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 一、发展现状 发展,形态功能日益多样性。据统计, 牧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大力加强农业基 多家,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安排就 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一(一)“三个圈层”的都市型农业区 2004年全市有各类观光休闲庄园200 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基地实 域布局基本成型 广州市的都市型农业兴起于上世 业5000多人,实现营业收入11.5亿 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扶持规模专业户和 纪9O年代初期。近几年来,随着客观形 元。种子种苗等服务型产业渐成气候, 村一品”,有效地推动了都市农业结 O亿元。 构调整升级。“十五”期间,各级财政共 势的发展变化,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 2004年全市种子种苗产业近1了推动广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三 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同时,这些新兴 投入近2O亿元,完成标准化农田整治 个圈层”总体思路。第一圈层是近郊,侧 的都市农业具有~定的规模化、集约化 近7O万亩,鱼塘3万亩,建成一批花 重以蔬菜、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 水平。据统计,全市5O亩以上的蔬菜、 卉、蔬菜用的玻璃和钢架塑料大棚以及 产业为主,发展健身、休闲、体验型农 花卉种植场,1000头生猪、3万只家禽, 冷库,配置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植 业。限制发展畜牧养殖业。第二圈层是 及水面5O亩以上的规模种养场年产量 收割和养殖、实验室、农技培训基地等 中郊.实行种养加多种经营。因地制宜 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5%。另外,农产品 地发展优质谷、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 加工、运输、销售等涉农二、三产业也得 一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2.坚持依靠科技服务推动农业产 艺业、水产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 以协调发展。据统计,2004年,全市农 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和科研 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 产品加工产业产值930.2亿元。其中, 单位开展自主创新,大力推广农业标准 和流通业。第三圈层是远郊,要建成广 加工本地农产品总收入9O.4亿元,批 化技术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动 州市名特优稀土特产、反季节农业、特 发零售、运输本地农产品总收入222.3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如广南畜牧有限公 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畜牧业、 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3亿 司培育的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广州 休闲度假农业和速生丰产林的重要基 元。出口创汇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市果树研究所开发的美中红袖珍型木 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第一 38,78亿元,主要是养殖业和水产品加 瓜等。广州市第一批扶持发展的龙头企 豳层畜牧、蔬菜等的产业外移,近郊花 工业)。目前,产品型、服务型、绿化生态 业中。40%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30% 卉园艺及绿化园林产业迅速发展;第二 型、体验教育型等各类形态的都市农业 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包 圈层蔬菜、水产等高效精品产业健康发 均得到全面发展。 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圈层畜 牧、生态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市基本 的农业布局。 涉农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装、保鲜生产线。为促进产业化项目示 范带动,1999 2004年广州市财政投 二、主要做法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为先导, 入5,4亿元用于引进和推广应用农产 项目为龙头,大力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引进推广良种和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 形成了区位合理、生态和谐的三个圈层 以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为重点,以产业化 品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技术,开发、 (二)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农业与 优化 息、检测检验、产品宣传推介等服务以 (二)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 1.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基础设 及对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广州观光休闲农业,观 施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强优势产业基地 赏鱼、观赏鸟、鳄鱼等特种养殖业蓬勃 的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以及规模畜 展涉农二、三产业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6年第6期 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问题探讨 1.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 2001 2004年,广州市本级财政 创新。紧紧围绕广州都市型农业发展中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扶持龙头企 共安排农口支出62亿元,主要支持农 面临的技术难题,加大对良种繁育、无 业和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2005年市 业重点产业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 公害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技术、动植 委市政府决定再培育和扶持5O家农业 设、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农村富余劳 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工 龙头企业、20个都市农业示范区,推进 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科技研发与推 厂化种养技术、农业污染控制等关键领 都市农业建设。二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 广和中心镇、村建设,增强了农业抵御 域的科研攻关,积极培育优势科研单位 营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农村承包土地合 自然风险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广州都 和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产、 理有序流转,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 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学、研”一体化的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体 展,促进了农业基地化、专业化。三是通 三、新时期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系。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 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国有和 (一)主要思路 推进科技进村入户。三是搞好农业高新 集体农业企业进行改制优化企业的产 新时期,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主 科技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立足现有资源 权结构,为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注入 要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大目 优势,整合省农科院白云试验示范基地 了新的活力。 标、提高四种能力、促进五个转变”。“围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市果树所等有 2.用产业协调发展的“大产业观” 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发展优质高效、 关农业科研资源,在钟落潭、九龙一线 来发展都市农业,大力发展涉农二、三 生态优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生态 规划建设广州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到 产业。一是大力培育农业现代化经营主 广州建设这个战略中心。“实现两大目 2010年,初步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成果 体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业规模 标”就是到2010年,要率先基本实现农 转化的孵化中心和现代农业科技的示 化、专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广州农业的 业现代化,基本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发 范窗口,建成集农业科技研发、示范科 技术、资本和市场优势,按照比较优势 展的基本框架。“提高四种能力”就是要 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珠三角”种子种 原则组织生产,围绕五大优势产业,大 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自主 苗研发、创新中心。四是大力培育现代 力发展种子种苗、创汇型农业、绿色无 创新能力、服务带动能力和生态保障能 化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化经 公害农业、设施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宠 力。“促进五个转变”就是要搞好农业基 营。结合农田、鱼塘标准化整治,引导农 物养殖等特色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二 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科技 村土地合理流转,培育一批规模经营的 是发展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包装等 创新和经营体制创新,优化农业区域布 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 相关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改 局和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 3.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造,进一步提高了广州农业的辐射带动 进农业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效益型农业、 体系,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大 能力。 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科技型农业、资源 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 (三)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发展园 可循环利用的节约型农业、田园风光优 量安全。突出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 区农业和项目农业 美空气清新的生态型农业、服务功能多 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 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发展园 元化的服务型农业转型升级。 键环节,重点建设农业标准体系、农产 区农业和项目农业,建设了一批都市农 (二)具体措施 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认证体 业特色明显的示范区。如广州市水果世 1.科学制订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系,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尽 界,由转制后的广州市果树研究所兴 一是规划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 快建立完善各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龙 建,占地135公顷。该园区坚持按照现 求。即:注重发展和改革的紧密结合,处 头企业产品质量自检体系。推进农产品 代化工业园区的管理理念,创新投资和 理好农业与二、三产业,农村与城市协 生产管理档案登记注册制度,确保农产 管理体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调发展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经 品质量安全。二是建立健全动植物病虫 会效益。“十五”期间,水果世界共承担 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 害预防与控制体系。加快完善病虫害防 国家、省市科研项目61个,获市级科技 和谐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规 治的公共投入机制和重大疫病捕杀补 成果35项,带动农户4000多户,共繁 划要突出广州农业特色。围绕山、水、 偿机制,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三 育和推广了荔枝、龙眼、新世纪番石榴、 城、田、海的山水生态城市发展格局,提 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确保 台湾青枣等热带亚热带果树苗木100 高主要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度。三是规划 都市型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 多万株,优良种子5000多公斤,种植覆 要与二、三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盖面积15000多公顷。 2.推进农业科技与经营管理体制 (联合课题组成员:温健辉林木饮 (四)坚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不断 创新,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一是整 张建人李泰锷昊原中陈英欧建雄熊 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快关键领域的技术 刚初粱佩兰) 26农村财政与财务2oo6年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