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7-23T15:23:44.94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作者: 李琼
[导读]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中耳粘膜分泌障碍、咽管功能减退因素造成中耳积液变化之后形成的一种常见分化脓性炎症耳部疾病。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治疗后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病例,随机平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经鼓膜置管后观察组给予相应护理,对照组无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经鼓膜置管治疗总有效率(100.00%)超过对照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护理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经鼓膜置管治疗疗效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治疗后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中耳粘膜分泌障碍、咽管功能减退因素造成中耳积液变化之后形成的一种常见分化脓性炎症耳部疾病,耳鸣、耳堵塞和听力下降等是其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如持续发展,或可转化为粘连性质的中耳炎,使听力进一步严重下降,现有研究发现,经鼓膜置管疗法对分泌性中耳炎颇为有效[1],但治疗后恢复期有无护理干预对其疗效影响较大,因此笔者展开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诊的分泌性中耳炎病例中选取68例,纳入标准:气骨导间距范围在20~40dBhl;纯音测听时气导阀测量值35~60dBhl;骨导阀测量值25dBhl;患者、家属自愿签写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合并严重内科并发症者。将研究纳入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0:14,年龄范围9~71(40.668.05)岁,病程1~61(9.63.5)个月,患侧:单发左耳19例,单发右耳10例,双耳5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2:12,年龄范围7~70(38.769.99)岁,病程1~49
(8.84.2)个月,患侧:单发左耳18例,单发右耳9例,双耳7例;两组患者患侧部位、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故此有进一步可对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做鼓膜置管临床治疗,并应经鼓膜置管治疗前、治疗中常规护理要求实施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于此护理干预基础上添加治疗后护理,其措施有:(1)心理护理:护士要重视对中耳炎患者及其家属精神及心理层面的护理干预工作,需要积极宣传经鼓膜置管的相关知识,令患方了解到经鼓膜置管治疗对正常生活、学习、外表容貌以及正常工作均无不良影响,并使其了解到经鼓膜置管治疗之后恢复其带管时有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以使中耳炎患者建立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治疗与恢复,积极配合鼓膜置管治疗活动。(2)抗生素应用护理:经鼓膜置管治疗后,相关护士需要告知中耳炎患者要严禁滴耳和游泳,用无菌棉球堵塞好自己的外耳道口之后方可洗头、洗澡,切记避免污水经患耳耳道流进鼓室,另外恢复期间严禁剧烈体育运动或者做用力甩头动作,避免患耳遭受外力撞击亦或用力牵拉患耳,以免脱管。(3)饮食指导与保暖护理:叮嘱中耳炎患者恢复期间忌食用(下血?)、坚果、鸭鹅肉及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重视保暖干预,以减少上呼吸道后期感染机会,令咽鼓管、鼻腔均达理想畅通状态,对鼻塞者可给予其糠酸莫米松(喷鼻方式给药),维持口腔卫生以及清洁性,嘱其进食后以朵贝氏漱口液(淡盐水亦可)漱口。(4)并发症护理:①堵、脱管干预:在耳内窥镜下重新置管,加强中耳鼓膜置管后卫生护理宣教;②拔管后患耳鼓膜小穿孔经久不愈处理:行经耳内窥镜鼓膜修补术,叮嘱患者术后14d内不得撞击、快速转动头部,禁止剧烈运动,防止鼓膜修补区内的筋膜移动。③耳漏处理:拔出通气管,然后再口服抗生素,同时给予泰利必妥滴耳液(通过滴耳给药),来回手搓或用手心握紧药瓶,以促进药液温度与病人正常体温靠近,随后轻微拉直上提中耳炎患者外耳道,滴入滴耳液1~2滴,用双手按压患耳耳屏,促进空气排出。(5)严格掌控拔管指征:纯音听力测试复查后如听力改善且无耳鸣、耳堵塞等症状,同时电耳镜检查证实通气管周边处在清洁范围内即可拔管。 1.3 疗效标准
1)治愈:患耳听力复常,无阻塞感,亦无耳鸣症状;鼓膜复常,鼓室图呈A字型,无积液;2)有效:患耳听力显著增强,偶有阻塞感,稍微耳鸣;鼓膜稍有内陷,且鼓室图呈C字型;3)无效:患耳听力没有明显提升,常有耳鸣,并有严重阻塞感;鼓室严重内陷,同时鼓室图多呈B字型。
各组鼓膜置管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有效效果几率相加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30.0版统计学软件落实数据统计工作,借助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以卡方检验,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 所示,观察组鼓膜置管治疗总有效率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耳科临床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又名渗出性中耳炎,主要是由咽鼓管病变导致的一种通气功能障碍,以上呼吸道感染、中耳有积液、耳部有闭塞感、听力下降、耳鸣、轻微耳痛及耳部闷胀为主要表现,经鼓膜置管疗法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对症治疗上有被广泛应用,许
多学者表示,经鼓膜置管治疗手段于临床较多发的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有良好应用效果[2],但是也有学者提出经鼓膜置管后,应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病患特点及需要提供相应护理,用以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置管疗效性[3]。如本研究所示,对照组、观察组均经鼓膜置管予以了针对性治疗,但经后期复查发现,应用相同鼓膜置管操作与治疗前、治疗中护理的两组分泌性中耳炎病人最终患侧耳部治疗有效性之间差异较大,尤其是观察组34例分泌性中耳炎病患经鼓膜置管治疗取得达100.00%比率的总有效成果,相较之下接近90.00%有效率的对照组鼓膜置管治疗效果相对偏差,经分析是由于观察组添加可治疗后护理,经鼓膜置管治疗所用的哑铃管是在硬管耳窥镜引导下置入的,相比常规T型管其脱管等现象较多发,故此,经鼓膜置管治疗完毕后,针对带管恢复期的所有分泌性中耳炎病患也要给予严格护理观察,动态掌握其带管情况,避免堵管、脱管及耳漏等事件发生,此外,告知患方经鼓膜置管治疗后的自我护理要求与相关禁忌,加上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与心理辅导,能使分泌性中耳炎病患在严肃对待疾病情况下,树立正确认知,以健康心态对待疾病,与医护活动进行有效配合。 结语:
总之,经鼓膜置管治疗方式配合有效治疗后护理措施能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在耳科中耳炎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大山.经耳内镜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131.
[2]陈霞.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6):197-198.
[3]宗守芹. 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硬管耳内窥镜下)治疗的术后护理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