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每课课后作业题及答案汇编(含五套题)

来源:伴沃教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

1.“弗”在“弗若之矣”中的意思是________,用加部件的方法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辩”是____________结构的字,我能写一个含“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用换部件的方法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发现:很多字都是有一定联系的,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识字。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①往,到……去。 ②指弈秋的教导。 ③他,指专心致志

的那个人。

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⑤代词,指天鹅。

1.惟弈秋之为听。( ) 2.一人虽听之。( )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三、词语集锦。

“专心致志”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看到“鸿鹄”,我想到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鸿鹄之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到“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我想到与此意思相近的描写太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1 / 20

________________。

四、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A.善于 B.擅长 C.善良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A.认为 不像 果然 B.以为 不如 当然 C.因为 不如 这样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

A.辩论 原因 B.争论 故事 C.辩论 过去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

A.谁 认为 在乎 B.谁 同“谓”,说 语气词 C.熟悉 认为 语气词

五、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 / 20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日中/则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日初出/大如车盖 2.用“ ”画出两小儿用事例说明自己观点的句子,用“ ”画出表明孔子态度的句子。

3.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因为他们是从视觉和触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一个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观点。

4.根据选文理解填空。

(1)其中一个小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手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2)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孔子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孰为汝多知乎”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两小儿的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③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④掩其耳。恶⑤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⑥矣!

【注释】①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况然:形容钟声。

3 / 20

④遽(jù):立刻。⑤恶:害怕。⑥悖(bèi):荒谬。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欲负而走( ) .

A.经过 B.逃跑 C.移动 D.走路 (2)则钟大不可负( ) .

A.驮,背 B.担任,担负 C.失败,与“胜”相对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下列译文补充完整。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的意思:他( )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 ),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 )并继续敲。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B.它告诉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懂得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C.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是不对的。 4.给这则寓言故事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请你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下面《论语》中的句子,体会其意思,并归类。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思想修养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 / 20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参考答案

一、1.不 示例:拂 飘拂 佛 仿佛 费 浪费

2.左中右 示例:百口莫辩 辫 小辫 辨 辨别 瓣 花瓣 加部件 换部件

二、1.④ 2.② 3.⑤ 4.③

三、聚精会神 比喻远大的志向 示例: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四、1.B 2.C 3.A 4.B 五、1.A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3.形状的大小 温度的高低 4.(1)大如车盖 如盘盂

(2)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有据 实事求是 (3)天真可爱

5.示例:学无止境,要大胆质疑,勇于发问。 六、1.(1)B (2)A 2.害怕 抢走 捂住 3.A

4.掩耳盗钟 示例: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

5 / 20

七、1.B 2.A 3.C 4.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差不多chā( ) 旋转zhuǎn( ) ..

chà( ) zhuàn( ) 华罗庚huá( ) 见微知著zhù( ) ..

huà( ) zhuó( ) 二、看拼音,写词语。

xǐ zǎo( ) jī xiè( ) jiào shòu( ) dàn shēnɡ( ) lǐnɡ yù( ) xuán wō( ) nì shí zhēn( ) qiè ér bù shě( ) 三、先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空( )惯 追( )求( ) ( )独有( ) 见( )知( ) ( )而不舍 百思不得( )( ) 1.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________________,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6 / 20

四、课文运用事例,证明论点。请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按要求填写下表。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瓣变红了。 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1.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1)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B.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20

找到真理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2)“把‘?’拉直变成‘!’”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作者这样表述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与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②段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进一步说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两个具体事例简要说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一观点。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hà zhuǎn huà zhù

二、洗澡 机械 教授 诞生 领域 漩涡 逆时针 锲而不舍 三、司 见 根 源 无 偶 微 著 锲 其 解 1.锲而不舍

2.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四、世界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魏格纳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一书。

睡眠研究专家发现儿子在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五、1.(1)B

(2)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2.(1)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2)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3)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

9 / 20

深刻的印象

六、1.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2.前后呼应

3.在科学领域,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引用名人名言,更有说服力 七、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

《表里的生物》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ɡ cuì( ) zǔ lán( ) jù jué( ) kǒnɡ bù( ) xī shuài( ) sān xián(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蝎子(jiē xiē) 被蜜蜂蜇了(zhē zhé) 蒙骗(mēnɡ ménɡ) ...被一层玻璃蒙着(mēnɡ ménɡ) .三、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

1.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 ) ....2.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 ) ....3.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 ) ....四、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10 / 20

(1)这句话是“我”对表里为什么会有一只蝎子作出的解释: 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1题中的句子和本句,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1)哪句话写出了“我”心里的疑惑?请用“ ”画出来。 (2)“我”为什么会感到愉快?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他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我也能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片段中句子①是( )描写,句子②是( )描写,句子③是( )和( )描写。

2.从画波浪线的句子“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表了?

