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

来源:伴沃教育


梳棉工艺单 生条定量机型 (g/5m) 干定量 湿定量 FA201B 回潮率线密度(%) (tex) 总牵伸倍数 棉网张刺辊转速锡林转速盖板速度道夫转速机械 实际 力牵伸 (r/min) (r/min) (mm/min) (r/min) 刺辊与周围机件隔距(mm) 给棉板 第一除尘刀 第二除尘刀 第一分梳板 第二分梳板 锡林 锡林与周围机件隔距(mm) 活动盖板 后固定盖板 前固定盖板 大漏底 齿轮的齿数 Z1 Z2 Z3 Z4 Z5 后罩板 前上罩板 前下罩板 道夫 并条工艺单 并条定量机型 (g/5m) 回潮总牵伸倍数 线密度率(tex) 干重 湿重 (%) 机械 实际 FA306 数 主牵伸倍数 预牵伸倍数 合度(m/min) 并牵伸倍数分配 紧压罗拉速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N) (mm) 径(mm) 环直径(mm) 前~中 中~后 导条×前×中×后×压力棒 118×362×392×362× 前×中×后 45×35×35 罗拉直径(mm) 喇叭头孔压力棒调节 齿轮的齿数 E F Q G H K T R 粗纱工艺单 后区回潮总牵伸倍数 线密度捻度(捻(g/10m) 牵伸捻系数 率(%) (tex) 回/10cm) 干重 湿重 机械 实际 倍数 粗纱定量罗拉握持距(mm) 机型 前~中 中~后 TJFA458A 罗拉加压 罗拉直径 轴向卷绕密径向卷绕密度 (层/10cm) 前罗拉转速 钳口隔 齿轮的齿数 Z2 Z3 Z4 Z5 Z6 Z7 Z8 Z9 Z10 Z11 Z12 Z14 锭翼转速 转速(r/min) (mm) 度(圈/10cm) 前×中×后 (daN/双锭) 前×中×后 集合器口径(宽×高)(mm) 前区 后区 喂入 距(mm) Z1

细纱工艺单 细纱定量(g/100m) 实际回潮率公定回潮机型 干重 FA507B 湿重 (%) 率(%) 总牵伸倍数 后区牵伸线密度捻度(捻捻系数 机械 实际 钢领 倍数 (tex) /10cm) 钢丝圈 捻向 罗拉中心距(mm) 罗拉加压(daN/双锭) 罗拉直径(mm) 前~中 中~后 前×中×后 前×中×后 转速(r/min) 锭速 型号 直径(mm) 型号 号数 前罗拉 级升 电机盘节径主轴盘节后区牵隔距牵伸对牙 (mm) 块 D1 径(mm) 伸齿轮 n D2 Z29 Z25 Z26 Z3 Z4 Z12 Z13 捻度对牙 撑头牙卷绕对牙 钳口隔卷绕圈距距距(mm) (mm) (mm)

梳棉工艺设计与计算内容

一、设计梳棉生条定量及牵伸倍数

1、计算实际牵伸倍数 给定棉卷定量为370g/m

E实际估棉卷定量5G生条估=

2、计算机械牵伸倍数

E机械估E实际估1落棉率=

给定落棉率为3% 根据设备说明书:

E机械30.1341

z2z1Z2,Z1的齿数选择见下表:

Z2 Z1 13 122 14 15 16 17 18 19 20 机械

21 19 20 21 从上表中查到与计算机械牵伸倍数最接近的牵伸倍数是 ,即EZ1,Z2分别是 。

3、修正实际牵伸倍数、生条定量及生条线密度

= 相应的

E实际E机械(1落棉率)=

G生条棉卷定量5=

E实际G生条湿G生条(1实际回潮率)= Tt梳棉G生条(1公定回潮率)200=

4、计算其他牵伸倍数

(1)棉网张力牵伸倍数(即大压辊与下轧辊之间的牵伸倍数) 根据设备说明书:

e棉网张力24.55= Z2(2)小压辊与道夫间的牵伸倍数

e小压辊~道夫190383060=

Z23021706二、设计速度

给定V带和平带的传动效率均取98%,由设备说明书: 1、锡林速度(r/min)

n锡林14601360.98359.02 r/min 5421360.98931.05 r/min 2092、刺辊速度(r/min)

n刺辊14603、盖板速度(mm/min)

v盖板183.609Z4 Z5Z4,Z5的齿数选择见下表:

