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来源:伴沃教育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必修2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2节 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由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两个因素入手,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接着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以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然后结合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和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分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从中让学生理解: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作用,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影响人口迁移。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比,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 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3. 通过分析“闯关东”案例,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 通过小组讨论,概括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为主。案例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教师活动 学生设计学活动 意图 环节 导入新【歌曲引入】播放歌曲走西口 这首歌曲里的哥哥为什么要走西口。这种现象属于人口在那种尺度上的变化?(空间) 欣赏 课 【小结】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地。 这些现象都属于人口的空间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板书)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概【承转】与人口空间变化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人口迁移,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到底有何区别呢? 【出示】资料1:人口流动的概念。请对照课本第8页和资料1,说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主要区别。 【小结】人口迁移概念包括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为1年)。 创设歌曲,情境,激发思考学生并回兴趣。 答问题。 阅读并区分概念。 念及分【反馈】完成目标练习册第6页第1题。 【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类。 完成练习。 完成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类 【提问】请同学谈谈:你的祖籍在哪里,你的家庭有没有发生过较大范围的迁移,若有,每次的迁移有什么特点? 【出示】《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和《当今世界主要移民路线》图。 【问题】1.读图,说出15-19世纪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说明原因。 【小结】可见,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 2.读图,说出当今世界主要移民方向,并说明原因。 【小结】完成表格,小结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及其原因。 时期 迁移路线 迁出地 迁入地 特点 原因 意义 练习,评价。 区分人口 19世纪 以前 二 战 后 【反馈】高考题 【过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及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读课本第9页图1.8,说出1949-1986年期间、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及其原因。 【小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迁移 的类 型。 培养读图,学生说出读图不同分析、阅读时期资料,国际提取人口信息及归迁移纳整的方理能向,并力 说明原因。 读图,说出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影响【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国际国内人口的主要流向及其影响因素,除了这些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迁移? 培养学生人口迁移的因【出示】材料:历史上,东北地区就曾吸引内地人口向这里迁移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却出现了大量人口回流山东的“雁南飞”现象。这是为什么? 【总结】回顾这堂课我们对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1、自然环境 2、社会、经济3、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人口迁 阅读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资料,提取信息及归纳整理能力。 素 移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反馈练习 布置练习 完成学习练习。 效果评价 板书设计 概念 二战前 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类型 二战后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最大亮点是生动有趣的引入, 及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其次很好地让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和亲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但,我仍需改进的是知识点的衔接还不够自然,学生活动部分还不够充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