12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xiē zhē mēnɡ ménɡ

二、清脆 阻拦 拒绝 恐怖 蟋蟀 三弦 三、1.生硬 丰富 2.柔软 沉闷 3.走神 丑陋 四、1.(1)它有好听的声音 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2)“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2.(1)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2)因为它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五、1.他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2.(1)排比、拟人

3.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六、1.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2.“我”对表充满好奇,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 3.“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打动了父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后作业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词语练习。

13 / 20

“可我妈妈说,一个老师是需要调整的,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应该是不同的。”这段话中的“调”字的拼音是________,易与它混淆的字有______、______(试写两个)。由“调整”一词让我想到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调整”还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互相搭配。 二、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全神贯( ) 静止( )动 一( )一( ) 皱皱( )( )

1.爸爸在( )地阅读一本旧的( )的书。 2.我发现我的同桌小明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儿,他( )地说:“我在观察这个漩涡的奥秘。” 三、品析句子。

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这句话是__________说的,“这本书”指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就……”表明这个句子前后是__________关系,我用这种句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我们一进去,上面狭小的盖板立即关上了,四周是漆黑的一团。从光亮的地方,突然进入黑暗中,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感到我的光脚是紧紧地踩在一架铁梯上。尼德·兰和康塞尔,被人们抓得紧紧的,跟在我后面。铁梯下面一扇门打开了,我们走进去以后,门就立即关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

14 / 20

关在里面的,现在单单剩下我们了。在什么地方呢?

我说不出来,甚至也猜不出来。只见一片漆黑,竟黑到这么一种程度:在几分钟后,就是通常在最黑暗的夜间浮来浮去的那种模糊光线,我的眼睛也一点没碰到。

尼德·兰对人家给我们的这种款待方式非常愤慨,他尽情地发泄他的愤怒。

“混蛋!”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安静些,尼德·兰好朋友,安静些,”康塞尔平心静气地说,“没到时候,您用不着冒火。我们还没有被放在烤盘里呢!”(选自《海底两万里》)

1.“我们一进去,上面狭小的盖板立即关上了”,这里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我们”被关在什么地方?( ) A.船上。 B.潜水艇上。 3.画线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对话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4.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尼德·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毕业典礼上,六(1)班的同学朗诵了诗歌《园丁赞》后,六(2)班将表演小品《送别》。请你帮主持人为这两个节目之间写一段串词。

15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tiáo 绸 稠 调节 顺序 结构

二、注 不 字 顿 巴巴 1.全神贯注 皱皱巴巴 2.静止不动 一字一顿

三、托米 托米发现的一本旧书 假设 如果明天下雨,我就带伞。 四、1.“我” 尼德·兰 康塞尔 2.B 3.D 4.直率、暴躁、粗俗。 五、【示例】感谢六(1)班的精彩表演,六(2)班的同学将为我们吹响送别的笙箫,在魂牵梦绕的离别情意中,让我们带着彼此的祝福走上新的征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

课后作业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小学六年的学习中,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参与讨论,说一说吧!

莉莉:“读书时,我喜欢一边读一边做批注,这样好像在和作者聊天,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20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1.自愧弗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泪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犹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其中“走”的意思是_______,“走马观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看”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不以为然”中“然”的意思是______,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用“不以为然”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体会引用的好处,写出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欣赏下面赵孟

的书法作品《三门记》(局部),体会其书法的特

点,并用楷体抄写一遍,注意行款整齐,书写规范。

17 / 20

六、日积月累。

1.“穷则变,__________,通则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选自( )。 A.《周易》 B.《礼记》 C.《淮南子》

2.“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4.请引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写一段话。

18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示例:在读一个很长的故事或者是一本很厚的书的时候,我会边读边记下主要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这样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内容。

二、1.不 自己感到惭愧,不如别人。 2.都 流着眼泪诉说,形容极为悲伤。

3.达到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

三、1.跑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示例:目不转睛 一目十行 高瞻远瞩

2.这样 不认为是这样 示例:我说的话,他不以为然,真让我生气。 四、引用莎士比亚的话,增强了说服力,且富有启发性,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强调书籍的重要性。

妙招: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使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五、略。

六、1. A变则通 人到了困境就思考怎样改变,变了才能通达,越通达就越长久

2.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3.日日新 又日新

4.示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你将来一定比老师还要棒,希望

19 / 20

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