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19高一上·衢州期末)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黏(zhān)合 脊(jǐ)骨 隽(jùn)秀 捋(luō)虎须 B . 猝(cù)然 胡诌(zōu) 颠簸(bǒ) 字纸篓(lǒu) C . 尽(jìng)管 椋(liáng)鸟 敛裾(jū) 安捺(nà)不住 D . 忖(cǔn)度 迁徙(xǐ) 赭(zhě)色 亘(gèn)古不变 【考点】
2. (2分) 下列句子中的“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然?岂其然乎?
A . 曰:“是鲁孔丘与?”对曰:“然” B . 夫子怃然曰 C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考点】
3. (2分) (2020高一下·唐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 燕王拜送书于庭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第 1 页 共 14 页
C .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D . 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考点】
4. (2分) (2017高一下·济南月考) 选出下列句子中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 )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④屈平属草稿未定⑤屈平既绌 ⑥厚币委质事楚 ⑦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⑧被发行吟泽畔⑨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⑩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A . ③⑤⑥⑨ B . ⑥⑧⑨⑩ C . ②④⑦⑩ D . ④⑤⑧⑩ 【考点】
5. (2分) 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 . 渺渺兮予怀 B . 客有吹洞箫者 C . 句读之不知 D . 而今安在哉 【考点】
第 2 页 共 14 页
6. (2分)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产生于西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体诗集,它吸取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B . 曹操,字孟德,东汉时期杰出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与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C . 南北朝时期钟嵘所著的《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 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以《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考点】
7.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在杭州、温州等地任教期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志同道合 , 写出了不少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
B .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连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行云流水 , 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
C . “梦”“廉”“霾”在国内词中多次被提及,夺标呼声甚嚣尘上 , 到了网友投票阶段,“房”却一路领先,最终当选2013年度网络国内用词之首。
D . “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 , 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考点】
8. (2分) (2017高三下·武汉模拟) 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科学家有国籍,①______科学无国界,让国籍不成为科学的羁绊,②______不能成为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是杨振宁阔别51年之后重归中国籍的一个启示。未来的方向③______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
第 3 页 共 14 页
上,④______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⑤______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⑥______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A B C D ① 但 然而 但 而 ② 更 也 / 也 ③ 也 / 也 也 ④ / 从而 并且 并且 ⑤ 不仅 固然 不仅 当然 ⑥ 更 也 也 更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20高一上·武清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是这些贪官的贪婪,__①__。人活着有多种需求,__②__,这比有多少钱重要。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主张,__③__,但要理智地追求,如果为了追求眼前的快乐而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那就是不理智,就是愚昧。
【考点】
三、 诗歌鉴赏 (共3题;共32分)
10. (7分) (2020高一上·肇庆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第 4 页 共 14 页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 . 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 .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 . 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考点】
11. (10分) (2015高二上·巴彦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两种并作赏析。 【考点】
第 5 页 共 14 页
12. (15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考点】
四、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3. (6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素在其《中国问题》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耐人寻味: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它是某个文化阶段全世界共有的现象。奇怪的是,中国文化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而这个旧习惯依然保存。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意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家族关系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却不是这样。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与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密切相关,而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正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生命观。那么,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观是什么呢?
从总体上来讲,人类社会有三种生命观比较具有代表性。
一种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两希”文明生命观,他们认为生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灵魂,而灵魂是不死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听从上帝的旨意,生命的个体性很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另一种是以婆罗门教为代表的生命观——印度文化生命观,是轮回的生命观。婆罗门教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
第 6 页 共 14 页
而且生命是轮回的,一个生命阶段结束后会再有一段生命,这也是一种个体的生命观。他们的生命意义更看重于我下一世如何,这一辈子的自己为下一辈子做准备。
第三种有代表性的生命观是中国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是一种整体的生命观。它认为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任何神创造的,所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这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自然现象。这种生命观认为,生命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是相互关联、前后相续的,个体生命只是整个生命链中的一段,个体生命有生就必有死,而人类的整体生命则会通过下一代接续下去。《礼记·祭义》中引曾子的话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意思是,子女的身体是父母身体的继续,也就是其父母生命的延续。《周易》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俗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如何为下一代、为后人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是这种生命观的重要责任。这是从纵向来看。从横向来看,在儒家的生命观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乃至五服之内的亲属之间,都有血脉亲情,彼此之间都是有责任、义务的,这是天伦。
血浓于水,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观照下的平常道理。这种观念对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是有直接影响的。有学者已经注意到,在中国腾飞的众多因素中,有一种力量异常强大,这就是华人华侨,他们归国投资,引进技术和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的起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印度的侨民不比中国的少,但是他们的故土意识和中国完全不一样。背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就是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就是各自的生命观。这是文化软实力影响硬实力的一个典型例证。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楼宇烈《家是中华文化的立足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罗素认为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而是全世界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B . 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别国家族关系逐渐淡漠,而中国的孝道文化却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C . 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D . 中国依然保存着孝道这个旧习惯,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正好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关于“孝道”的观点,引出下文对人类生命观的探讨。 B . 通过对人类社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生命观的比较分析,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 文章引《礼记》、《周易》的话来论证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任何神创造的观点。 D . 文章论述逐层推进,分析了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的内涵,指出了这种生命观的作用。
第 7 页 共 14 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希”文明生命观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听从上帝的旨意。 B . 印度文化生命观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生命是轮回的,生命的意义是为下一代人积德。 C . 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人类的整体生命会通过下一代接续下去。 D . 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观照下的血浓于水的观念对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直接影响的。 【考点】
第 8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解析:
第 9 页 共 14 页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解析:
第 10 页 共 14 页
答案:8-1、
考点:解析: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答案:9-1、
考点:解析:
三、 诗歌鉴赏 (共3题;共32分)
答案:10-1、 答案:10-2、
第 11 页 共 14 页
考点: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
考点:解析:
第 12 页 共 14 页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考点:解析:
四、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4 页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