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的分类
一、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前编制的,用来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准备和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从工程的全局出发,针对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和施工方法等主要因素后,对整个施工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作出的科学合理安排。
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1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导单位工程中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专项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本分部、分项工程有效进行进度、投资、质量控制和科学有序管理的基本依据。
2.2 根据建设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城建„2002‟221号)第三章第十三条10款,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要求,对下述技术性较复杂、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专项应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2.2.1 模板及支架;大于5m的要专项方案,大于8m的要组织专家论证。
2.2.2 地下沟槽基坑支护、降水;大于3m的要专项方案,大于5m的要组织专家论证。 2.2.3 施工便桥、便道、水上平台; 2.2.4 构筑物顶、推进;
2.2.5 沉井、水中钢套箱、水中承台; 2.2.6 软基处理;
2.2.7 预应力筋张拉工艺; 2.2.8 预应力梁预制; 2.2.9 大型构件吊运;
2.2.10 混凝土浇筑(特别是大体积砼浇筑); 2.2.11 挂篮试验及挂篮施工; 2.2.12 大型设备安装; 2.2.13 管道吹洗;
1
2.2.14 其他技术较复杂,有必要编制的项目。
2.3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提出要求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 2.3.1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项方案; 2.3.2临时用电方案; 2.3.3交通改道(疏导)方案;
2.3.4在构筑物及管线附近进行基础施工时,应制定管线保护及管线安全方案; 2.3.5特殊气候的施工措施; 2.3.6节能措施; 2.3.7创优计划;
2.3.8工程测量实施方案; 2.3.9工程试验实施方案;
2.3.10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组织专家组论证审查(建质[2009]87号)。
第二章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一、在充分熟悉和理解招标文件、合同文件、设计文件、监理程序和相关法规、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二、科学地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安全、环保和经济问题;除不可抗拒因素外,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风险,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三、对工程总体或某个专项施工过程中控制重点和难点,要透彻地了解和分析,要拟定必要的应对对策。
四、如实地反映投入项目的人、材、机的情况,能合理、有效地保证本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以保证施工连续性的均衡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积极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和进度动态管理手段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
六、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七、采用与本工程相适应的施工工艺方法,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持质量第一,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切实贯彻施工技术规定,操作规程和强制性技术
2
标准。
八、合理布置和安排施工场地,减少占地面积,确保工艺流程在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上的畅通,缩短运距,尽可能避免在环保和扰民上的负面影响。
九、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采用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工程在安全状态下有序进行。
十、组建施工组织,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方面的有效管理架构,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十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革新、改造、挖潜措施,努力节约投资,降低工程造价。
第三章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
一、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 工程总说明 1.1 编制总则 1.1.1 编制依据;
1.1.2 采用的国家规范标准,行业标准,验收标准,操作规程等; 1.2 工程概况
1.2.1工程项目名称、位置、规模、工期; 1.2.2 结构形式、特点、要求及工程数量; 1.2.3 施工环境条件;
1.2.4 当地自然条件、气象情况;
1.2.5 地形、地貌情况和地质、水文情况;
1.2.6 施工环境,包括当地航道、水利、排灌、施工用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等; 1.2.7对业主招标文件工程施工要求及管理规定等文件的响应。 2. 施工总部署
2.1 总体施工安排和施工流程
2.1.1 施工部署(施工总体安排及合理的施工顺序)、
2.1.2编制施工进度应以网络图为主,横道图为辅,以避免横道图中分部工程或工序
3
的相互关系不明确、施工日期及施工地点只能用文字说明,工程量实际分布情况不具体等缺点。网络计划应采用双代号网络图编制,应规范、合理、可实施;
2.1.3 根据网络图,找出工期限制的关键路线和节点; 2.1.4 对本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其主要对策的分析。 3. 施工项目管理 3.1 项目的管理体系; 3.2 组织机构;
3.2.1 项目部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应明确项目副经理及项目总工的分管部门); 3.2.2 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 4. 施工总平面布置和前期准备
4.1 施工现场总体规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便道、便桥、临时码头、场内运输道路布置,含施工排水平面图、消防平面布置图、施工用电平面布置图);
4.2 施工前期“三通一平”的准备工作组织安排。 5. 交通疏导方案及措施
5.1 施工现场与周边的交通疏导,临时的通道的搭设等等 5.2 配合交警部门的交通疏导措施; 5.3 拆迁配合措施及协作配合服务措施。 6. 劳动力、主材、设备与资金的计划和保证措施 6.1 劳动力的管理;
6.2 主材的管理和材料的检测; 6.3 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管理; 6.4 成本分析和资金的管理。
7. 分项分部工程的主要工艺和技术措施(包括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确认和控制措施)及施工技术标准、检验和试验标准或检验计划。
8. 确保工程顺利按期保质完成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9. 实现工期的保证措施 9.1 工期目标、节点目标; 9.2 组织架构(管理机构及人员); 9.3 确保工期的技术措施。 10.实现质量的保证措施 10.1 质量目标;
