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有关问题毕业设计

来源:伴沃教育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有关问题

系 别:

专 业:

年 级:

经济管理系

会计电算化

会计0801 一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它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利息费用、辅助费用,还包括折价或者溢

价的摊销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反映的是企业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2.现实意义

一 注重会计核算的明晰性和有用性。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要求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的每笔实际支出(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支付)的具体时间及金额,因此财务人员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时,只能采用业务发生时间,而不能采用制证日期或期末日期。这样提供的固定资产建设过程中的每笔实际支出才有利于正确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保证借款费用信息的明晰性和可靠性。 二 加强固定资产的审核和管理。由于专门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要在允许资本化的期间范围内并与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中的支出相挂钩,因而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核和管理。 三 借款费用的核算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投资效益。首先,促使企业采用合理的借款组合降低资金成本。其次,促使企业加强对购建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 借款费用资本化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目标。企业在进行资金的运用中,会对利息资本化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使企业会充分考虑借入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以保证企业能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使企业不能在会计报表中高估资产,虚增利润,提供的盈利状况更加客观可信,维护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实现了会计的具体目标。

二 文献综述 1.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为了增强企业会计报表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多次颁布法规规范借款费用的处理:1992年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94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征求意见稿)》,2000年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2001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准则》)。现就中外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的有关规

定作以下比较分析。

2003年薛静在《浅谈借款费用资本化》中从借款费用的基本内容,新旧会计制度中关于借款费用的比较,中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差异及借款费用的优缺点等四方面阐述借款费用准则对中国会计实务的现实指导作用。

2009年李东林在《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如果占用了一般借款应将其相应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但如何确认在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如何计量应予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却是比较困难的问题。作者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超过专门借款支出的资产与被占用的该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的非对应性关系,论证了一般费用 资本化的确认标准和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方法。 2010年袁丽杰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写到: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参照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考虑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经过了严格修订,对17号借款费用也进行了重大改进。新准则弥补了原准则的不足,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突出体现了新准则在实际中的优势,但仍有一些不明之处有待探讨。本文通过对新准则变化的分析,指出了其利弊所在,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 议,使其趋于完善,更能适应会计实务操作的需要。

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阐述了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本号准则通常要求将借款费用立即予以费用化,然而,作为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本号准则也允许将那些可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可见,国际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以费用化为主,将费用化作为基本处理方法;允许资本化,将资本化作为备选处理方法,这种精神体现在准则的名称上。目前,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南非等国都采用这种模式。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1982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了《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的征求意见稿,经过认真讨论收到的评论后,IASC于1984年3月正式发布了IAS23——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应用IAS23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IASC隧于1991年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1993年12月发布了最后修改稿——借款费用。虽然IAS23的发布对推广国际会计准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SFAS34——利息费用的资本化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准则的趋同带来了一些阻力。因此IASB制定了一项短期趋同计划,这个计划是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共同来执行的。计划的目标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之间的差异。鉴于此,IASB于2006年5月发布了经过修订的IAS23《借款费用》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7年3月29日发布了新的IAS23。新修订的IAS23主要是删除了现行准则所允许的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有关的借款费用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之一,只有一种方法的应用将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关于借款费用,国外已有大量文献,纽约大学 Jayanthi Sunder (2002)博士发表的dquo:Capitai Structure Theory and Evidence rdquo.文章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率影响企业资本构成的角度探讨了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对企业的影响。Luiz R.de Mello (2002) 发表了Fiscal Docentralization and Borrowing costs: The Case of Local Governments,从政府支出的角度考虑了借款费用的影响。 James M.Poterba Kim S. Rucben (1999) 发表的Fiscal Rules and State Borrowing Casts: Evidence from California and other states 的第四部分 Borrowing Casts,Economic Conditions and Fiscal,这部分主要分析经济环境财务政策以及借款费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