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5 scie … d Te 。ment R m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2.05.021 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基础研究的战略需求 田兴国,吕建秋,章家恩,陈志鸿,苏弟华,夏 斌 (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管理与规划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依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及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的数据,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 研究,分析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并提出广东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基础研究 的战略需求。 关键词:广东;农业与农村;基础研究;战略需求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05—0092—03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r Basic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TIAN Xingguo,LU Jianqiu,ZHANG Jiaen,CHEN Zhihong,SU Dihua,XIA Bin (1.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lann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According to China Rural Statistical Yearbook(2010)and Rural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Guangdong(2010) data,The artide conducts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it analysis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issues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and proposes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r basic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Key words:Guangdong;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basic research;strategy need 的发展,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的投入。农业科技贡献 率与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力逐步提高, 广东是工业强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健康 农林牧渔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 稳定持续发展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了不可替 善。广东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由2002年的48%上升到 代的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 2009年的5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九五”期 和农村的发展,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广东 间的18%提高到目前的40% 。农业机械总动力由 农业与农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值进一步提高,效益 2000年的1764万千瓦增长到2009年的2085万千 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进一步提升。2009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 瓦,增长了18%E4 J。单位土地面积粮食作物产出率 3337.5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五。农民人均收入达 水平提高到46%l6906.93元,位居全国第四¨ 。然而,广东人多地 从2005年的5010公斤/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5175 少,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公斤/公顷,增加了165公斤/公顷。农林牧渔总产 且与科研脱节;加之农业基础研究系统性不够,农 值由2003年的1908.6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 业科技储备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因此,迫 3337.59亿元,增加了75%,平均增长率为10%。 切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研究,特别是农业基础科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4054.58元增加到 学问题以及广东现代农业发展共性关科技问题的研 2009年6906.93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人均生 究,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现 活消费支出由2003年的2927.35元增长到2009年 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全 的5019.81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O% 。 面、健康、和谐发展。 3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广东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状 3.1 土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 近些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与农村 随着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地非 1 引言 收稿日期:2011—07—12。修回日期:2011—09—09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农业基础研究战略规划(8251064201000072)”;广东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项目“提 高农业高校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08zxcygth08)” 田兴国等: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基础研究的战略需求 93 农化日益严重,耕地资源紧缺状况越来越明显,耕 地资源紧缺对土地密集型农业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 广东农业发展面临土地等资源刚性约束较全国其它 地区更加严峻。截止2009广东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0.3亩,位于全国倒数第二位,低于国际人均耕地 警戒线(0.8 人),并且还在不断减少,耕地的 人口承载压力日益加大 。 3.2优异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广东虽已建有许多国家作物种植资源库和 多年生作物种质资源库(或资源圃),但许多特色、 高抗、优异的种质资源仍散落在不同地方,加之缺 乏科学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以及资源鉴定评 价方法,大量的优异基因尚未被开发利用。例如, 目前广东省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野生稻资源 22000多份,占全国稻种资源的1/3;但由于目前对 稻种资源的鉴定评价主要采用常规的方法,主要针 对形态及农艺性状,且基本停留在表型上,对性状 表型与控制性状的基因关系,以及基因的传递和变 异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开发利用,对动 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5j。 3.3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 究缺乏 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优良品种以及高效的种植 技术,。然而,由于我省农户土地规模小,农业经营 分散,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生产的共性关键新技 术使用动力不足,导致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 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缺乏,部分农产品的单位产出 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水稻为例,由于缺乏适 应广东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以及相应的 高效生产技术,加之水体和土体污染严重,广东土 地生产力及品质持续下降 J。 3.4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堪 忧 在广东,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类激 素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生活垃圾、废水、畜 禽粪便和养殖业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农业面源污 染严重,再加上工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呈现全方 位恶化趋势,这种状况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而且 也加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据统计,单位耕地 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为771.15公斤/ 公顷和34.82公斤/公顷,均位于我国31个省市的 第二位。