10.2 确保质量目标采用的规范和验收标准;
4
10.3 该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10.4 确保质量目标的技术措施。 11.保障施工按期的技术措施 11.1 安全目标
11.2组织架构(管理机构及人员); 11.3 确保安全生产、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
12.根据省、市有关文明施工的管理条例和相关规定,工程所在地的环境要求,制定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必要时可编制专项方案)。
13. 成品、管线保护措施。
13.1成品保护措施和保修期服务承诺落实措施;
13.2现况构筑物及管线保护(处理)方案,在构筑物及管线附近进行基础施工时,应制定管线保护及管线安全方案;
14. 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工程技术质量保证资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得到有序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确保工程竣工资料的验收和移交的要求。
15.根据合同精神,制定满足工程保修承诺的措施和维护方案。
16. 根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识别、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关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质量(创优)计划的编制内容(工程造价2000万以上(含2000万)的工程,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需编制单独成册的质量(创优)计划。
1.项目名称和项目概况;
2.项目质量目标,包括质量保证体系、实现目标的内容、措施、办法、执行人及质量奖罚说明;
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及职责;
4. 确保工程质量(创优)达标监控系统;
5.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以公司一体化整合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文件为依据,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达到项目的质量目标。
6.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7.施工技术标准及评定方法;
8.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质量计划的修改和完善方法说明; 9.为达到质量目标所采取的其他质量措施(含QC小组活动)。 三、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分部、分项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批准的整个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对于具有较
5
高技术难度和特殊工艺要求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时应考虑工程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劳动组织等因素,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和工艺设计,对施工开始及结束时间作出具体的日程安排。主要内容应包括:
1. 工程概况
1.2.1工程项目名称、位置、规模、工期; 1.2.2 结构形式、特点、要求及工程数量; 1.2.3 施工环境条件;
1.2.4 当地自然条件、气象情况; 2.施工技术方案
2.1确定施工方法重点考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对于采用常规工艺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可不作详细叙述,但应提出注意问题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2.2 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与施工机械的选择
2.2.1选择施工机械:首先选择好主导工程机械,根据工程特征选择最适宜类型的设备。为充分发挥主导机械的效率,辅助机械和运输工具的生产能力与主导机械协调。
2.2.2 方案比较:对拟选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应提出多个可行的方案,通过方案比较,采用技术上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
3.3 施工流程及进度计划
3.4 新技术新材料的试制、试验计划和方案。 3.5 施工中须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3.6 施工方案的结构受力分析的计算资料和有关设计参数的确定依据。 3.7 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
3.8 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四、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
1. 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 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3. 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5.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重点突出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安全技术的要求、特殊质量
6
的要求,重视质量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7. 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8.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应急预案要求能够发挥应急预案应有的作用并能较好的实施,具体来说应急预案的编制由以下5项要求:
1. 把握好“应急救援”的核心要求。
预案的核心是应急救援,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实施紧急的抢险和排险救援工作,实施“安、急、排、救”的五字应急救援要求。
2.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预案编制中的重点内容有五个: 2.1 对纳入预案的突发事态及其急迫和困难程度列别界定的阐述;
2.2 各类事态下进行安全抢(排)险救援工作的总体方案、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技术措施;
2.3 抢险救援工作的机制、组织和指挥系统;
2.4 抢险救援工作总体和分项(分部、分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技术措施; 2.5 应急救援所需人力、设备、物资的配备、调集和供应安排。
3.建设工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有高空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因此施工现场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类型的应急预案:
3.1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2 倾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4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5 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6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3.7 高空坠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3.8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3.9 施工中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3.10 食物中毒、传染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