Z4 Z5 V盖板(mm/min) 18 42 21 39 26 34 30 30 34 26 39 21 从上表中选择V盖板值是 ,相应的Z4,Z5分别是 。 4、道夫速度(r/min)

n道夫1.048Z3

Z3的齿数选择见下表:

Z3 n道夫18 19 20 21 22 23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r/min) 考虑梳棉机的产量及分梳情况等,选择n道夫为 ,对应的Z3的齿数为 。 5、小压辊成条速度(m/min)

v出条67.9Z3= Z2三、设计梳棉隔距

并条工艺设计与计算内容

一、设计棉条定量及牵伸倍数

给定牵伸效率为98% 1、计算实际牵伸倍数

E实际估G生条并合数G熟条估=

2、计算机械牵伸倍数

E机械估E实际估牵伸效率=

根据设备说明书:

E机械23869.4Q HGKQGHK齿数选择见下表: Q 62 G 36 H K A25 B26 C27 60 38 A B C 58 40 A B C 56 42 A B C 1(121) 2(122) 3(123) 4(124) 5(125) 54 44 A B C 52 46 A B C 50 48 A B C 48 50 A B C 46 52 A B C 44 54 A B C 42 56 A B C 40 58 A B C 38 60 A B C 36 62 A B C 机械

= 相应的

从上表中查到与计算机械牵伸倍数最接近的牵伸倍数是 ,即EQHGK分别是 。

3、修正实际牵伸倍数、熟条定量及熟条线密度

E实际E机械牵伸效率=

G熟条G生条并合数E实际=

G熟条湿G熟条(1实际回潮率)= Tt熟条G熟条(1公定回潮率)200=

4、计算其他牵伸倍数 (1)主牵伸倍数 根据设备说明书:

Te主4.742

RTR取值见下表: T R 74 63 53 47 51 65 71 T轮53T不能和R轮47T、51T同时使用

从上表中选择e主值是 ,相应的T,R分别是 。 (2)预牵伸倍数

e预E机械e主=

二、设计速度

紧压罗拉输出速度:

v紧压罗拉n电F60 (1-)E601000式中:n电——电动机转速(1475r/min,50Hz) E——压辊轴皮带轮直径(mm) F——电动机皮带轮直径(mm) ——平皮带传动相对滑动系数,一般小于1% 取值见下表:

紧压罗拉输出速度表(50Hz) F(mm) E(mm) 220 100 200 100 210 120 210 140 200 150 180 150 160 150 150 160 150 180 150 200 140 210 n(r/min) 3202 2911 2547 2183 1940 1746 1552 1364 1213 1091 946 V1(m/s) V2(m/min) 三、设计罗拉握持距

根据纤维的品质长度,前区+9,后区+11

四、设计其他工艺参数

1、压力棒工艺

2、喇叭头孔径

使用压缩喇叭头C=~ ,普通喇叭头C=~ =C*CG熟条0.63G熟条=

粗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内容

一、设计粗纱定量及牵伸倍数

1、计算实际牵伸倍数

E实际估G熟条10G粗纱估5=

2、计算机械牵伸倍数

E机械估E实际估牵伸效率=

由设备说明书得(三罗拉牵伸):

E机械3.84Z6 Z7Z6、Z7取值见下表: E总 Z6 Z7 25 26 27 28 29 30 31 79 69 E总 Z6 Z7 45 46 47 48 49 50 51 79 69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机械

= 相应的

从上表中查到与计算机械牵伸倍数最接近的牵伸倍数是 ,即EZ6、Z7取值分别是 。 3、修正实际牵伸倍数、熟条定量及熟条线密度

E实际E机械牵伸效率=

G粗纱G熟条10E实际5=

G粗纱湿G粗纱(1实际回潮率)= Tt粗纱G粗纱(1公定回潮率)100=

4、计算后区牵伸倍数 根据设备说明书得:

E后47.2315 Z8Z8取值见下表:

Z8 E后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二、设计捻度

1、初步选取捻系数

初步设定粗纱捻系数为: 。 2、计算捻度 (1)计算粗纱的捻度

Ttex估t估Tt=

(2)计算修正后的粗纱捻度 根据设备说明书得: 捻度Ttex163.331Z2 Z1Z3捻度变换齿数选择见下表: Z2/Z1 适用于纯棉 91/82 捻度常数 捻度 Z3 30 31 32 33 34 35 捻/米 103/70 捻/米 适用于化纤混纺 70/103 捻/米 捻度常数 捻度 Z3 46 47 48 49 50 51 Z2/Z1 适用于纯棉 91/82 捻/米 103/70 捻/米 适用于化纤混纺 70/103 捻/米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从上表中查到与计算捻度最接近的捻度是 ,即Ttex= 相应的Z1、Z2 Z3取值分别是 。 3、计算粗纱捻系数

tTtexTt=

三、设计速度

1、设计锭翼速度 根据设备说明书得:

n锭1199.232D动D主

D动和D主取值见下表: D动 120 D主 230 210 200 190 145 210 n锭 194 D动 169 D主 210 200 190 210 200 n锭 200 190 190 根据设计纱线特点,选择锭翼转速为 。相应的D动和D主取值分别为: 。 2、前罗拉速度

n前罗拉8.3468D动Z1Z3D主Z2=

四、设计罗拉握持距

前罗拉~中罗拉: 中罗拉~后罗拉:

五、设计粗纱卷绕密度

1、轴向卷绕密度

初步设定粗纱轴向卷绕密度为 圈/cm,由设备说明书得:

H61.2337Z10

Z9Z11其中,Z9、Z10、Z11取值见下表:

Z10/Z9 Z11 21 22 23 24 25 4.0614 3.8768 3.7083 3.5537 3.4116 5.9643 5.6932 5.4457 5.2188 5.0100 39/28 圈/cm 45/22 圈/cm Z10/Z9 Z11 26 27 28 29 30 3.2804 3.1589 3.0461 2.9410 2.8430 4.8173 4.6389 4.4732 4.3190 4.1750 39/28 圈/cm 45/22 圈/cm 从上表中查到与设计轴向密度最接近的是 ,即H= 相应的Z9、Z10、 Z11取值分别是 。 2、径向卷绕密度

初步设定粗纱径向卷绕密度为 层/10cm,由设备说明书得:

R250.058Z5 Z4其中,Z4、Z5取值见下表: 表中与设向密接近

19 20 21 21 23 24 25 21 24 25 26 27 46 37 32 31 30 29 30 24 26 27 27 26 Z4 Z5 径向卷绕密度 层/10cm 26 26 24 32 29 30 29 32 41 38 38 45 25 24 21 28 24 23 22 21 25 23 21 21 Z4 Z5 径向卷绕密度 层/10cm 从上查到计径度最的

是 ,即R= 相应的Z4、Z5取值分别是 。

六、设计其他工艺参数

1、罗拉加压daN/双锭 前×中×后: 2、胶圈原始钳口隔距 3、上销弹簧起始压力 4、集合器

细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内容

一、设计细纱定量及牵伸倍数

1、计算细纱定量

TtG细纱=

(1公定回潮率)10G细纱湿G细纱(1实际回潮率)=

2、计算实际牵伸倍数 E实际G粗纱10G细纱=

3、计算机械牵伸倍数

给定FA507B型细纱机牵伸效率为99%

E机械估E实际牵伸效率=

由设备说明书得:

E机械21.1672Z26 Z25Z25、Z26取值见下表: Z25 67 73 72 71 70 69 74 68 73 67 Z26 32 35 35 35 35 35 38 35 38 35 E机械 Z25 67 60 73 72 71 70 69 68 67 60 Z26 48 43 53 53 53 53 53 53 53 48 E机械 Z25 67 67 48 67 60 53 60 60 60 60 Z26 72 73 53 74 67 60 68 69 70 71 E机械 Z25 38 43 43 43 43 43 43 43 38 38 Z26 60 68 69 70 71 72 73 74 67 68 E机械 72 71 70 69 68 67 74 73 72 71 70 69 68 60 67 74 73 72 71 70 69 68 74

38 38 38 38 38 38 43 43 43 43 43 43 43 38 43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74 53 73 72 71 70 69 68 60 67 74 53 73 72 71 70 69 68 60 67 67 67 67 60 43 60 60 60 60 60 60 53 60 67 48 67 67 67 67 67 67 60 68 69 70 71 60 60 43 60 48 53 53 53 53 53 53 53 43 48 53 48 48 48 48 48 48 48 43 72 73 53 74 60 67 68 69 70 71 72 73 60 67 74 68 69 70 71 72 73 74 67 38 38 38 38 35 38 35 38 35 35 35 35 35 32 35 32 32 32 32 32 32 32 69 70 71 72 67 73 68 74 69 70 71 72 73 67 74 68 69 70 71 72 73 74 从上表中查到与计算机械牵伸倍数最接近的牵伸倍数是 ,即EZ25、Z26取值分别是 。 4、计算后区牵伸倍数