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农业生态环 境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_3 J。 3.5 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繁 一方面,广东背靠亚欧大陆,面临热带海洋, 地跨热带和亚热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性海洋气候, 洪、涝、旱、台风、地质灾害频发,农业遭受的灾 害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6至2009年广东省农物 受灾面积达512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63亿 元 J。另一方面,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温 度高、湿度大,病虫害如水稻稻瘟病、柑橘黄龙病、 香蕉枯萎病等重大疫病发生频繁,而且发生的面积 和危害有逐年扩大趋势;很多重大疫病,如禽流感、 口蹄疫、蓝耳病等人兽共患病难以用药物有效控制, 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据统计,广东粮食自给率仅 为45%左右、猪肉自给率不到50% 。 3.6农业装备及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广东农业装备高新技术研究相对薄弱,农业装 备制造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适合广东特色农产 品的关键生产环节的适用装备,缺少优势农产品如 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加工装备与设施,农业机械 化的水平低。目前,广东主要农作物耕整地机械化 水平只有53.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 28.6%,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5.9%,水稻机械 化播栽几乎空白;有20万公顷的池塘尚未安装增氧 机,占池塘总面积64.1%,机械投饵机的应用率更 低,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几乎空白 J。农业劳动力人 均农机总动力为0.62千瓦/人,排全国倒数第4位,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全国第22位…。这种状况 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竞争力不强。 3.7 农产品产后加工与市场发展滞后 目前,农产品加工的技术相对薄弱,产品品质 单一,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和产业配套存 在缺陷,农产品流通不顺;农产品产后加工和市场 发展滞后。以稻米加工为例,目前广东稻米年产量 1400万吨以上,其中碎米占200万吨以上,米糠占 140万吨以上,对米糠及碎米中蛋白质的产业化开 发利用尚未起步。据统计,广东省方便糊、方便面 食品产量约2万吨,销售额约为6亿元,发展速度 缓慢 。 3.8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近年来,虽然广东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水平取得 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人民习惯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易接受信息化的新 模式;加上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政府机构等 不同单位处于自身的利益、技术水平等种种原因, 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基层农业信息化水 平低,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新信息的软 硬件设备和大型实用的数据库;使得这些信息利用 的主体无法完全投入到农业这个大市场中去,农业 信息化服务市场难以真正形成。 3.9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与转型升级 目前,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生猪、油料、糖 料等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化肥、农药、农膜、农 机等农资市场价格持续提高;农产品仍未走出“比 较效益低”的怪圈。例如,我国一些重要粮食产品 的到岸价格基本上和国内目前市场价格持平;但是 田兴国等: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基础研究的战略需求 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 本上升,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农业比较效 益下降,农户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土地直接抛荒、 隐性抛荒。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农 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不断增加农民 收入。 3.10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不平衡,贫富差距悬殊 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 经济波动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农民 财政性收入处于很低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加大。 2009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是农村居民纯 收入的3.12倍,贫富差距高于江苏、山东、浙 江…。广东城乡居民差距由2008年的3.08:1扩大 为3.12:1(以农民人均纯收人为1)。除收入外, 城乡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等方面的差距也很大… J。 4 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基础研究的需求分析 4.1 对优异特色农业动植物品种资源的需求 动植物品种资源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性与战略性物质资源,动植物资源占有量的多少以 及利用品种资源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未来农业发展实 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尽管我国生物遗传资 源十分丰富,但有大量资源流失国外,正面临“生 物海盗”式的掠夺,因此,保护品种资源已迫在眉 睫。广东具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资源, 发展农业具有先天的品种资源优势,然而,广东动 植物品种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且遭受人为破坏严重,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流失现象严重,而且对一些优异 的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够,因此, 迫切需要加强粮食作物、果蔬花卉、林木、畜禽动 物的种质资源等优异特色资源鉴评与保护与利用、 优良农林、园艺作物和畜禽动物的品种创新。 4.2对农产品高效生产共性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 术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同时,明确要求, “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 务”。发展现代农业,其首要目标高效、优质,即需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然而,就目前而言,农业动植 物优良品种较少,良种覆盖率低,“大路货”居多, 且良种缺少良法配套。以水稻为例,目前,广东省 水稻生产重良种轻良法,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水稻良种的产量潜力,特别是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 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高效生产共性基础 科学问题与关键研究。 4.3 对保障食品安全与农业生态安全的环境友好型 技术的需求 由于广东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农业的大力发展,广 东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制约广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 前,广东农用化学品的高投入、粗放管理、低利用 效率现象较为普遍,,结果导致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 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并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因 此,迫切需要加强绿色肥料、绿色农药、绿色饲料 添加剂与食品添加剂等环境友好型新型替代性材料 研发的共性基础理论与关键的研究、生态农业模式 的构建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农业环境复合污染防 控理论和生态修复共性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与无害化利用共性关键技术、农产品全程检测监控 与追溯关键技术、农产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对该方面基础科学问题的揭示和共性关 键技术的研发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崭新的途径。 4.4对重大自然灾害与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基础理论 与技术的需求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台风、洪涝、干旱、 低温、阴雨、寒露风、霜冻、冰雹、滑坡、泥石流、 病虫鼠草害和畜禽疫病等灾害众多且频繁发生,给 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灾害 发生规律、成灾过程与发生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以 及对各类灾害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将是保障 农业稳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与长期的 重大需求。 