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教育论文
题目:中国与法国学前教育的比较
学院:文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
学号:************
年级:10级汉语言文学三班
2012年6月21日
中国与法国学前教育的比较
(10级中文3班毛爱娜,学号:201051010330,文史学院)
内容摘要: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尽管步履沉重、道路缓慢曲折,我们的教育体制基本恢复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实行科考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却显得单一和教条,缺乏创造和灵活,着重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在乎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对于生命、对于人性、对于理想、对于信仰等等问题,则几乎不能或不敢涉足或辩驳。从中国教育历史和现状知道中国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家政治利益服务的。毋庸置疑,我们现代的科举教育制度,也正是为了方便教育者的教学管理而制定的一种制度,而不是真正体现邓小平临终倡导的教育要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而是面向“吏政”制度。而学前教育犹为重要。
关键词:科学;实践;借鉴;学习
在法国观看6岁左右幼儿进行“认识人体”科学教育系列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法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差异究竟在何处呢?静心反思,以下三方面的差异是不容置疑的:
一、法国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明确而又有价值的
我们的科学教育目标却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就科学教育的宏观目标而言,法国明确提出要从小培养儿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儿童实践与验证,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用事实来说话;而我们在宏观目标上,对此缺少明确性,因而导致在具体实施中忽视让孩子真正探索实践的过程,更多的实验都是过场,或直白地传授知识,告诉答案与结果。
二、法国教师能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而我们给孩子的探索时间是短暂而匆忙的,好似蜻蜓点水走过场。
三、“让幼儿如实记录自己实验的进程”是法国科学教育又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我们在此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在法国,每个幼儿都记录着他们的一个个学习的过程,每位教师也记录着幼儿对某个学习内容最初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最后的结果。应该说,记录对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建构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我们的科学教育中,记录的意义与作用还未被我们完全认识……因此,法国科学教育中的记录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接下来我们谈谈中法幼儿园之比较。
中法幼儿园之比较-家长观感 (北京某女士提供)。
今年九月份女儿就要上小学了,屈指算来,从两岁上幼儿园至今,她也有了四年多的幼儿园经历,先后进过北京和巴黎的三所幼儿园,现在做些比较,希望孩子们能接受更完善的学前教育。
一、教育投入大不同
中国家长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相信大部分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留给孩子,为他/她的将来做准备。
(一)、在北京的费用
女儿满二周岁,上的第一家幼儿园是街道办的,规模较小,不入级和类,但是可以接收一岁半以上的孩子,于是送去了。赞助费3000元,可以一直呆到上小学为止,但中途退学不退赞助费。每月交300元左右各种费用。(北京的幼儿园都提供一日三餐,包括餐费85元。)
