodl+a2Clotht+a3Live【+a ̄pplica— 对于碳排放的研究领域而言,其本身属于 tiont+asHealtht+aftraffict+aTEducationt+a8Otherst 低碳、绿色、环保、高效、低耗、安全为特征的城 一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签订,这个问题才 基于式(1)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 提倡有序发展私人交通、慢行交通、公共交通 开始真正地被重视,也才产生了有关的研究, 1980—2012年的人口、收入、消费结构等数据 替代私家车出行的交通消费方式。 我国已有的有关碳排放的研究,大部分是研究 进行碳排放测算及相 考 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的关系,而对于居民消费 关变量的回归分析,对碳排放的影响却不多,然而近年来发达国家 察我国人口、收入及消 表1回归结果 变量 APPLICAT10N CL0TH 系数 Std.Error t值 P值 954.63 17 253.2574 465.5289 293.9822 3.769413 0.o021 1.583528 0.1356 的统计数据表明,居民生活消费的直接与间接 费等因素对碳排放的 能耗已超过产业部门,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增长 影响规律。 点,并且居民的间接能源消费量是其直接能源 (二)回归分析。 EDUCATION F00D HEALTH L1VE 0THERS TRAFFIC 一267.897 329.1112 一156.21 85.35988 457.6255 562.7396 一287.098 237.6806 一579.413 280.4184 399.8737 1oo.9891 一O.814 0.4293 —1.83002 0.0886 0.8132l 0.4297 -1.20792 0.2471 —2.06624 0.0578 3.959572 0.oo14 消费的2.44倍。而现有关于还没有专门从居 OLS回归是回归中最 民间接消费的角度去探讨居民消费对碳排放 为趋近原趋势的回归 的影响。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 方法,所以本文采用 构与碳排放的关系,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同时 OLS法对变量进行回 提出建议。 二、文献回顾 归分析,得到下列结果 表1。(袁1) 根据以上回归结 R-squared O.910274 Mean dependent vat 36.82006 我国没有专门有关居民消费结构与碳排 Adjusted R-squared 0.86541 1 F—statistic 20.29013 囝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6月号上(总第490期) 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口丈/高儒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 [提要]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 些行业还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现象,而服务业许 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的基本国策,从大力发展服务业角度,对环 多领域却供不应求。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加 二、环境资源消费的租值耗散 (一)租值耗散定义及理论发展演变。租值 是指有价值的资源或是财产本应拥有的经济 境资源消费下的“租值耗散”进行探析。本文先 有效供给,深化社会化专业分工,形成新的经 从我国会议政策和实践中领会精神,然后对租 济增长点。 值耗散定义及理论演变进行树立,最后对环境 基于以上背景的阐述,可以得知大力发展 组织;耗散,同消耗同意;租值消散是指本应具 资源消费的“租值耗散”进行阐述。 关键词:环境资源;租值耗散;现代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基于环 境资源消费的“租值耗散”角度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一服务业己是大势所趋,到底怎样从大力发展服 有经济组织的有价值的资源或是茶禅,由于产 务业角度探析环境资源的“租值耗散”呢?2o12 权未清晰界定,其在竞争中总价值的下降或是 年末2o13年初,我国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尤 取得租值而导致的交易成本上升,即租值直接 其是河北省名列前茅,河北作为传统产业大 或间接地逐渐消散,直至为零。 省,传统企业发展更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牺 租值消散理论初步发展是从美国经济学 牲品’谋取经济利益,不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 家奈特于1924年发表的《福利经济学》中提出 而是一味的从自然进行索取。按经济学观点认 的著名两条道路的例子,奈特认为好路过度拥 为,环境资源是“公共产品”,在没有产权的保 挤使得车辆堵塞所导致的驾驶成本增加,直接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竞争性、再生 或间接地会使好路的价值下降,主要原因是好 2012年十八大的召开,坚定不移沿着中 护下,消费其时是不具备排他性、在低成本或是零成本下,可以肆意 路不是私有财产,如果好路是私有财产,则业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性等特点,954 会而奋斗。会议从各方面对我国往年进行总 消耗,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并且其产生“外部 主可以利用收租的方式发挥调节作用。1当企业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社会成本 年戈登将奈特的理论应用公海捕鱼,海鱼作为 结,对未来的方法进行规划,在提到服务业时 性”,强调“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 大于企业成本时,差额利润会刺激企业选择所 公共物品,遭到渔农的过度捕捞,导致价值下 ,即“利益最大化”制造污染并转移成 降,直至消失。1963年,A.博腾利从不同角度诠 大”。2o13年5月29日,李克强在第:届京交 谓“理性”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的演讲,将服务 本,从而驱使企业无节制扩大生产获得利益, 释租值耗散现象存在的多样化,从机会成本角 度来衡量,并发表《土地公有对黎波里资源配 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大力 从而加剧对环境的污染,直接导致“负外部性”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选择。 产生。这就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对环境资源的 置的影响》一文中,提出另一个角度的租值消 消散)问题。现代服务业是作为节能 散理论,黎波里草原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合种植 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迅速, 组织耗散(美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对我国服务业发 减排的着力点,服务业是一个具有资源消耗 价值甚高的银杏树,而且因为草原是公有财 展提供很好的发展方向。服务业发达程度已经 小、环境污染小特点的产业,它的发展与传统 产,没人种植银杏树,而把草原该作为价值最 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重 产业改造相结合,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 低的牧场,从而直接导致土地本该拥有的租值 要标志。现在中国一般工业产品供应充足,一 压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循环经济,有 大幅度下降,种植银杏树比牧场更加有价值。 s of China’resident S[J].Energy Poli— (三)促进节能技术的发展。我国属于发展 节能减排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于低碳实施表 ysi中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比较滞后,要想 现突出的城市给予奖励和表彰,潜移默化地改 在发展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就需要提高对技 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能技术的要求,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 运用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技 主要参考文献: 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的运用和推 水电能源科学,2008.26.1. 广。 cy,2007.35. 【3】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人口与消费对碳排 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10.20.2. 4]苏城元,陆键,徐萍.城市交通碳排放分析 术的改革,促进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 [1]陆莹莹,赵旭.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述评【J]. [及交通低碳发展模式——以上海为例【J].公 . [2]wei Yi MiIlg,Liu Lan cui.Fan Ying, 路交通科技,2012.3ete.The Impact of Lifestyle On Energy Use and c02 Emi S Sion;An empi rica1 Anal— (四)推行鼓励低碳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 和政策,引导和鼓励居民使用节能产品,奖励 [5]廖红英,孙志威.发达国家低碳政策对我国 经济发展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1.5.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6月号上(总第490期)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