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7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激素水平的临床影响分析
曾红亮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400)【摘要】目的 旨在探究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代替疗法对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患者6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雌激素代替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内各项激素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孕激素(P)、总胆固醇(TC)等各项激素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雌激素代替治疗发干预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患者不仅有利于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控制脂类代谢紊乱,改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代替疗法;激素水平;临床效果;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1.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19.27.02
围绝经期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又称更年期,泛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多出现性激素减少或波动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症候群[1],更容易合并神经心理症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改变,促使女性群体在围绝经期间容易出现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异常[2],极易发生器官萎缩或是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泌尿、心血管、骨质疏松等方面的疾病,给患者生活工作及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在使用激素代替治疗干预女性围绝经期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患者6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3例,年龄为39~55岁,平均年龄为(50.2±1.6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中相关围绝经期症状的诊断内容,其依从性良好,并签署医院伦理知情协议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易怒及体内激素紊乱的现象,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严重心衰、糖尿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障碍疾患。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轻重表现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淀粉片安慰剂,每次一片,每天一次,连续20天,观察组患者口服7-基异炔诺酮片,每次3毫克,每天一次,连续服用20天。服药期间要尽量保证患者心情愉悦,和谐家庭,尽量减少暴躁和生气发生。
1.3 评价标准通过不同方案治疗20天后,检测两组患者体内激素变化水平,主要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孕激素(P)、总胆固醇(TC)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3]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孕激素(P)、总胆固醇(TC)等各项激素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KP(U/L)109.3±8.9129.3±11.49.813<0.003
P(ng/ml)0.21±0.20.59±0.1712.785<0.003
TC(mmol/L)5.78±1.624.28±0.7610.233<0.003
TG(mmol/L)1.69±0.190.83±0.0711.962<0.00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体内激素变化情况(x±s)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
x2P
E2(pg/mL)6.8±1.2411.3±2.213.911<0.003
FSH(mU/m)53.8±4.742.9±4.212.278<0.003
LH(mU/m)41.7±6.223.9±4.29.692<0.003
3 讨 论
围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是正常的生理
变化时期,临床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易怒、焦虑、恐慌及雌激素依赖器官等萎缩现象,给该阶段女性带来
(下转29页)
2018年7月A第5卷/第19期Jul. A. 2018 Vol.5, No.1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9
实验组新生儿共计65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窒息、低血糖、巨大儿以及低体重儿等并发症的概率为20.00%(13例);对照组新生儿共计65例,出现上述并发症的概率为44.62%(29例);两组数据比较,x2=9.0043,P=0.0026<0.05。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为临床爆发率最高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近些年在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下发病率逐年提升,该病症可以促使妊娠期妇女血管出现广泛病变,组织缺血,最终出现妊高症[3]。除此之外,妊娠期妇女并不具备较好的葡萄糖利用率,导致机体严重缺乏能量,分娩时常见子宫收缩乏力症状,预埋产后出血隐患[4]。此外,高血糖还会增加胎儿的胰岛素分泌量,诱发高胰岛素血症,对糖皮质激素拮抗,给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威胁胎儿的生命健康与安全[5]。本次实验过程中,按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周的差异性,分组观察胰岛素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剖宫产、早产、死产、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为36.92%,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为67.69%,两组数据组间存在明显的差
异,即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此外,实验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概率为20.00%,对照组新生儿出现上述并发症的概率为44.62%,相应数据比较,组间统计学差异十分明显,即P<0.05。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周不足32周时,对其行胰岛素早期干预,可以良性扭转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 王艳秋,金岳龙,姚应水,等.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
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Meta分析[J/OL].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05):541-546.
[2] 鹿志霞,朱海燕.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联合生物合成人
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07):132-134.
[3] 耿 慧,丁霄雁,段彼得.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
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4):796-799.[4] 申英姬.不同胰岛素方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3):98-100.
[5] 海伟丽.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1):127-128.
本文编辑:马宏宇
(上接27页)
严重的压力和负面心理。临床多根据调节神经内分泌恢复正常,使用雌激素代替疗法干预治疗,并逐步完善和发展。有相关研究表明,7-基异炔诺酮片具有提高患者血液内总胆固醇、雌二醇及三酰甘油水平,促进在围绝经期患者机体内激素水平保持稳定状态。本研究显示,在服用7-基异炔诺酮片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孕激素(P)、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总胆固醇(TC)等各项激素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使用雌激素代替治疗发干预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患者不仅有利于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控制脂类代谢紊乱,改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4]
参考文献
[1] 肖 芬,杨小苗,范格丽.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
激素水平的临床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8):108-109.
[2] 叶永梅,李新平.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
合征疗效及对Kupperman评分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6):581-582.
[3] Labrie F,Martel C,Balser J.Wide distribution of
the serum dehydroepiand rosterone and steroid level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role of the ovary,Menopause,2011,1830-1843.
[4] 梁彩平.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
疗效及其对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7):57-59.
本文编辑:马宏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