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规定,全部采用新的国家计量标准,对书中出现的物理量统一符号,体现了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精神。目前,我国有一些大学的化学教科书是引进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全英文版本,如果高中生不学习英文的化学名词,就不利于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恰当地开展化学名词的中英文教学,对规范使用化学名词、化学计算等将会效果明显。2.3 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教师数
留给学生自己去看,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
法指导。有些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读、写、记忆,同时教师要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在学生阅读之后还需要教师帮助解释原因;有些可以让学生课后阅读,并鼓励他们从报纸、杂志、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开展某一个方面的研究性学习,然后安排时间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出一条化学名词教学的新路。3.3 注意与化学双语教学的区别量需求的减少和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化学教
师具备教科书中化学名词的中英文教学能力。化学名词的中英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和目标,是将科学和人文需要融为一体的教学。为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行动起来,开展对教科书中这一变化的研究,所以说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能把开展高中化学名词的中英文教学等同于化学双语教学,大部分地区的中学不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而且这既没有必要,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科书,是每一个高中化学教师的历史责任。关于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名词的中英文教学是个新课题,值得开展讨论。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3 开展化学专用名词的中英文教学的几点
建议
3.1 教师要统一认识,自觉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教科书的使用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必须改变。要站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的高度来认识开展化学名词的中英文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规范自己和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符号和单位。要认真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积极利用和挖掘教科书,不要以习惯和定势去处理教学,不能对教科书中的众多化学名词的中英文等闲视之。
3.2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化学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3-185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化学第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7-179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
选修)·化学第三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2
[5]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94
[6]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99
[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1、2、3、4、5、6).北
教科书新编入化学名词的中英文内容不能一律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服务信箱·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严宣申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
把适量溶液滴入沸水中即得氢氧化铁胶体。在沸水中制备是因为Fe3+水解倾向因温度升高而增强(FeCl3+3H2OFe(OH)3+3HCl)。若对氢氧化铁胶体“持续”加热,可能因温度升高胶粒运动快和“吸附”的离子减少而形成Fe(OH)3沉淀,即胶体受热聚沉。
如若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仅仅是加热促进水解的结果,那么当温度恢复到室温时将成为FeCl3的稀溶液。事实并非如此。为此进行了2个实验:(1)会否是形成胶体的同时HCl挥发?用玻棒醮取湿蓝石蕊试纸于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时在容器上部检试,未见显著酸性。表明即使有HCl逸出,也是极少量;(2)基于(1)实验未故“,假定有HCl逸出”,往胶体中加少量盐酸以补偿“挥发不多的HCl”,胶体未被显著破坏。表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除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外,必另有原因。
因氢氧化铁胶体受热聚沉为Fe(OH)3,所以对沉淀进行实验。混合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得沉淀,均分成2份。往第1份中加HCl,边加边搅拌,直到沉淀恰好完全溶解为
(下转第38页)止,记下所加HCl的滴数(设为20滴);
·38·
低分后,取其平均值,即为该表演者实验设计与演示讲解的成绩。
(4)笔试 笔试评价是该门课程传统教学评价的继承
化 学 教 育 2006年第8期
例如,2002级化教班王建设同学在实验报告反思中写
(注:实验二到“:本次实验是我第二次做‘化学教学论实验’
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极大地提高了我对‘化学教学论实验’的兴趣,同时本次实验教育了我,在做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谨慎,安全第一。深刻领悟到做实验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
又如,2002级化教班王天顺同学在实验报告反思中写到“:通过本次实验我发现我喜欢上做实验了,不太像以前那样抱着应付的态度了。第一次我做空气与氢气混合气体靠近火焰时,心理还有些担心,可听到了‘噗’的一声时,真的很有成就感。通过这次实验我还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有时候
2个人做(实验)比1个人做(实验)要好得多。”
和发扬。笔试作为教师检测高师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适当举行是必要的。我们的评价重点是对考什么进行了改革,注重考查高师生分析实验问题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常识、实验和实验教学的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成败关键、实验注意事项、异常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处理、实验室规则、设计实验方案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等。笔试安排在该门课程结束时进行,方式有2种:一是实验课程考试题与化学教学论课程考试题合并,统一考试;二是实验课程单独命题考试。
4.2 成绩转化与汇总
再如,2003级化教班杨伟同学在实验报告反思中写到:“本实验将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实验集中在一个密闭仪器内完成,使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用、省时,同时实验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非常适合课堂演示。生动、有趣而且简洁的实验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对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提高。这样一方面启发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以后的化学学习也很有帮助。”
在2003级化教班学完“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后,我们就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出和收回的问卷皆为324份。其中,对本课程的学习兴
该门课程学完后,除给学生的学分外,还先要给学生一个比较公正、合理的成绩。我们依据“科学、合理、综合、简便、易操作”的评价原则,将等级成绩转化为分数成绩(见表
2),并按相应评价权重将平时考查、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考
核、实验设计与演示讲解考核和笔试成绩加合起来,即为学生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成绩。
表2 等级成绩转化为分数成绩表
等级(个数代号)优秀(a)良好(b)中等(c)及格(d)不及格(e)分数9585756555
趣选择情况如下“:非常感兴趣”的有123人“,感兴趣”的有
172人“,一般”的有25人“,不感兴趣”的有2人,未选择的有2人),共有91.1%的学生对化学教学论实验感兴趣。有一
按照等级成绩转化为分数成绩表,学生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成绩汇总方法如下:
学生的平时考查平均成绩:
M平时=(95a+85b+75c+65d+55e)/m
位学生在问卷中写出如下评价“:理论讲授:讲解详细;示范:操作规范;要求:具体明确;指导:耐心细致;实验内容:较丰富、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试方式:很满意;综合评价:★★★★★”。在统计学生成绩时,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成绩明显提高:90分以上的学生约占
15.4%,85分~89分的学生约占73.5%,85分以下的学生
学生的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平均成绩:
M报告=(95a+85b+75c+65d+55e)/n
(注:m为实验课单元次数,n为报告份数,a、b、c、d、e
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个数)
学生的课程成绩:
M总=0.30M平时+0.20M报告+0.30M讲解+0.20M笔试4.3 实践效果
约占11.1%。由此可见,这种教学评价体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改革,是整个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4]
。通过“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
实践后,我们看到:①学生实验时迟到和请假的人数少了;②喜爱“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人数增加了;③学习实验的兴趣浓了;④实验操作规范了;⑤深究实验现象原因细了;⑥实验探究热情高了;⑦同学合作关系融洽了;⑧提问题的人数多了;⑨撰写报告工整了;⑩实验教学能力提高了。
(上接第33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5
[2] 熊言林,江家发,阎蒙钢等.化学教育,2006,27(1):42
[3] 熊言林.化学教学论实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43-46[4] 郑长龙,周仕东.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8-9):6
对第2份小心加热至沸并维持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
Fe(OH)3沉淀的颜色变深了。如上加HCl直到Fe(OH)3沉
事实上,氢氧化铁化学式是Fe2O3·xH2O,制得的沉淀在放置或(和)加热过程中。x值下降,表现为沉淀颜色变深,(相对)难溶于酸。这是许多高价金属氢氧化物,如Al2O3·xH2O、Cr2O3·xH2O的通性,只是Al2O3·xH2O的白颜色不可能改变。
淀恰好完全溶解为止,所加HCl的滴数必超过20滴,超过多少滴和维持加热时间成正比。表明受热后,Fe(OH)3(相对于未受热而言)较难溶于酸,所以,经受热形成的胶体在冷却后并不或难溶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