机械

= 相应的

初步选定后区牵伸倍数为 。 (查参考资料) 根据设备说明书得:

E后0.044479Z29

Z29取值见下表:

Z29 后牵伸倍数 Z29 后牵伸倍数

23 29 24 30 25 31 26 32 27 33 28 34 二、设计捻度

1、初步选取捻系数

初步设定细纱捻系数为: 。 2、计算捻度 (1)计算细纱的捻度

Ttex估t估Tt=

(2)计算修正后的粗纱捻度 根据设备说明书得: 捻度Ttex93.63Z4 Z3捻度变换齿数选择见下表:

本机提供捻度 Z3 72 70 68 Z4 34 34 34 本机提供捻度 Z3 46 72 70 Z4 42 66 66 66 72 70 68 66 72 70 68 66 72 70 68 66 59 72 70 68 66 52 72 70 68 66 34 38 38 38 38 42 42 42 42 46 46 46 46 42 52 52 52 52 42 59 59 59 59 68 66 66 66 66 42 59 59 59 59 42 52 52 52 52 42 46 46 46 46 42 42 42 42 66 66 68 70 72 46 66 68 70 72 52 66 68 70 72 59 66 68 70 72 66 68 70 72 从上表中查到与计算捻度最接近的捻度是 ,即Ttex= 相应的Z3、Z4取值分别是 。

3、计算粗纱捻系数

tTtexTt=

三、设计速度

1、前罗拉速度

小组设计纱线 tex纱的折合单产:

Qd38= (kg/千锭时)

折合率影响系数折合率、影响系数参见《棉纺手册》第1194~1195页表7-1-7与表7-1-8

表7-1-7 棉纱折合29tex标准品单位产量折合率参考数值

Tt(tex) 4 5 6 7 8 9 折合率 Tt(tex) 折合率 Tt(tex) 折合率 Tt(tex) 折合率 21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2 34 36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38 40 42 44 48 50 52 58 64 72 80 96

定额产量QdQL时间效率 时间效率参见《棉纺厂设计》第95页表6.3.2-1,选用96%

理论产量QLQd=

时间效率又因为QLTtvf60100010001000

得vf= (m/min) 因为nfvf1000d2

所以,nf= (r/min)

2、锭速

由于捻度Ttex1ns100nfd2,

而nfvf1000d2

所以nsTtexvf100 所以

ns= (r/min)

根据设备传动得:

nsn电动机D1D3D2500.6D11480164111 D2d1250.6D2D2D1和D2取值见下表: D1 D2 210 200 180 176 148 136 136 17859 148 19959 19516 15080 176 19581 18649 16784 13800 12681 180 19146 18234 16411 16046 13493 12399 200 17232 16411 14770 14442 12144 11159 210 15630 14067 13754 11566 10628 220 15665 14919 13427 13129 11040 10145 选择锭速为 。相应的D1和D2取值分别为: 。

四、设计卷绕圈距

1、设计卷绕圈距

估0.16Tt=

2、计算卷绕圈距

Z120.2TtZ根据设备说明书得:13

Z12、Z13取值见下表:

卷绕齿轮选择(钢领直径42mm, D=39mm, d=19mm, d2=25mm) tex 6 10 12 13 14 16 18 25 29 37 59 73 97 Ne Z12 Z13 100 80 31 63 33 61 60 36 38 58 56 45 42 36 32 30 39 40 42 43 44 55 54 52 51 50 23 20 16 10 8 6 47 49 51 57 59 62 47 45 43 37 35 32 选择Z12、Z13分别为: 。

五、设计钢领板级升级

1、设计钢领板级升距

y0.088Tt=

2、计算卷绕圈距 根据设备说明书得:y= n取值见下表:

级升距撑头牙选择(钢领直径42mm, D=39mm, d=19mm, 卷绕半角为°) Ne y1 n Ne y1 n 120 3T 32 6T 100 3T 30 6T 80 4T 23 6T 60 4T 20 7T 4T 16 8T 45 5T 10 10T 42 5T 8 11T 36 5T 6 12T n取值为: 。

六、选取钢领钢丝圈

七、设计罗拉中心距

八、设计其他工艺参数

1、罗拉加压

2、钳口隔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