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伴沃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诫子书》比较阅读2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诫子书》比较阅读2篇

来源:伴沃教育


七下《诫子书》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随 身 衣 食 悉 仰 于 官 不 别 治 生 以 长 尺 寸。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淫慢则不能励精( ) (2)年与时驰( ) ..

(3)以负陛下 ( ) .

3. 下面加点的“之”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车引之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若臣死之日 D.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及卒,如其所言。

5. 【甲】文中,诸葛亮给了儿子哪些劝诫?

6. 【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一)1. 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2. (1)放纵 (2)疾行,指迅速逝去 (3)辜负

3. C

4. (1)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2)到了(他)

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5. 劝勉儿子宁静,勤俭,立志,最忌怠惰险躁。

6. ①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家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亩薄田。(或:诸葛亮在世时,家产微薄。)②诸葛亮在外当官,不做其他兼职营生增加自己的收入。③诸葛亮死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物品。

参考译文: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二)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郝弃去之。二十忝科名①,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②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③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④以矫俗干名⑤,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⑥为美。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⑦》)

【注释】①忝科名:名列进士的科名。忝:谦语,意思是自己名列在内,使同人有辱。②同年:同榜登科的人。③簪:插、戴。④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⑤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⑥俭素:节俭朴素。⑦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篇家训。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

(2)将复何及 ( ) .

(3)亦不敢服垢弊 ( ) .

(4)但顺吾性而已 ( ) .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于是,就) B. 自为乳儿(做)

C.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把) D. 乃簪一花(竟,竟然)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分)

(2)吾心独以俭素为美。(2分)

4. 这两篇短文都是训诫子孙的文章。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告诫子孙的主要内容。(2分)

(二)1. (1)达到 (2)又 (3)也 (4)只,只是

2. D

3. (1)不(努力)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2)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德。

4 【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角度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乙】文教导儿子司马康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

参考译文:

(到“美德”。后面的“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删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gwoyixia.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