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9月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Sep. 2006 第19卷第3期 Journal of Guizhou Comme ̄iM CoHege Vo1.19 No.3 加速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梁 炜 (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天津300012) 摘要:通过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致力于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加速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旅游业;贵州;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549(2006)03—0001—03 Guizhou Provinc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mind and recommendations LIANG Wei (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Tianjing 300012)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s the history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Guizhou tourism development.Finding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and make up from six Guizhou tourism development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Key words:Tourism;Guizhou;Management;Constirction 纵观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呈现出一派蓬勃 省,可以毫不逊色的名列在全国的前十位左右。另 的景象和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我国已实现了从旅 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贵州省的旅游业与周边的 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正如吴 省、市、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在同一平线 仪副总理最近指出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多 上,到九十年代以来,却拉开了差距,排列到全国第 双边各种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业 25位左右,落后于其他省、市、区。为了更好地发 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把旅游业培养成国 展贵州省的旅游业,有必要正视这个现实,认真总 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 结经验,找出原因,统一认识,吸取国内、外及兄弟 势,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当前,贵州省旅游 省、市、区的先进方面,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从 产业发展的形势良好,在刚过去的一年,是贵州省旅 国内、外旅游大市场着眼,来研究、确定贵州省在 游业发展最好的一年,尤其是通过举办“中国黄果树 “十一五”期间具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瀑布节”、“多彩贵州风”和开展“红色旅游”,把独特 一、从加强贵州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建设入 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及 手,通过培训、考核、调整和充实,提高全省各级旅 “红色文化”有机的结合,把旅游——文化——经贸 游管理干部的业务知识水平,达到科学合理的知识 联成一体。贵州旅游业以前是徘徊在全国倒数的 结构,切实建成一支懂旅游、懂旅游经济与文化、懂 四、五位的滞后局面,而今展现出生机和良好的发展 有关政策法规、懂旅游管理、会外语和会旅游电子 前景,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 商务的旅游干部队伍。从省到各地、州、市、县 回顾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一方面我们既 (区)旅游系统的干部,应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 要看到贵州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的潜 学习有关旅经济和旅游文化,旅游管理和旅游法规 力,就旅游资源来看,无疑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 实务,旅游心理学和旅游美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 收稿日期:2006—04—09 作者简介:梁 炜(1936.12一),男,汉,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曾任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 院首任院长,党委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中国饭店协会常务 理事,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与旅游文化的研究。担任贵州省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9月 保护,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营销学及旅游外语等方 面的课程。通过学习、考核,发给岗位资格证,对一 些短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可采取面向全国公开招 聘引进。通过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与省旅游局联合 举办市、州、县(区)分管旅游工作负责人的专题培 训班,增进他们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有关知识, 结合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一些先进地区进行学习 考察,同时在省委党校举办的有关县以上领导干部 培训班、研讨班中,加入旅游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 他们在旅游管理方面的认识、能力及水平。因为旅 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需要以政府为 主导,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这 样才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大力加强导游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导游的 素质如何,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省乃至国家的旅 游形象,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 强化导游员的规范管理,无论是专职导游还是兼职 导游,都应列入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导游服务中心 和旅行社的管理范围;严格培训、考核、年审制度, 通过各地、州、市旅游局、旅行社在评选出的优秀导 游员的基础上,举办全省导游大赛。树立典型,制 订优秀导游员标准,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导游员的职 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实行佩带优秀导游员证上 岗,塑造贵州省导游的良好形象;在黔南、黔东南、 黔西南抓紧培养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导 游员,从服饰、礼仪礼节、导游风格、导游语言形成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国内、外游客到达这些地区 旅游时,第一印象就被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吸 引;加强各地景区,景点的导游员培训,使其解说词 紧密结合景区、景点的特色发挥,更具有文化艺术 性、科学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把当地的历史文化, 民问传说和民族风情很好地融合到解说词当中,从 而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品位。 三、进一步加强贵州省大、专院校旅游系和旅 游中专的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贵州省旅游人 才的培养,关系到“十一五”期间,实现贵州省旅游 产业跨越式发展后备队伍建设的大问题。贵州省 大、专院校及中职旅游教育发展很快,这是一件好 事。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不 少问题,主要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没能根据旅游 教育的特点来办;缺乏营造旅游教学的环境。而是 像开设其他专业一样,来办旅游专业,没能把旅游 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 2006年导游考试时,发现一些大、专院校旅游系的 ・2・ 学生连贵州省的景区都没看过;甚至建在花溪区的 高等院校旅游系的学生连天河潭、青岩古镇都不了 解。