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伴沃教育
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保证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而奋斗。

(二)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临床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和一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医疗人才。

(三)掌握儿科学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儿科学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了解儿科学专业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临床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儿科学专业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学制与培养阶段

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中,基础理论课学习时间半年,儿科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小儿肾脏疾病 (二)小儿血液疾病 (三)小儿神经疾病 (四)小儿重症监护 (五)新生儿疾病 四、课程设置: (一)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1.自然辩证法 18 1.5 社会科学部

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3 社会科学部 3.英 语 144 12 外国语言学系 4.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 70 5 公共卫生学系 (二)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1. 临床药理学 30 2 药学院 2. 儿科学 30 2 第一临床学院 (三)专门课程(按不同专业选修)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1.小儿血液疾病学(血液疾病) 30 2 第一临床学院 2.小儿肾脏疾病学(肾脏疾病) 30 2 第一临床学院 3.小儿神经疾病学(神经疾病) 30 2 第一临床学院 4.小儿急救医学(重症监护) 30 2 第一临床学院 5.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疾病) 30 2 第一临床学院 (四)公共选修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1.科研方法 15 1 公共卫生学系 2.文献检索 15 1 图书馆 3.医学行为学 15 1 心理学系 五、培养要求

(一)临床专业理论与诊疗技能训练(一年半) 1.核心课程、专业英语学习及要求

儿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儿科学进展及专业英语学习,由本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考核以试卷考试方式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每门核心课程考试合格可获得2学分,专业外语考试合格可获得1学分,不合格者将延长学习时间,并进行补考。

2.临床诊疗技能基本训练及要求

学习儿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临床诊疗基本技能,掌握儿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急症急救处理、诊疗

2

操作、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研究生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

轮转科室具体时间安排及要求:

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轮转主要专科方向的病房、急、门诊及辅助科室,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基础训练,培养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医德作风。

具体轮转安排如下: 小儿神经专业组(1个月)

掌握内容: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惊厥的诊断与处理,重点掌握以下疾病: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癫痫、格林-巴利综合症、小儿脑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小儿血液专业组(1个月)

掌握内容:营养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遗传性球星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增多症等。

小儿呼吸专业组(1月)

掌握内容:小儿呼吸系统特点,重点掌握以下疾病: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含铁血黄素增多症、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小儿消化专业组(1个月)

掌握内容:小儿液体疗法,重点掌握以下疾病:小儿腹泻病、胃食管返流、胃十二指肠溃疡、婴儿肝炎综合症、肝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等。

小儿肾脏专业组(1个月)

掌握内容: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肾病综合症、泌尿系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小儿普通疾病组(1个月)

掌握内容: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常用小儿生长发育指标、不同时期儿童保健措施,小儿计划免疫程序及注意点;小儿母乳喂养、小儿人工喂养、维生素D

3

缺乏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症、小儿锌缺乏症、小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行为异常、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ASD、VSD、TOF、PDA)等。

新生儿科(2个月)

掌握内容: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高或低血糖等。

儿科重症监护室(2个月)

掌握内容:小儿心肺脑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应用;小儿心衰、呼吸衰竭、肾衰竭、肝衰竭、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断与处理;常见的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小儿抗生素的选择;脑水肿与颅高压诊断与处理;小儿惊厥的诊断与处理等。

放射科:(X片,CT室,核磁共振室,1个月)

掌握内容:小儿常见疾病(小儿肺部疾病,小儿腹部疾病,消化道造影)的X线改变;小儿常见头部疾病,胸部、腹部疾病的CT改变;小儿常见头部疾病的MRI改变等。

心电图室(1个月)

掌握内容:认识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等心电改变。

小儿外科(1个月)

掌握内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食道闭锁、先天膈疝、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肠旋转不良、先天性脑脊膜膨出、胃肠道穿孔、阑尾炎等。

儿科门诊(1个月)

掌握内容:儿科门诊的特点及程序。儿科问诊方法、查体要领、处方及检查单书写。儿科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及要点(重点是初诊)。儿科用药一般特点。儿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和小儿急诊特点及处理要点。

其他科室(2个月,具体由导师按照本专业方向安排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科室进行轮转)

4

按培养方案要求在二级学科进行临床轮转,接受严格的临床基本功训练和医德医风教育,具体要求是:

(1)参加本学科及相关科室各病房和科室医疗工作,掌握本学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史收集与书写、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基本操作,并结合临床工作学习有关知识。

(2)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医疗道德,进行科研素质训练。

(3)参加学科或教研室安排的一切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阅读专业文献,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献综述报告。

每个科室或病房轮转期间,研究生如实做好平时工作业绩记录,包括本人的主要业务工作,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操作类型、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和轮转小结应客观、全面地反映出研究生的临床工作水平。在完成一个病房或科室的轮转后,研究生必须认真写出临床轮转小结,科室组织考核评分。

入学前有本学科三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者,可适当缩短某些科室的轮转时间,由本人提出申请,有关科室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考核,如确已达到要求者,经教研室主任同意,可予以调整。

3.考核:

每个科室轮转结束时,研究生需做自我小结,由带教的上级医师写出评语,科室专门安排考核小组(至少3人),对研究生的临床诊疗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延长转科时间,并重新考核。

(二)培养方向专门研修(一年)

1.专门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及要求

专门课程学习由本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考核以试卷考试方式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每门专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可获得2学分,不合格者将延长学习时间,并进行补考。

5

临床教学实践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参与临床教学工作时间累计不能少于三个月,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由本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研究生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可获得1学分。

2.专科实践训练安排及要求 小儿血液专业组(1年)

掌握内容:营养性贫血、感染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遗传性球星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增多症等。

小儿肾脏专业组(1年)

掌握内容: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迁延性肾小球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肾病综合症、泌尿系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难治性肾病、肾小管酸中毒、小儿返流性肾病等。

新生儿科(1年)

掌握内容: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高或低血糖、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TORCH感染、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心力衰竭、新生儿心律失常等。

小儿神经专业组(1年)

掌握内容: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惊厥的诊断与处理,重点掌握以下疾病: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癫痫及其癫痫综合症、瑞士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小儿脑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脑病、小儿学习障碍等。

儿科重症监护室(1年)

掌握内容:小儿心肺脑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应用;小儿心衰、呼吸衰竭、肾衰竭、肝衰竭、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断与处理;常见的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小儿抗生素的选择;脑水肿与颅高压诊断与处理;小儿惊厥的诊断与

6

处理、小儿血液净化技术、外科疾病术后管理、消化道出血、各种休克认识和处理等

3.考核

由科室安排考核小组(至少3人),对研究生掌握的专业培养方向临床诊疗技能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延长训练时间,并重新考核。

六、导师职责与指导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坚持导师具体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指导小组一般由3—5人(含导师)组成,成员应为研究生培养所需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副主任医师(技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指导小组由教研室和导师共同研究提出成员名单。

七、毕业考核 (一)考核内容

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理论、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其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按二级学科命题,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扎实、规范的临床操作和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二)考核标准

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三)考核方式

由本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成立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由5-7名具有副主任医师(技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含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3-5名)组成。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可获得4学分,考核在第六学期开始前完成。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延期毕业。

八、学位论文

课程考试不及格,未修满规定的学分及毕业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并延期毕业。

(一)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

(二)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 (三)学位论文应体现出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