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选读课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来源:伴沃教育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选读课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选读课文集中安排在教科书的结尾部分。广大教师是如何实施选读课文教学的?笔者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现状堪忧。

教学现状:误区重重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上,忽视、甚至无视选读课文的教学。笔者对多个学校40个班级的选读课文教学情况作了一个调查,发现弊病有三:

一、弃而不教

什么原因使广大教师舍弃了选读课文?首先,对于选读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广大教师认识不深;其次,教材的编排次序及无作业习题的要求、考试的约束,使教师们忽略了选读课文;最后,没有合适的选读教学的方法、策略可借鉴指引。

二、放任自读

选读课文在教材编写上区别于精读课文,也不同于略读课文,既无生字新词识记读写的要求,也无课前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作业,课时也未作安排。于是,广大教师为应付考试,把教学时间放在精读课文上,而把选读课文放在课余,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变“选读”为毫无目的的“自读”。

三、无效选读

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阅读的空间,这是对选读教学的共识。但是,多数教师没有从文本角度出发,没有考虑教材之间的整合与内在联系,忽视了学法的指导、总结,而是想当然地用单元学习中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来处理,将选读教学变成了目标不清、重点不明的形而上教学。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选读课文,探寻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呢? 教学策略:探索充满活力的选读教学

选读课文教学的精髓在于一个“选”字,选什么呢?选其所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择一个精到的教学内容,选择一种科学生动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选择一次灵动多样的语文实践„„在多姿多彩的“选”学中展现语文选读教学的“活”力。

一、“精”读选文,将主题教学引向纵深

“精”读选文,就是依托相应单元的训练重点,与单元训练重点一脉相承,围绕训练重点开展精挑细选式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选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

例如选读课文《五花山》,文质优美,紧扣第三单元教学主题“感受秋的缤纷,描绘秋的美好”,因此,可把本文确定为“精读”,设计如下——

1.导入,走进“五花山”(1)看四季山景图,选恰当词语。(2)这一座座的山各有各的特色,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领略另一座山的风采,让我们走进它——五花山。(板书:五花山)(3)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2.初读,感知“五花山”(1)初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2)检查自学反馈:①出示难读的字、词,检查掌握情况。②请个别学生读课文。(3)看来,这些词语你们都掌握了。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板书:春、夏、秋)

3.研读,欣赏“五花山”

五花山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真是奇妙啊!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写出了这座山被人们称为“五花山”的主要原因。【第4、5自然段导学】(1)读文思考:为什么人们称这座山为“五花山”?谁来说说,你看到秋天的山有哪些颜色?(板书:金黄色、杏黄色、紫红、火红、翠绿)(2)感悟:这么多的颜色,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颜色?读一读,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3)积累:背诵喜欢的描写秋天五花山的句子。(4)运用:再看看第四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其中金黄、杏黄、火红、紫红这四种颜色,作者是通过什么词把它们串联起来的?(有的„„有的„„)谁能学着这样的句式也说一说呢?先自己

试一试,大家也可以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一写。(出示:这些树叶的形状真是多种多样。有的像小朋友的手掌,在向我招手;有的 ;有的 ;还有的 。)(5)整合:读着读着,背着背着,你脑海中是否已经出现了一座五花山?你能用个词形容你脑海中的山吗?学生畅谈脑海中的山。(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五彩斑斓„„)这样的教学,紧紧抓住了着力

点,重锤细敲,发展了学生

的语言能力,熏陶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二、“补”中略读,给主题教学注入活水

“补”读策略,就是把选学内容或整篇或片段作为精读略读课文的补充教材进行使用。

如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学习中,就可以实施补读教学—— 1.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拉萨,这座建在世界屋脊之上的城市,她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走近拉萨,亲近拉萨。

2.补读文本,走近拉萨

咱们语文课本中的选学课文里有一篇课文——《拉萨古城》。大家翻到课本168页,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拉萨。

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拉萨古城的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一举两得。

三、“比”中研读,与主题教学辉映成趣

“比”读策略,就是把选学内容作为精读课文的衬托,在人文内涵、语言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如《草船借箭》与选读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就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1.求“同”

(1)自由阅读文本,想想《草船借箭》与《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两个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2)师生互动,交流反馈,共同梳理。 (3)小结学法。 2.探“异”

(1)那么,这两个故事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大家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来探究一番。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习成果反馈,梳理整合。 (4)小结学法。

四、“建”以跳板,让主题教学走向广袤

此策略就是把选学课文作为语文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文外、从语文学习向综合实践活动过渡的“跳板”。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如何让语文学习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构建一个有效的结合点?选读课文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是一个灵巧的“踏板”,搭起的是一座从狭窄的课内学习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的桥梁。

如选读课文《除三害》《孔明智退司马懿》等,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教师可引领学生以文本为跳板,阅读《三国演义》等,亲近名著,把语文学习引向广袤。

选读课文是一片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沃土,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其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选其所重,实施丰富多彩、科学有效的选读策略,才能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更为广袤、更为缤纷的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