建议有关部门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对贵州省现 有的大、专院校的旅游系和中职旅游学校进行调 研、考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帮助、指导、交流,有计 划的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国内外优秀的旅游院校 进修、考察,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机会,参与旅游工 作实践,从而提高贵州省旅游院校师资的水平和教 学质量。建议省有关部门制定一项优惠政策,对大、 专院校旅游系及中等旅游职业学校的师生,在每年 旅游淡季有组织的赴景区、景点考察实习,进行现场 教学时,给予免收门票费的优惠。此外,我们还要借 助外力加速培养旅游人才。在国家旅游局支持下, 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与南开大学成教学院联合举 办了“西部助学工程”大专学历的“旅游与酒店管理 专业”班,通过勤工俭学形式,3年只收很少的学费, 而且在实习期间每个学生除免食、宿费外,每月还发 给生活津贴,优秀学生由学院出资保送到新加坡实 习。2004年以来,从贵州省各地已选送200余名学 生到天津,就读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旅游与酒 店管理专业“西部助学工程班”,深受家长和学生的 欢迎。使一些想读大学旅游专业的、家庭贫困的学 生能通过“西部助学工程”到天津中国旅游管理干 部学院学习,圆了大学梦,成为旅游战线的后备人 才。这方面国防系统工会做得很好,选拔了不少困 难职工的子女人学。黔南州政府还出台了优惠政 策,凡是送到中旅院学习的毕业生,自愿回到黔南从 事旅游工作,可以报销学费。 四、为了适应贵州省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 及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建议通过政府支持,市场 运作,建立起“一个市场,三个中心”。“一个市场” 即:组建贵州现代化旅行社市场。把各个旅行社的 经营门市部,相对集中到一个交通便利、区位适中 的地方,形成贵州省旅游对外宣传、促销的窗口和 网络。“三个中心”即:1、组建贵州旅游商品购物 中心。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区、一个省 旅游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在这个环节还 相当薄弱。由于行业的不正之风,弄虚作假,欺骗 游客,致使不少游客想购物又不知购什么好,同时 又害怕购物。有了这样一个中心并在各地、州、市、 县(区)及景区设立相应的旅游购物门市部和购物 点,加强诚信经营管理,充分发掘贵州省独具特色 的民族工艺品、土特产品及开发各种旅游商品、旅 游纪念品。使其形成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收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梁炜:加速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销售相配套的经营模式,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贵 州省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可信度、便利度,这将有力 地促进贵州省旅游商品的发展。2、组织贵州旅游 投资咨询服务中心。随着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一 方面不少海外人士及省内外的企业和商人看好贵 州省旅游业,想致力于这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贵 州省各地又有不少旅游项目缺乏资金投入开发,因 此,由省有关部门联合组建贵州省旅游投资咨询服 务中心是十分必要和适时的。同时,相应的制定出 台投资旅游业优惠政策,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将有利于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来发展贵州省的旅 游业,加速贵州省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3、建议组 建贵州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归口省社会科学 院。主要是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结合贵州省 的实际,进行方向性、战略性方面的专题研究,为贵 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旅游决策当好参谋,也为 各地、州、市、县(区)发展旅游业,搞好咨询服务, 并与中国社科院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进行对接。 中心的研究员可以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办法,组成 研究队伍,通过这个中心,把贵州省旅游业有关方 面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并聘请省外的一些知名 学者当顾问。 五、进一步加强省会贵阳市为中心的各个旅游 城市、县(区)、镇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和环境文明的建设。目前还要强化贵阳市城中的 环境绿化和美化工作,特别是市内和社区的绿化, 应提出绿化的严格要求。现在外地来的客人反映, 贵阳市虽然周边的山有不少树林,但城内的树木还 不多,绿化仍不足,有些街道的树,晚上充当“电 杆”,白天成了枯树。另外,贵阳市主要街道两旁 建筑物的广告牌显得杂乱无章、影响市容,需严格 规范管理。广告不能单纯是为了一些商家炒作宣 传,而应该符合城市美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为了把贵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旅游都市,从机关、 学校、商店、旅游定点餐馆和的士司机都应大力推 广普通话,推行礼貌、礼节,宣传社会公德,规范交 通道路标志,合理布局公厕,倡导志愿者服务;同 时,增加和改进城中的雕塑。如:喷水池可以以 “多彩贵州”风为主题,塑造民族歌舞群雕及音乐 喷泉。因为长期以来,喷水池就是少数民族“四月 八”聚会的地方。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来营造贵州 省旅游的大环境、创建和谐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 播电视媒体作用,使现在过量的商业广告让出一定 的空间,作为宣传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外事旅游意 识和知识,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事例及 先进的旅游城镇建设的平台。从幼儿园开始,小 学、中学到大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热爱祖国、热爱 家乡、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系列教育,强化文明礼 貌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勤俭节约、维护环境的教育 和法律知识见义勇为的教育。充分发挥贵州省设 在京、津、沪、渝等各地办事处的作用,把对外宣传 促销旅游列入驻外办事处的工作范围,建立起对外 宣传促销的窗口和外界联系的信息网络。 六、大力对外宣传促销的同时,要抓紧整合旅 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切实改变贵州省旅游产品尚比 较粗糙的现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好 贵州省旅游业还存在的“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 流管理与服务”的遗留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精心 运作,打造出贵州省的旅游精品,朝着创建具有国 际水准、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努力。同时,对 外的宣传促销战略也值得认真研究和调整。一是 不要搞十年、二十年一贯制;二是不要搞全盘托出, 成熟不成熟都向外推出。应该采取统筹规划、突出 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有计划地成熟一个推出一 个,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在不同的时期,集中力量 推出不同的产品。做到推出一代,准备一代,研究 开发一代。使国内外旅游者和旅行商对贵州的旅游 总怀着一种新鲜感、神秘感。根据旅游心理学的原 理,这样才有强烈的吸引力,才能激发他们到贵州旅 游的欲望和动机,才能体现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后 劲。2006年是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自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现代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 贵州省乡村旅游也有了较快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的 附加值,带动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 道,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的 区、点还都比较粗放,应加强引导,支持帮助,并对开 发乡村旅游的业主及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积极 成立乡村旅游协会,促进行业的信息交流和规范化 管理,使贵州省的乡村旅游沿着建设“新农村、新旅 游、新体验、新风尚”的方向健康发展。 “十一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的重 要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要充分肯定贵州省旅游业所取得的成绩和优势 所在,又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出与周边省、 市、区差距的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从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足贵州,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努力实现贵州省旅游业跨越式的发展。 [责任编辑:姜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