4.5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农业与循环农业基础 研究的需求 全球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 和承担的共同责任,也是世界各国进行环境外交和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筹码。农业发展与全球气 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农业是 最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全球气候变化可导 致飓风、暴雨、山洪、干旱等灾害的频繁发生,农 业病虫害发病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水土流失、土壤 退化、侵蚀和盐渍化的加剧、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 节能力的下降、农业动植物产量的下降等一系列连 锁反应。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 排放源,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 要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对农业而言,就 必须走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道路,这也将是世界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国内外 对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共性关键 技术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因此,加强该方面的科技 创新研究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4.6对农业集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基础理论 研究的需求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自动化、 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即所谓的“八化”)是 (下转第99页) 李琰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西安物流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统规划。因此,破除行业、地区的分割,对物流产 业进行系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促进物流企业经营 理念的改变。 以上研究的模型告诉我们,提高物流企业的供 给能力是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见 图8和图9)。因此,可以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 座、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介绍现代物流知识, 从而树立和增强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第三,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加大对物流产业 的投资。 从模型中得知,增大对物流产业的投资规模有 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见图8和 图9),而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物流产业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很多领域,要求必 须从整体上协调发展,积极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组织 协调力度,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组织制定并实 施优惠的物流政策、物流相关技术标准等,为现代 物流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另外,加大对物 流项目的信贷支持,努力建立多样化的投融资机制,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外资的投入,支持 物流业发展,发挥担保公司、信托投资等的作用, 努力解决物流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困难。 第四,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物流服务者的 素质。 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大专院校开 展现代物流人才教育工作。同时,鼓励校企及科研 机构中的知识分子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探索与研究, 并做好科研成果投人实际生产的转化与衔接工作; 此外,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奖励、激励机制,吸引 和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促进西安现代物流业 的高起点发展。 4结论 通过西安现代物流产业与地区经济的系统动力 模型的建立与研究,本文得出提高现代物流供给能 力是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而推 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西安的现代 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物流企业不断的自我完 善,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物流运 作模式,且据西安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畴镛.第三方物流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M].科学出版 社,2009年:8O一112 [2]侯卫东.西安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2008:34—35,64—67 [3]于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2006:9 —17 [4]钟永光、贾晓菁、李旭等编著.《系统动力学》[M].科学出版 社,2009:8—10 [5]2010年西安市统计年鉴(2):1—3 [6]西安信息统计网.http://www.xatj.gov.cn.西安市统计局网 络信息管理办公室 [7]2005~2010年西安统计年鉴 [8]李旭.Vensim+User+Guide.2008年11月 作者简介:李琰(1977一),女,宁夏大武口人,博士研究生,讲 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与工程方面的研究。 (上接第94页) 世界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不断提高土 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保证广东农业率先实现代化, 直保持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求。 一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标的必由途 径,也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 代农业的基础支撑与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广东 农业生产与上述的“八化”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广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设 施农业、养殖业和加工工业的装备水平及智能化水 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相距甚 远;适合广东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贮运保鲜的关 键的机械装备和关键技术还十分缺乏;农业生产的 标准化水平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信息化程度尚 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农业生态化生产以及无公害食 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食品生产尚不普及。 因此,开展农业集约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智能化 生产等方面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 将是现阶段广东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i [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编委会.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 [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万忠,易海风,林伟君,等.2010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 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4 [3]《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编委会.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李玉琪.农机补贴对水稻收获机械的促进研究.现代农业装备 [J].2010(9):6o一61 [5]李兴华.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路线图[M].广州:华南理 工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田兴国(1976一),男,湖南邵阳人,助理研究员,硕 士,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政策,任职于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吕 建秋(1965一),男,湖南娄底人,通讯作者,研究员,硕士,研究 方向为科技管理与政策,任职于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