无奈这个幼儿园硬件软件都较差,到三岁半的时候转到一家中央机关特级,相当于北京市一级一类的幼儿园,条件确实好得多,还是体育特色幼儿园。赞助费为一年4000元,三年一共12000元;统一配备全套被褥,共600元。这些费用报名时一次交清。因为正当理由退园,可以按年退回赞助费。如果不参加各种班,在这家幼儿园每月费用大约500元(包括餐费150元)。但从中班开始,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各种特色班,如游泳、网球、舞蹈、电子琴等,还有每个孩子都要上的英语课,形体课和绘画课等,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另外付钱的。因为这些课都由幼儿园组织,不用家长利用业余时间陪同,比较省心,所以颇受欢迎。我们替孩子报了网球、游泳和舞蹈班。每月一共交费在900元左右。平均下来,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月费在1000元以上。
我女儿是在2000年进的这家幼儿园。2001年进的孩子赞助费是每年5000元。后来听说因为国家政策不让收赞助费,要改用新的收费方法,但算起来实际费用比原来还高。
这家幼儿园还办有蒙氏实验班,班里的孩子每年的赞助费为10000元。 北京市还有一些特级幼儿园,赞助费收每年8000-10000元。
但北京很多幼儿园都是由不同的单位创办的,如果是这些单位职工的孩子,就免收赞助费。
(二)、巴黎的费用:
法国的幼儿园被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孩子年满三岁,不用交钱,到市政府办一下手续,就可以入园。大班的孩子由专业人士进行免费的游泳、滑冰和音乐教育。但法国的幼儿园是不提供正餐的,中午如果在幼儿园吃饭,需要另外交钱,每天2.75欧元,经济困难家庭可打折。每天上午给孩子吃点心,需要家长提供饼干糕点之类食品。幼儿园每年一次向家长要求捐赠,以便给所在班级添加各种用品。捐赠以后会向大家公布总数,我女儿所在幼儿园今年平均每个孩子的家长捐了15欧元左右。
最大的不同是,有孩子上学的法国家庭,每年都会收到政府提供的补助金。法国良好的社会福利,我们似乎只能望洋兴叹。
2001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9%,是进行此项指标测算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1999年,法国把国内生产总值的7.2%贡献给教育事业。
中法幼儿园之比较—艺术教育。
二、手工和绘画
法国是一个人文艺术气息很浓厚的国家,他们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艺术熏陶。
我女儿是在三月底开始上法国幼儿园的,不久就赶上春天节表演。虽说在北京的幼儿园也有类似的表演,但这次还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各班孩子穿戴着自己做的花冠和花衣服,中、小班孩子画了脸,大班孩子举着自制面具,鱼贯出场,轮番向家长表演唱歌和舞蹈。我女儿所在的班级表演了非洲舞蹈,用的是自己制作的乐器! 表演结束,女儿带回家的物品有:
一个花皇冠:自己按老师画的样子用硬纸板剪出形状,涂上颜色,老师给钉上皮筋。 一件花衣:事先老师让家长提供成人穿的白色体恤衫一件,孩子们自己用纸剪出大花朵,涂上各种颜色,然后粘在体恤衫上。孩子往身上一套,就是一件花袍子。
一个非洲风格的鼓:老师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陶制的普通花盆,孩子们自己给花盆涂上各种鲜艳的色彩,然后在花盆口上先后粘上几层纸,晾干了,就能拍出咚咚的鼓声。
还有一件乐器,就是用50毫升的矿泉水瓶,让孩子们涂上颜色,里面装入米粒,瓶口饰以彩纸,拿手一摇,发出沙沙的声音。
这些用廉价材料制作的作品,不见得有多精美,但因为是孩子自己做的,所以弥作珍贵。
女儿进入大班,手工和绘画活动的花样就更多了。
母亲节,女儿在幼儿园做好了礼物带回家,是自制的贺卡和挂饰。贺卡里面是女儿写的\"母亲节快乐\"(法文),封面很别致,原来是老师教他们自己涂上绿色,然后在上面洒粗盐粒,盐粒溶化,画面斑驳,别具一格。听我女儿讲,挂饰是这样做成的:老师用面粉揉成面,放入颜料,孩子们用心型模子各印出三颗心,然后用圆珠笔的笔帽在心的中间戳出小花,在周围再粘小粒的面球装饰。这些心晾干后,粘在一块黄色的帆布上,帆布后面粘上挂钩。这样的礼物,没有哪个妈妈会不喜欢。 父亲节,送的是一幅牙签画:先在纸上斜画出多种色彩,然后盖上一层黑色。孩子们就用牙签在上面作画。把画贴在裁好的硬纸板上,四周粘上彩色的鸡蛋碎壳。纸板后面也粘挂钩。 北京的幼儿园也做手工,但最后变成类似艺术品的作品很少。比方说剪纸撕纸这类活动,中国法国都有,北京的老师让孩子剪完后,碎纸收拾好,就扔垃圾桶了;巴黎的老师则让孩子们把印有黑字的报纸撕成长条,粘在大白纸上,这样就成了作品,贴在幼儿园的墙上,供大家欣赏。(别说,还真有点当代艺术的味道!)
