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 2014年第1期 黑龙江医学 Vo1.38,No.1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Jan.2014 63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 孥 ^阜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天津300300) 摘要: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结合雌激素和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雌二醇(E2)、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Kupperman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总有 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SH和LH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 者治疗前后血E2、FSH和LH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 者,激素替代疗法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临床研究;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4.01.036 学科分类代码:320.31 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B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 的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包括月经紊乱及精神神经症状, 如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增高,及骨质疏松易骨折等。激素治疗是目前公认的对围绝经 期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治疗本病8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10 d。21 d为I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谷维素 20 mg、维生素B 20 mg,以及相应的常规对症治疗。21 d为1 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根据改良Kupperman 评分标准 ,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治愈:改良Kupperman评分 分值为0分;显效:改良Kupperman评分分值减少≥10分;无 效:改良Kupperman评分分值减少<9分。总有效率=治愈率 +显效率。 1.4观察指标 选择2011—08~2012—08间本院妇科收治的围绝经期综 合征患者80例,年龄(46.1±4.8)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 产科学》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年龄在40~55周 岁的妇女;(2)月经紊乱3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3个月一1年; 检测E2、FSH和LH水平,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3)出现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汗出等,突然发生上半身发热, 由胸部冲向头部,持续数秒或30 min不等,症状消失前常大量 出汗或畏寒,轻者数日发作1次,重者日夜发作几十次;(4)血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 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 用 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清生殖激素水平检测符合围绝经期的改变,卵泡刺激素(FSH) 25.8~134.8 U/L,黄体生成激素(LH)7.7~58.5 U/L,雌二醇 (E2)<201 pmolML。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过妇科检查及多普 勒彩超检查,除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均具有完整的子 宫及附件,并无内膜癌、内膜异位症、已患乳腺癌的妇女、其他 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眼神经血管疾病等禁忌证。治疗前均未 治疗组病例4O例,其中治愈14例、显效21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病例40例,其中治愈9例、显效2O 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E2、FSH和LH水平比较 采用任何激素治疗。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绝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 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E2水平明显升高,血 FSH和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 组治疗后血E2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血FSH和LH水平有 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治疗组口服0.625 mg结合雌激素片,1次/d,疗程为21 d, 在口服结合雌激素l0 d后,口服8 mg安宫黄体酮,1次/d,疗程 表1两组患者E2、FSH和LH水平比较( ±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0.05。 第38卷 64 2014年第l期 黑龙江医学 Vo1.38,No.1 HEIL0NGJIANG MEDICAL JOURNAL ]an.2014 RP—HPLC法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 王晓靓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吉林吉林132011) 摘要:目的 建立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 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岬),流动相为乙睛(A)和0.3%v-Z-乙胺水溶液(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O min:40% A,5 min:50%A,21 min:67%A,25 rain:100%A;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L。结果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分别在l0—80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1.0),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3.1%,RSD为 2.7%(n=9),异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2%(n=9)。结论材的质量控制。 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于钩藤药 关键词:钩藤;RP—HPLC法;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测定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4.01.037 学科分类代码:350.10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带钩茎枝,为临床常用中草药, 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之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 压、偏头痛、眩晕症、哮喘、小儿夜啼、脚癣等症 J。药理学研究 表明,钩藤具有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平喘、降血 源,分别为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但未 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由于钩藤植物来源多,药材商品质量差异 较大,因此,应建立快捷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建立了钩 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来自不同药材市 场的18批钩藤药材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以期对建立钩藤的 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仪器 1.1材料 脂等作用 J。钩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钩藤生物碱 ,其中以钩 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为主要成分。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钩藤项下收载5种钩藤来 作者简介:王晓靓,主管药师,药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药学。 钩藤碱和去氢钩藤碱对照品为本实验室制备并鉴定,经面 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且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恶心、 乳房胀痛、阴道少量流血等现象,给予相应处理后均自行缓解。 3讨论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5:2537.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正常的性功能逐渐衰 退到老年的过渡阶段。有研究表明 -5],超过2/3的妇女会出 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 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性激素替代疗法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 症状,提高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雌激 素。 [2]Silverman B G,Kokia E S.Use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1998--2007:sustained impact of he Womeng Healtth Ini‘ tiative findings[J].Ann Pharmacother,2009,43(2):251~258. [3]Kailas N A,Sifakis S,Koumantakis E.Contraception during perimenopause[J].Eur J Contracept Reprod Health Care, 2005,10(1):19. 本研究发现,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治疗组其临床疗效高于 对照组(P<0.05),说明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妇女围绝 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减轻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缓解 [4]Burger H G,Hale G E,Dennerstein L,et a1.Cycle and hormone changes during perimenopause:the key role of ovarian 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 文献报道一致 J。 function[J].Menopause,2008,15:603. [5]任春娥.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 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25. 绝经后期主要激素改变是血E2低下,由此引起一系列临 床症状及退化性改变,而且围绝经期妇女FSH、LH水平上升也 [6]韩悦,谢惠莲,张自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 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 87~88. 提示内分泌功能紊乱。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E2 含量显著增加,而FSH和LH含量显著降低,表明激素替代疗 法能够弥补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不足,调节内分泌功能,并达到 治疗的目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在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 的副反应,说明在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激素 替代疗法是安全的。 [7]李日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 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26(8):194~195. (编辑:李馨毕然) (收稿日期:2013—09—12) 综上所述,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显著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