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6期 西部探矿工程 WFAST—CHINA ExPI (】RA fION ENGINEER G se eSNo.76 May 2002 2002年第3期 文章编号:1∞4—57l6(2oo2)03—76 02 中图分类号:U452.1 4文献标识码:B 特长大隧道斜井施工中线控制测量 李国英 (中镀第十六局期黄线指挥都,河北黄骅061100) 摘要:舟绍期黄线长粱山隧道正洞与3号斜井施工中线控制测量方法 关键词:隧道;正洞与斜井;施工中线;控制洲量 1工程简介 朔黄线长粱山隧道全长1 2.78km,线路为直线,共有进、出口 及1、3、4、5四个斜井六个工区,我局承担进口及1、3斜井三个工 区共6545m施工任务。 2导线布置情况 2.1洞外导线布置情况 洞外导线网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按Ⅱ等导线网标准进 行平面控制布置。坐标系:以隧道左线前进方向为x轴.x坐标 值取隧道施工里程,即隧道进口里程D'K204-105左线点X坐标 为20105.000,Y坐标取1000.000。 2.2各工区施工中线控制测量长度 (1)设计上进口工区及1号斜井控制DK204-105(隧道进L_I 里程)至DK254-000计4895m长线路中线.其中1号斜井设计单 方向最长控制1056m的线路中线;3号斜井工区设计控制DK25 -4000至DK264-650计1650m线路中线,单方向最长控制951m 线路中线。具体见图1。 图l示意图 注:B1为进口与1 斜井贯通面,里程为DK22 ̄000,B2为进 l 斜井贯通时1号斜井出日方向开挖里程,里程为DK24一。0J,B3 为l号与3母斜井封面面.里挫为DK25+U00 (2)实际施工进口工区及1号斜井工区施工控制DK204- 105(隧道进口里程)至DK244-720计4615m长线路中线,其中】 号斜井设甘单方向最长控制665m的施工中线;3号斜井工区控 制DK244-720至DK264-650计1 930m施工中线,单方向最长控 制1231m线路中线。具体见图2 2.3斜井井身及正洞洞内导线布置 井身长296.06m.井身斜坡道坡度l9。,长349 84m,在斜井 井身设导线点x3—2、X。一3及x3—4;车场平坡段长46.22m,在 车场与正洞相交区域设导线点Ⅻ 1(点的设置以测量与有轨运 圈2示意圈 汗:AI为进【J与l号斜井贯通面, 程为DK22+471,A2为进口与 【 斜井贯通时】号斜片出[丁方向肝挖里程,里程为DK23.-721。 A3为1号 3 斜井贯通而,里程为DK24+720 输作业不相互影响为宜),见图3 导线点间距见表1。 从导线点间距离分析,X3 4(基本位于井身斜坡段与车场 平坡段相交处)与 一1(基本位于斜井与正洞左线中线相交点 附近)导线边长较小,影响了施工控制测量精度,但这一导线边的 长度是受客观条件本身所限制的,通过用计算纸按1:200比例 绘图.斜井井身净高为5m,视线高及仪高按1.6m计算,该段导 线边极限长度为58m(精确到米),斜井与正洞的位置关系决定了 导线边边长范日。 图3示意图 3施工导线测■ 3.1斜井殛其与正洞相交段导线测量 (1)在局精测队对设计疏洞外导线网复核无误的情况下,施 工中首先由处测量班进行导线布点测量,处测量班使用日产 SET2C全站仪,测角精度2 ,测距标称精度1/200000;施测采用 全圆方向观测法,测d个测回.测距采用往返测,测2个测回 按 四等导线罔标准施测,施掼f结果见表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正 李国英:特长大隧道斜井施工中线控制测量 第3期 77 (2)根据魁测量班h报导线测量结果.局精测队对该网进行 标准进行测量.即在仪器类型不更换的情况下.测6个测回,测其 它转向角时仍测4个测回,即同一导线网采用不同观测精度进行 测设。苕采用等精度观测,由于弱边的影响实际会降低观测精 度.这一点类似于“木桶理论” 复核,使用仪器类型与处测量班使用仪器类型完全一样.施测方 法也一样,测量成果见表2 3 2测量成果数据比较分析 (1)XJ 1与XI)I均在_E洞内.XI)I点Y坐标差值为9. 4mm,但刈 1 XI)I疗位角相差有1 3.2 ,如果按这一差值推 算.单方向施工控制中线达到1000m.误差可达到fi4rtml,已超过 (2)观测时每观测一个测回,仪器及觇标均整平对中一次,以 克服对中时视觉误差的影响,同时采用双照准j击观测。 4施测方法改变后的成果验证 4.1 x3—1董XB,l段导线网测量结果比较 洞内横向贯通精度4()am的要求,加之正洞测量误差.误差总值 r也可能超限差(10()rnm)。 表I施剥结果表 衷2施测结果表 (21误差分析:施测时.导线点埋设时间均超过半个月.导线 点可认为是稳固的;仪器均是经过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检 测合格的,在合格期内.搬运、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较大颠簸.仪 器中认为是合格!j勺.测量数据均进行r温度、气压及规化改正.对 测量记录进行了验算,汁算均无错误.最后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 原因在于:仪器系统误差: 4刈一1边长l太短.仪器及标点 的对中误差造成 仪器、标点对中误差按0.3nxrtj考虑,对于角 x3—0 X3—4 Xf 1及角x3 4) 1 XI)I来讲,最不利 情况下有6”差值。分析 为,弱边的存在是影响这一差值的主 要因素 3.3减小误差 仪器系统误差足客观存在的,施测主要是如何减小弱边!j勺 影响.提高施测精度 (1)施测有X3 4 x『 1边!j勺转向角时,按三等导线测量 (1,按上述方j击施测后处测量班测量结果见表3t按上述方 法施测后局精测队测量结果见表4。 (2】从表3、表4中可 看出,处测量班与局精测队的测量结 果很接近.进^止洞后,x『一1 XD1边方位角相差1.7 ,说明这 种施测方法是成功的,决定采用局精测队此次测量结果进行隧 道施工中线控制。 4.2 1号斜井与3号斜井实际贯通误差 2000年2月3日长梁山隧道1号斜井与3号斜井顺利贯 通.经测量,中线实际贯通误差为:横向15mm<E100ram],纵向 1Sitnig/(259,51--23056) 100C一1/1.6×10 衰3测■结果寰 表4刮■结果裹 5结束语 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希望能对斜井施工正洞的施工 测量工作有所启发。也希望在设计时能加长斜井车场平坡段长 度.或提高斜井井身与车场平坡段相交处附近的净高,以避免导 线网中弱边的存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