进入法国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些大幅的作品,生动夺目。曾经有一次我女儿指着其中一幅说:\"这是我们班做的。\"仔细一看,原来都是半张半张的非洲脸谱,由孩子们涂出各种颜色,然后密密麻麻地粘在一张涂黑了的纸上。远看,还真是不错的装饰画。每学年刚开学,过道教室的墙上是空空的,过一段时间,就慢慢地贴上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作品。
北京的幼儿园里,孩子的作品上墙展出的机会不多,也不成规模。我记得女儿所在的教室当时贴了一些孩子的照片,还有一些印刷品。过节时也会挂上一些漂亮的装饰品,但经常不是买的就是老师做的。有那么一次,让家长提供白色纸盘。过几天,开家长会,老师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剪下一些图形,涂上颜色,贴在白纸盘上,做成装饰盘,后来摆放在教室里。本来这是个好主意,可惜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和家长一起做,搞得象一次竞赛,到底孩子做了多少,谁也说不清。还有一次,整个幼儿园组织利用废物做手工的活动,还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做,最后进行评比。但看那些作品,得奖的,不象是孩子能做出来的,家长估计花了很大的力气。虽然这种活动有好于无,但给人感觉有点象是家长在比赛。
北京的幼儿园给中、大班上付费的绘画课,我女儿曾经拿回家她画的蝴蝶和金鱼,画得还挺象。后来在幼儿园的黑板上看到了老师画的蝴蝶,看来是一笔一笔模仿老师的画法。
法国幼儿园的做法很不同。通常老师用一部分的时间讲课,另外的时间孩子们都是分组活动。轮到画画的孩子,就穿上专用套衫,跑到画板前面,用笔和颜料在大白纸上任意挥洒,画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中班孩子画的经常是不同的颜色而已,大班的孩子就能画出些具体的东西来,花、树、房子、人等等,各不相同。这些作品轮番上墙展出,学年结束都带回家。除了这个,孩子们画画的机会很多。新学年开始,老师就让每个孩子画一个自己,然后就贴在挂外套的挂钩上面的墙上,孩子们画的自己可谓千人千面。在人手一本的家长联系本封面上,也贴着孩子们的画作,都是孩子随意画的,然后自己贴上名字。
法国幼儿园还教一些有趣的作画方法。今年当地市政府组织的幼儿园作品展,我女儿这个班的参展作品是吹画,就是把几种彩色墨水倒一点在纸上,然后用嘴巴吹出一条条的线,吹得越长越好。吹完后,在每条线的顶端粘个彩色的小纸球。整幅画看起来象一片长满小花的树枝。另外她还带回来一幅画,严格说来应该是手工作品,就是把牛皮纸撕开做树干,用各色皱纹纸揉成小团粘在上面,就成了一棵生计盎然的大树。
三、音乐教育
两国的幼儿园都教孩子们唱歌,这点是相同的。 法国幼儿园到了大班,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上音乐课。上课内容是教孩子们认识一些乐器,学习辨认高低音等基本乐理,有时也教他们跳舞。星期三和课后也有收费的\"音乐学园\",但只教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不教乐器弹奏。 市政府下属有一个收费的业余音乐学校,只招收六岁以上的孩子。第一年上启蒙班,每周一次,每班30个孩子,分5组。前45分钟每组学一种乐器,过几个星期换一种乐器,这样一年可以接触6种乐器。后45分钟全体学唱歌。第二年开始可选学一种乐器的演奏。我们曾要求让女儿提前一年去上,被好言拒绝了。 在北京,除了一些音乐特色的幼儿园,恐怕没有专业人士给上音乐课。我女
儿所上的幼儿园,中班以后可以报名参加电子琴班,学习演奏电子琴。大班可以报名参加军乐演奏班。当然,都是收费的。
说句题外话,中国孩子学琴学得很苦,我们看得太多了。但法国孩子学音乐远不必那么辛苦,他们是从玩开始的。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孩子乐器演奏技巧确实一流,但即兴演奏和作曲等方面却赶不上西方国家的孩子。这一点,跟不同的音乐教育方法大有关系吧。
四、建议
通过中法学前教育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中国教育真的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还有很多的努力地地方要做。
学前教育目标是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概括性。如果仅有教育目标却难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那么再好的教育目标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综上所述,法国关注幼儿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落实中国的学前教育,虽然学前教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我们就一定能使学前教育为邓小平临终倡导的教育要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从而使中国的学前教育得到重视,进而使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前沿,使中国的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
以上是拿中国的一个典型城市与法国作的比较,虽然这也不见得很全面,但基本情况是这样的不会错。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各个家长都对每个孩子的学前教育引起重视,落实中国学前教育的改革,扬长补短,从而使中国的学前教育走向世界的前沿,进而使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前沿,使中国的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