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1,17(19) 153 郑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程芳芳 查菲娜 李红卫 郭 瑞 楚宗艳 (1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475141) 3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开封摘要:对郑州地区最近40a的气温、降水、El照等气候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年平均气温呈逐步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2O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升高明显;年总降水量整体趋势比较平稳,但夏季降水量呈小幅上升趋势,秋季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 技术水平、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郑州地区;气候变化;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1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19—153—02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 素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都 将造成显著影响。本文将郑州地区1971年以来气温、降 水、日照等气候要素综合进行分析,揭示郑州地区气候变 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利于更加充分合理地利 ^ 昌 V : } 八 : I糖 * 麓t 用气候资源安排农业生产,趋利避害,获得农业丰收。 7 ^ ^ /V 1 1971年以来郑州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1.1年平均气温 由年平均气温变化线性拟合的趋势 (见图1)可以看出,年平均气温呈逐步升高的趋势,特别 , _ 年份 图2 1971—2010年降水总量 160.0 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升高明显,2007年年平 均气温达16.0 ̄C,为最暖年份。1993年之前平均气温为 14.1℃,1994年以后平均气温度15.3℃,近l0多年平均 140.0 120.0 目100.0 目 一800 稠 .气温升高了1.2℃。 *600 世 .40.O 20.0 0.0 1 z 4 b b T 8 9 10 11 12 月份 1995 2000 2005 2OlO 图3年内降水分布特征 图1 郑州地区1971—2010年平均气温 1.2.2 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及四季变化特征从图3可以 1.2降水 看出,郑州地区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从图2线性拟合的趋势来 夏季主汛期7~8月,且从图4的四季变化特征可以看出, 春季、冬季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冬季年份间差异很大, 1.2.1年总降水量变化特征看,1971年以来郑州地区年总降水量整体趋势比较平稳, 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年份间差异较大,且降水 量偏少的频率明显高于降水量偏多的频率。 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l11.2mm,夏季降水量呈小幅上升 趋势,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分布不均引发和加 剧了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作者简介:程芳芳(1982一),女,硕士,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1—08—31 154 季 ,M ~~ 一 ~60 一 aO0 ^250 一 善2∞ 墨 棚《盘 : ㈣ ㈣㈣ 薹Ⅲ ≮ 一5O ” 嚣 “。 。 图4降水量的四季变化特征 1.3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1.3.1年总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由图5可以看出,1971一 年以来,年总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尤其是2003年 总日照时数仅为1391.9h。 图5 1971—201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1.3.2 日照时数的四季变化特征从四季变化特征图可 以看出,四个季节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趋势,以夏季和秋 季减少趋势最为明显(见图6)。 m 咐 3咖 赫咖 蒸啪 皿懈 憎 1……………∞1O 年份 i……㈣ … lO 年份 年份 年份 图6 日照时数四季变化特征 2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郑州地区在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升高明显,气候变暖一方面对作物 品种布局及适宜播种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加重自然灾害 的发生。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 1,17(19) (2)降水量的变化,易导致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 ^口 越垂皿 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2008年底至2009年初,河南省 遭遇了50a不遇的特大旱灾,严重影响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和及时返青。2010年9月26日至2011年2月8日,郑州 地区连续136d无有效降水,出现了大面积的轻度和中度 干旱,少部分地区形成重度干旱,部分地块甚至出现小麦 干枯死亡现象;同时由于高温少雨,诱发了小麦蚜虫等病 虫害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3)日照时数减少对作物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不 利,会使光合强度减弱,灌浆速度减慢,寡照天气还会延缓 作物生育期的发育进程,最终将导致产量的降低。2010 年8月中下旬,在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郑州地区 出现了连续一周左右的低温寡照天气,使夏玉米的成熟较 常年推迟lOd左右,同时对产量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 影响。 3应对策略与主要措施 3.1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根据气候变暖的特点 要选用对路品种,适当推迟冬小麦的播种时间,以防冬前 拔节,遭受冻害,另外还可适当降低播种量,控制合理 群体。 适当提前夏玉米等秋作物的播种期,可以避免因夏季 13照时数减少而对秋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产生的影响。 探索改进田间管理模式,加大力度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 技术。 3.2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农业投入,科学论 证,建设水利项目,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蓄积自然降水,增 大可灌溉面积。夏季主汛期7~8月是洪涝灾害防御的关 键时期,要充分做好准备,及时防御洪涝灾害。在应对干 旱灾害过程中,秋末至整个冬季是防御重点,要适时做好 抗旱保苗工作。 3.3加快建设防灾减灾体系 加大投入,建设由政府主 导、多部门联合互动的防灾减灾体系,在防御干旱、山洪、 泥石流等重大气象灾害中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馥棠.近10年来中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J].应 用气象学报,2002,13(6):755—766. [2]余卫东,赵国强,陈怀亮.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 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9—12. [3]杜娟,关泽群.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 学,2007,16. [4]王惠芳,张青珍,张明捷.2008年夏季濮阳市气候变化对农业影 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