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1. 统计指标
(1) 统计指标的概念。依据统计研究目的,确定所要
(2) 研究的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然后对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的
(3) 详细表现进行登记、汇总,最终形成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各
(4) 种数据资料,就是统计指标。所以统计指标是指说明总体特
(5) 征的数量化概念及详细数值。
关于统计指标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
种是指反映总体的数量化概念,即指标的名称。如工农业总
产值、总人口、粮食亩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另一种是指反映总体特征的数量化概念及其详细数值,
即指标名称加指标数值。例如,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6743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89468. 1亿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64332. 4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9371亿元等。所以一个完整
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计量单位、指
标所属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等要素。但在理论上使用统计指标
时通常只是一个指标名称,如国内生产总值、耕地面积、居
民储蓄额、人口密度等。
(6) 统计指标的特点。
① 数量性。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化概念,是
② 必需用详细数值表现的。不能用详细数值表现的科学概念或
③ 范畴,不是统计指标。如全部制、商品、生产力、生产关系
等均不是统计指标。
④ 综合性。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综合数量特征的,
⑤ 它既是对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
⑥ 某一标志值的综合。个别单位的标志值不是统计指标,如一
⑦ 个人的年龄、一个人的工资等。
⑧ 详细性。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
⑨ 条件下的综合数量特征,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数字。它与数
⑩ 学中的抽象数字是不同的。
(7) 统计指标的种类。
①统计指标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
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
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如人口总数、企业总个数、耕地总
亩数、粮食总产量等。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数量,它的数
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
的统计指标。如平均亩产量、人口密度、性别构成、劳动生
产率等。质量指标反映的数量关系,表明现象质的属性,它
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既有区分,又是亲密联系、相互制
约的。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化往往既受数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又受质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那些因素的作用
是主要的,又可能完全不同。我们只有详细分析每个因素作
用的方向和程度,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
规律。
②统计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
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或总
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用肯定数表示,如人口总数、总收
入、乡镇企业总数、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
指标。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相互联系
的指标数值之比,用来反映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数量对比关系。
如文化程度构成、人口密度、农业总产值的发展速度等。
平均指标是说明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
计指标,用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也可以反映发展的平均
水平和平均速度,如粮食平均亩产量、平均年龄和平均发展
速度等。
(8)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统
(9) 计指标与单位标志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统计指标
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个数或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
而形成的。②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转化。由于研究目的不同,
原来的总体假如变成了总体单位,则相应的指标就变成了标
志,反之亦然。
指标与标志的区分也表现在两方面:①指标是说明总体
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指标具有数量性,
必需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只有数量标志可用数值表示,品
质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2. 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整体,
主要用于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
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工业企业是人力、物力、资金、生产、
供应、销售等联系的整体活动。为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
貌,就设立产量、产值、品种、质量、职工人数、劳动生产
率、工资总额、原材料、设备、资金、成本财务等指标群,
来组成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其中,产品产量、总产值、
净产值、品种、质量指标又构成企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而
固定资金、流淌资金、生产费用、产品成本、销售利润等又
构成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体系。
由于现象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统计指标体系
的结构以及所说明的问题也相应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指标体
系是从不同方面共同反映总体状况,例如企业统计指标分别
从多、快、好、省各不同侧面共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有的指标体系是从现象发展的各个环节连续反映运动的全
过程,又如社会再生产指标,反映生产、安排、流通、消费
和使用的全过程。有的指标体系则是反映现象原因和结果的
关系,再如商品销售额是商品销售量与销售价格相乘的结果,
这里销售额是结果指标,而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则是原因指标,
它们之间构成严格的等式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
标体系。
(1) 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组成部分基本状况的指标
体系。例如,社会经济科技指标总体系是由社会指标体系、
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组成的,而每一种指标体系下
面,又可以分若干层次,以一定的指标或指标群,反映其基
本状况和相互关系,并构成相应的指标体系。
(2) 专题指标体系。专题指标体系指针对某项社会经
济问题而制定的专项指标体系。例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也
细分为国际收支指标体系、国际对比指标体系、人民物质文
化生活水平指标体系、价格指标体系,等等。
(四)变异和变量
统计中的标志和指标都是可变的,即标志和指标的详细
表现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别与变化称作变异,主要
包括属性变异和数值变异。属性变异是指品质标志的变化,
如人口性别的变异“男、女\",职工文化程度的变异、企业
经济类型的变异等。数值变异是指数量标志的变化,如人口
年龄的变异、每个工人月工资额的变异等。变异是普遍存在
的,是统计的前提,假如没有变异,统计也就没有必要存在
To
在统计中,习惯把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变量在统
计研究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变量的详细取值即数量标
志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例如,工人的月工资是变
量,月工资600元、800元、880元是变量值或标志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