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常规检查通报(教案)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常规检查,教研处组织人力,共查阅了全校六个年级13个教研组的教案131本、听课笔记123本、教研组活动记录13本及本期的网上评课情况。
二、教案检查情况通报
教案检查从备写节次、备写环节、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维度入手,突出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和集体备课三个维度的甄别和研究。按照5:4:1的比例,经检查,教案评定等级为A级的有77人,他们是
高中语文组:周银军、许梅、周阳、周妮、周建功、周炜、周延莉 初中语文组:程英武、孙丁山、李永刚、魏斌
高中数学组:刘会利、王兴、曹苏朝、潘明慧、彭江宏、赵学成、
刘龙龙
初中数学组:彭传宏、孙敏玲、叶永良、叶建波、田亚玲 高中英语组:张明、刘蛟、帅艳、黄云、雷加秀、张永宁、王丽芳 初中英语组:张丹莉、李琰、淡琳、周荣、付书珍
高中理综组:贺佩明、孙庆、巩占曹、孙建宏、刘盈珍、白兆青、
杨文亮
初中理综组:赵园、冀永超、李博、孙永宏、陈益宝
高中文综组:屈书永、王俊武、杜鹃、叶海霞、贺妍、刘龙生、
闵亚东、屈莉、张莹、周学博、王玮
初中文综组:王文朝、雷玉、薛臣海、李波、张刚卫、张东
1
体育组:巩建军、张毅、刘全军、张玲玲
音美组:陈晓玲、李江、李涛、巩永贤、叶会丽、屈伟 计算机组:贾江涛、杨凯、高喆 三、教案备写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1、集体备课
本期我校为了促使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互助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着力提高备课的质量,每周专门安排了集体备课活动。为了推进此项活动的开展,不论是校委会、周例会、年级组会、教研组会,几乎是逢会必将讲;为引领活动开展,教研处专题召开备课组长会,辅导新的教学目标的备写方法,规范集体备课的流程,并将学习材料上传学校内网,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安排专人,加大活动的检查和督促。纵观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各学科备课组备写的教案,总体呈现出初中部好于高中部、有领导参与的组好于无领导参与的组、人少的组好于人多的组、文化课组好于术科组的特点,但总的质量和成效实在是不敢恭维。反思整个活动的开展,究其原因,客观的因素一是新的教学目标的备写大家都不熟悉,无已有经验的积累,难度显大,说明教研处的辅导、引领工作还不到位。二是对活动的管理还不到位。主观的因素一是全体教师对此项活动在认识层面远远不足,集中表现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应付之嫌;二是封闭的工作旧习阻碍了活动的开展;三是在活动中,个体少有成功的体验和感悟。
新学期学校将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专题辅导、塑造典型,加大引领;合理安排时间,创新管理机制,力争出实绩、求实效。
2、教学反思
2
纵观各教师书写的教学反思,A档教案的教师书写的反思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普遍质量较高,赵学成、郝兴龙、杨文亮、李永刚、魏斌、累佳秀、孙敏玲、张丹莉等教师表现尤为突出,他们不但能反思教学过程设计、落实效益的优劣,还能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真正实现了反思改进的目的。反观B档教案中反思的书写情况,要么有书写,但简单、空洞无物,要么书写率太低,甚至很少,亟待纠正。
3、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教案检查看,我校在教案备写的关键环节也即“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各教师在努力达到学校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呈现出个性化发展倾向,具有代表性的一是以巩占槽、赵园、孙永红、孙庆、彭龙、李博、郝兴龙等为代表的理科教师,注重实验的分析研究,探索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发掘实验的综合价值。二是以潘明慧、刘龙龙、彭江红、曹苏潮、王兴、刘会莉、田亚玲、屈书永、叶海霞等为代表的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大胆、积极、多角度地探索“例题”的教学模式,着力解决例题教学效益低下的弊端。三是以赵学成、叶永良、闵亚东、贺妍、杨文亮为代表的教师,从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法的引导、探究过程实施、探究结果的总结等方面,积极探索实施“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四是以彭传宏、张东、张刚卫、王文朝、王俊武、张莹、屈莉、刘龙生、杜鹃、周学博、帅艳、李琰、张丹莉、周荣、雷佳秀、周杨、许梅等教师为代表,多角度、多层面的设计师生互动,增强教案的实用性,备写实用性教案。五是以周延莉、周建功、彭江宏、刘会莉、贺佩明、白兆清、孙建红陈益宝等教师为代表,注重精选习题、优化训练过程、加大归纳、总结,最大限度的提高训
3
练的质量。六是以王平、淡琳、物理李博、冀永超、刘盈珍、历史李波、田亚玲等教师为代表,以高效教学模式构建为目标,大胆革新,着力改变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现状。七是在彭新文主任的引领下,周银军、程英武、魏斌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实践--改进--总结”的教研模式,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成效显著。
从总体上看,可以说在教案备写的关键环节上,绝大部分教师备写的态度是端正且认真的,但仍有极少数教师或极少数节次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字迹潦草,过程简单,重知识备写,轻活动设计、方法指导,环节不全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些虽是个别显现,但其影响不容小视,值得今后重点管理。
新学期,依据各学科教案备写的现状,我校将依据学科特点,在坚持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教研组、备课组为组织形式,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强化管理和引领工作,努力促进学科备课走特
色化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教案的实用性。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