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部分(34分)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号: 一、抄写一段话。(要求字迹端正、标点正确。)3%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二、看拼音写字词。5%
chì luǒ luǒ bí zǔ chōng jǐng lǐ bài jī láo chéng jí
( )( )( )( )( ) 三、查字典练习。2%
“屈”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弯曲,使弯曲; B.屈服,使屈服; C.亏; D.委屈,冤枉;
F.姓。将下面词语中“屈”字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顽强不屈( ) 能屈能伸( ) 理屈词穷( ) 屈居亚军( ) ....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通顺。5%
A、精密 B、聪慧 C、有修养 D、善思辨 E、深刻
读史使人 明智 ,读诗使人 ,演算使人 ,哲理使人 , 伦理学使人 ,逻辑学使人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8%
1、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缩句)
2、周军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3、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改成陈述句) 4、王老师说:“李亮下午没来上学,请你转告他今天的回家作业。”(改第三人称转述)
六、积累填空。11%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像张思德那样 ;生命就是像周总理那
样 ,生命就是像 那样“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在神圣的语文殿堂里,我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2、爱国是什么?
是诗人林升在西湖边“ , ?”的质问; 是陆游在临终前:“ , 。”的遗憾; 是龚自珍“ , 。”向皇帝的劝言。 3、我们可以用《石灰吟》中的“ , 。” 来赞美李大钊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阅读部分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2+1+4+4分)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放 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国籍)的__ 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
___ ___和_____ ____这两部作品。 2、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3、画线句子中“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指什么?她为什么“没注意这些”? 4、根据“她的一双小手……”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将下面4个词语按小女孩的心情变化
的顺序重新排列。 (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 ① →② →③ →④
我的老师
烈日炎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在大树下乘凉□谈天。
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看起来颇清秀纤弱的小英老师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和树下的人打着招呼。等小英老师走后,人们的话题便自然地转到了她的身上。
“多好的闺女呀!天天带着学生来帮我干活。”五保户王奶奶啥时候也忘不了提这件事。 “是啊!人家是大学生,听说书教得才叫好呢□” “好是好,只可惜好景不长,人家要调走了。” “什么□调走?听谁说的?”
“昨天我听孩子们谈过这件事呢。我早就说过,人家是城里姑娘,哪能吃得了咱这份苦?’’ “是啊!听说她爸爸还是个局长呢?还能不给女儿找份好工作?” “那不是小英老师班里的小柱子吗?叫过来问问!” “柱子,你过来,问你点事。”
柱子答应了一声,跑了过来:“什么事?” “柱子,听说你们老师要转走了?” 柱子低下了头,眼光黯淡了下来。 “要转哪儿?是不是回城?”
“回城?才不是呢!老师说西藏比我们这儿还缺老师,她是自愿报名到那儿教书去的。”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
“啊□□”大树下的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纤弱________ ②黯淡________ ..
2、文中□的四处标点依次正确的是( )。(1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划线句中“好景不长”的“好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
2分)
柱子留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大树下的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 这句话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来概括(1分)
“都呆住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作者对小英老师并未作正面描写,她的形象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刻画的, 这种写法
叫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小英老师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老师。(3分) 7、大家喜欢、尊敬小英老师。是因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嚼 一 片 苹 果 皮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在外地工作的姑父来看望太婆,带来了几个大而圆、红而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望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yàn yè)着口水。太婆看在眼中,悄悄塞给我们一人一个,示意我们到外面吃去。∥
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边闻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也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她笑盈盈地看着我们,说:“这苹果是姑父给你们太婆带来的。太婆已经80岁了,身体又有病,有了好吃的,咱们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①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有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那天我们吃罢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过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给太婆削(xuē xiāo)苹果时留下的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nī niē)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jué jiáo)着,立刻,嘴里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
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苹果皮是苦的,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 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地拍了拍哥哥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啊。”我也连忙捏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2分)
2、根据分好的段落,简要概括第2、第3段的内容。每句不超过20字(4分) 第2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画线的①句,揣摩一下“妈妈”当时想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的“真甜真香啊”这句话不止一层含义,写写你的体会。(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对三十年前吃苹果皮的情景记得那么深,对苹果皮的滋味那么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习作部分(29分)
题目:我眼中的
要求:1、在横线上补上一个你了解的一个人的名字或称呼。
2、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注意采用我们所学的表现手法。 3、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450字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