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

来源:伴沃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

作者:陆雪杏

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8年第12期

摘 要:许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不良的心理倾向,如自卑、自私自利、虚荣、孤僻、任性、骄横、抑郁等。表现在学习与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厌学、易怒、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等。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根源之一是家庭教育不当。文章对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偏差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究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反倒成了青少年学生心理不良发展的温床。 一、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偏差 (一)溺爱

现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孩子,致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得不到锻炼。家长对学生生活上过分关心、学习上缺乏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上进心不足、受挫能力差,而且依赖性特别强。在只惯不管的教育下,必然会加深学生自私自利不良品质的养成。这样会使学生很难和他人相处,并缺乏受挫能力和吃苦精神。 (二)畸轻畸重

现今一些家长只看重分数,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的成败;重视特长技能,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使孩子早日成才,不顾其身心承受能力,也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条件,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以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重智商,轻情商,忽视对孩子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孩子身体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忽视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孩子心理素质不高;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对孩子劳动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孩子缺乏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期望过高

很多家长都不能或不愿客观评价自己的子女,想当然地一味追求高目标。孩子们为了实现父母制定的目标,心理压力过大,结果会导致他们产生烦躁、厌学、消极、倦怠、逆反等不良心理倾向,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放任自流

与过高要求截然相反的是,有些家长为生活奔忙,无暇顾及子女,只能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懒散、随意、纪律性差等不良习惯。也有的是因为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无暇去管束孩子。凡此种种,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方法不当

大多数家长都是对子女负责任的,也想教育好子女。但由于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往往事与愿违。比如,很多家长喜欢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完全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加以训斥,孩子只能绝对顺从,不容持理辩解。

方法不当还体现在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上。由于家庭成员中各人文化层次、教育观念、接触时间各异,对孩子的要求不尽相同,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形成了优柔寡断的性格。 (六)言行不一

很多家长就像螃蟹妈妈一样,告诫孩子不要“横着走”,但是自己却一边说一边“横着走”。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那么,孩子就会上行下效,形成恶习。而这些恶习的形成,将阻碍着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身心理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个性特征、自信心、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抗挫能力等优秀的心理品质,都是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的。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认识到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努力去为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家庭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要想呵护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家长们自己得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家长们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并深入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知道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调节的方法,为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坚决杜绝溺爱行为

家长们要意识到过分的宠爱只会带给孩子伤害,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感受、去承担,而不是为他们建造一座密不透风的“城堡”,让他们在温室里成长。 (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着重发展孩子智力的同时,抓紧时机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现代社会,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优秀品质,注重的是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生活。在家庭教育中,建议家长们重视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

(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目标

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修养、传统观念的偏颇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导致其教育思想存在偏差,于是,许多家长由“望子成龙”到“逼子成龙”,从而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心理障碍,得不偿失。为此,家长应客观分析孩子自身的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 (五)明确为人父母的职责,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为人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这是一个神圣的责任。试想,如果每个家长都以工作忙为借口忽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六)寻找合适、科学的教育方法 1. 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

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就难以与他们沟通,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而走不进他们的内心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育才会有效果。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尊重,尤其是面对孩子的隐私,如信件、日记等,不能随便拆看,否则只会激化亲子矛盾。 2. 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们之所以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因为父母专制的态度伤害了他们。家长不妨以民主的方式教育他们,放低长者的姿态,蹲下来与孩子进行对话。如果家长能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3. 教育观念要统一

首先,每位长辈对孩子的教育要配合一致,不可以你管我惯。特别是要注意做好老一辈(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其次,家庭教育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步,不能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随意教育。

(七)言传身教勤做示范,以身作则彰显奇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家长自身的人格、素质、言行以及一切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且深远的。作为家长,应该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只要家长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孩子的教育,以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笔者相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必定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郑雪,易法建,傅荣.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