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情绪调节的方法

来源:伴沃教育
情绪调节的方法

1.积极的自我暗示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暗示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的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心理学家库埃于1920年提出的。自我暗示分为消极自我暗示和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可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抑制心理以及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可以使人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和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就是讲的积极自我暗示。消极自我暗示会强化人的个性中的弱点,唤醒人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懦弱、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使人心情低落。

与此同时,人们可以利用语言的指导和暗示作用来调适和放松心理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个体静坐默念“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气死我了”等语句时,其心跳会加剧,呼吸也会加快,仿佛真的发起怒来;如果个体默念“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把人乐坏了”之类的语句,那么其会产生相应的愉悦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言语活动既能唤起愉快的体验,也能唤起不愉快的体验;既能引起某种情绪反应,也能抑制某种情绪反应,因此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情绪问题时,应当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对自身进行暗示,缓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例如,冥想和用笔在纸上写出“冷静”“三思而后行”“制怒”“镇定”等词语。实践证明,这种暗示对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既可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又可用来激励自己。

每天上班前,乘务员可以对着镜子展露一个甜美而自信的微笑,并且对镜子

里的自己说“今天一定是运气很好的一天”。当遇到旅客的不理解甚至指责时,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是乘务员工作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它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经验值”。 2.注意力转移法

注意力转移法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其他活动上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个体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如外出散步、看电影或电视、阅读书籍、打球、下棋、找朋友聊天等等,使情绪平静下来并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乐趣。一方面注意力转移法终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了不良情绪的泛化和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达到了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 3.适度宣泄

过分压抑只会使人的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可以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因此当人们产生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适度宣泄。

(1)眼泪缓解法。 (2)运动缓解法。 (3)模拟宣泄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