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王 越
1
济南地区宋元墓葬出土精品瓷瓶赏析
杨 阳 刘丽丽 郝素梅
我
国制瓷历史悠久,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
之深远。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我国瓷器种类繁多,器形多样,瓷瓶就是重要的一类。历朝历代瓶器的造型丰富多样,两宋时出现的玉壶春瓶和梅瓶本来是酒具,因其形制潇洒俊秀,自元以来逐步演变成纯装饰瓷。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的瓷器。在英文中“瓷器” (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由此可见瓷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3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AppreciatION 鉴赏
宋元时期瓷瓶,造型丰富,色彩各以黄琮礼地”印证圆璧像天,方琮大腹,大平底。通体青釉,腹部暗异,工艺精巧,实为瓷器中的精品。
像地的观点。
刻折枝花卉。口径8.5厘米,底径图1:宋青白釉尊形瓷瓶琮式瓶是仿古玉琮形式的瓷13.7厘米,颈高5.1厘米,高19.62010年刘家庄遗址出土,现器,南宋时出现。可做摆设或做插厘米,最宽处19.8厘米。
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花用的高档观赏瓶,为古代文人雅青釉亦称“青瓷釉”。所谓“青此瓶为青白釉,以青铜器“尊”士观赏的重要器具。
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青釉为原型而制,整体轻巧,胎薄。花图3:元青釉刻花瓷瓶包括豆青、东青、粉青、仿龙泉釉,边侈口,粗束颈,小鼓腹,喇叭状2002年旧军门巷遗址出土,其中豆青为上品。同时,古人往往小圈足。口径10.4厘米,底径5.4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将青、绿、蓝三种颜色统称为“青厘米,高12厘米。
此瓶侈口,细长颈,宽折肩,
色”,青釉特点为釉色古雅、沉稳,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 映青瓷”,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白淡雅,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釉色釉面明澈丽洁,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
图2:宋青釉琮式瓶
2012年宽厚所街遗址出土,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此青瓷琮式瓶为龙泉窑瓷,通体施淡青釉似青玉。仿玉琮造型,矮圆口,圈足,长方形身,外方内圆。外面由竖槽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被凸棱分成8节。高25.8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2厘米,瓶身边长9.9厘米。为山东地区罕见的南宋精品瓷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礼器,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合称为“六2
器”。据《周礼》“以苍璧礼天,
3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AppreciatION 鉴赏
3
1.宋青白釉尊形瓷瓶2.宋青釉琮式瓶3.元青釉刻花瓷瓶4.元孔雀蓝釉梅瓶5.元黄釉刻花玉壶春瓷瓶6.元白釉“道德清静”瓷瓶
4
釉面均匀、滋润,釉质细腻。
图4:元孔雀蓝釉梅瓶2009年化纤厂路国际蓝调元代墓出土,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此瓶小侈口,束颈,宽圆肩,瘦小腹,平底。口径4厘米,高19厘米,底径7.6厘米。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
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也可统称为 “翠蓝”。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
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因其口小只能插梅枝被称为梅瓶。
图5:元黄釉刻花玉壶春瓷瓶2009年章丘女郎山出土,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此瓶乳白胎,茶黄色釉,外釉至下腹部,釉下刻花。侈口,细颈,溜肩,垂鼓腹,圈足。肩部与腹部两周弦纹,其间刻花卉。口径6.8
4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AppreciatION 鉴赏
5
6
厘米,高23.8厘米。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其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最初为装酒器,后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釉色、纹饰华丽丰富。玉壶春瓶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图6:元白釉“道德清静”瓷瓶2008年恒隆广场出土,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此瓶小口,溜肩,橄榄球鼓腹,圈足。肩颈部附加4个弦纹立耳。外施白釉至中腹部,内绘弦纹和黑花。中腹部以下施黑釉。肩部一周黑釉草书“道德清静”,口径5.5厘米,通高29.9厘米。
虽然在今天看来,瓷器已经是
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之一,但在古代,瓷器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不仅是文人墨客热衷收藏陈设的器物,还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作者简介:杨阳,山东省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馆员;刘丽丽,山东省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郝素梅,山东省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馆员)
4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