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来源:伴沃教育


一棵小桃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的道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风绽放,嫣然含笑。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老师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又有着怎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曾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1992年创刊《美文》。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大散文月刊的主编等。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理清课文线索。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小桃树的经历,另一条暗线即为作者的经历。

四、课文分析

1.找出描写小桃树外形的语句,并概括小桃树的特点。 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

——小桃树的外形特点:瘦弱。

2.小桃树受了哪些委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3.理清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从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中,你又感受到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生长历程:埋在角落——长得委屈——花骨朵 这是一棵可怜而又顽强的小桃树。

4.找出文中描写“我”对小桃树感情的句子。结合作者经历,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作者当时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初次走上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他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挫折与坎坷,是小桃树给了他启示。

5.作者仅仅是在描写小桃树吗?这种手法叫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之间是相似的,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桃树那般的风和雨,但他再不消沉,再不疲软,再不胆怯,雨中仍“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的梦是执着的,步履是坚定的,恰如瘦弱而顽强的小桃树。这种手法叫托物抒情。

6.怎样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不屈不挠,才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7.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勇敢面对挫折,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不屈不挠。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一棵小桃树》,感觉到对于难读、难教、难以理解的这样一类的课文,应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贯穿文章的两条线入手,通过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顺应文章情感变化线索,如由可怜到喜爱到感激,并通过学生自

主思考、提问,梳理出作者之所以对小桃树有如此解不开的情结,是因为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相似,作者正是从小桃树的身上获得了力量和勇气,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并且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