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打造“文化太湖”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9卷第2期 2008年6月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V01.19 No.2 Jun.2008 论打造“文化太湖" 苏简亚 (苏州市委宣传部,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打造“文化太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具备了现实可能性。我们必须重视和切实保护好环 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好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业,利用好现代化媒体和传播手段,将太湖文化资源转化为可 供人们消费的文化产品。而为了保证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太湖地区各个城市之间应建立起协商合作的机制和平 台,共同努力,以使我们在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关键词:太湖文化;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75(2008)02—0016—04 “文化太湖”是一个品牌,一种标识,也是一个平 台,它最终所打造的是以文化彰显于世的太湖。因此 打造“文化太湖”是一项大工程,应当成为环太湖地 区各城市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1 “文化太湖”的提出 大都超过了5000美元大关,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基本 上达到了小康。 那么,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特别是从全国 的发展全局上去考虑,环太湖地区究竟应当扮演一 个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只是从纯经济的角度去考虑,环太湖地区 环太湖地区虽然自古以来就分属不同的行政区 划,例如目前就分别为江浙两省的苏州、无锡、常州、 湖州、嘉兴等市所管辖,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 版图上,却一直被人们看作同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就 是狭义上的江南。历史上人们常说的“鱼米之乡”和 “锦绣江南”,主要指的就是这里。在经济上,这个地 区的发展水平历来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过去曾经有 所谓“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如今更是经济发达的 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其经济总量甚至已经可以 和紧邻的大上海相提并论。在文化上,虽然地跨吴 越,似乎有吴、越文化之分,但如果从源头上看,由于 同受太湖水的滋润,因而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习 性,还是民风、民俗乃至语言等方面,基本是相同的, 因而又可以说都同属于太湖文化。所以在学术界有 不少人认为吴越文化本属一体,很难细分。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各个城市之间虽略有差异,但大 的各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例如前 几年,苏州就曾提出过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制造业 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旅游度假基 地”。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提法。这样的“角色”定位 应当说并没有错,在今后仍应为此而努力。但是,如 果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来观察和思考,就 会发现,仅仅这样提出问题并确定今后的发展目标, 显然是很不够的。 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太湖”应当是环 太湖地区的一个科学的“角色”定位。就是说,未来的 太湖地区不仅应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发 达地区,还应当是一块文化高地,即应当以自身的文 化彰显于世。因此,环太湖地区的各个城市理所当然 地为打造“文化太湖”而共同努力。 2构建“文化太湖”的依据 首先,因为环太湖地区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 体上都处在同一个水平。例如,目前的环太湖地区从 总体上看,都已经步人了后工业化时代,人均GDP 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厚,文化生产力水平也 比较高,理应发挥好这方面的优势。 收稿日期:2008—02—12 作者简介:苏简亚(1944一),男,江苏涟水人,教授,研究方向:新闻文化。 一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苏简亚:论打造“文化太湖”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环太湖地区由于经济比较 发达,因而文化生产力比较高,文化事业和产业也相 当发达。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环太湖 地区更是成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是一个很高的文化 平台。无论是物质文化领域里的稻作文化、水利文 化、丝绸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手工艺文化乃至 饮食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昆曲、评弹、医 学、教育、文学出版以及书法绘画等等,都达到了当 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近代以来,受“西风东渐”的影 响,环太湖地区又作为一个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率 先吸收和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 思想理念,创造了许多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物质文化 和非物质文化。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环太湖地区也涌现了一大 批志士仁人和文化巨匠,他们犹如璀璨的明星,不仅 在那个时代大放光芒,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为这个地区秀丽的田园和山水增添了许多人 文要素,进而转化为丰厚的文化资源。 既然在文化方面有着如此坚实的基础,就理应 在未来的发展中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好这方面的资源 和优势。如果说,环太湖地区在农耕文明的历史背景 下,已经创造了“文化太湖”这个品牌,那么,在新的 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的历史条件下,就更应当继续把 这件事情办好,让“文化太湖”这个品牌放出新的光 芒。 其次,因为环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 到了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这个阶段了,理应按照 客观规律办事,乘势而上,把打造“文化太湖”的工作 做好。 发展文化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经济发展 到一定的水平,发展文化便成了一种内在要求。到了 这样的一个阶段,文化的发展不仅将成为经济发展 的有力支撑,而且,其本身也将会通过文化产业的形 态转化为经济,应当说,这是一条客观的规律。例如, 当今一些发达的国家,由文化产业创造出来的财富 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越来越高,这难道不值 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吗?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环太湖地区的各个城市在过 去二十多年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在思考如何着 力发展文化这个问题了,而且已经开始有了实质性的 举措。例如苏州,不仅前几年就提出了“文化苏州”的 口号,而且还为此制定了一个“行动纲领”,以便指导 实践;在无锡,声势浩大地举办了首届“吴文化节”,并 且将连续举办下去;在嘉兴,则举办了“江南文化节”, 等等。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环 太湖地区各城市已开始重视文化,自觉地举起了文化 这面旗帜。这无疑是一种极为可贵的文化觉醒。 再次,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 文明之间不仅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更存在着对话和 交融,环太湖地区理应在我国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 文明对话中担当起这个重要的“角色”,发挥出更好 的作用。 在历史上,以苏州为中心的环太湖地区曾是我国 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个重要窗口和“中转站”。例 如,不管是陆上的“丝绸之路”,还是海上的“丝绸之 路”,其起点都是在环太湖地区,因为这里是我国最重 要的丝绸生产基地。日本人的“和服”其实就是“吴 服”,是从太湖地区传过去的,“和服”上的系带至今还 在沿用吴地的缂丝技术。鉴真东渡是从今天的张家港 市的黄泗浦出发的。郑和下西洋是从太仓的刘家港起 航的。明末清初西方的天文学传人中国以后,吴江人 王锡阐择西t3t ̄_-K而去其短,独立发明计算金星、水 星凌日的方法,并提出精确计算日月食的方法,为中 国近代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清初苏 州的孙云球向利玛窦等西人学习几何物理,并运用到 光学研究上,从而在我国光学仪器制造史上作出了独 特的贡献。在近代“西风东渐”的浪潮中,环太湖地区 更是愈显突出:第一批现代化的民族工业是在这里建 立起来的,第一张中文日报是由这里的吴县人王韬创 办的…… 今天,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得比前人 更好,而“文化太湖”的建设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 事情。 3打造“文化太湖”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快“文化太湖”的建设步伐,至少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任务必须完成: 3.1 必须重视和切实保护好环太湖地区的历史文 化资源 在环太湖地区,不仅有苏州、常州、嘉兴、常熟等 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周庄、同里等水乡古镇,有 陆巷、明月湾等古村落,而且还有许多古桥、古塔、古 树、古寺庙、古民居,更有难以计数的历史名人留下 来的遗迹以及其他各种文化遗存。其历史文化资源 的数量之多、密度之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 一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第19卷 的。这无疑是我们所拥有的一笔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资源和财富,因为它们是不可 再生的,一旦遭受破坏,就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近些年来,各地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是 必须看到,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性的 破坏也时有发生。因此,目前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环 太湖地区的自然生态的保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文 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只有保护好了,才能谈得 上利用,这是一项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3.2 必须重视和切实发展好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业 如今,旅游已越来越成为人们一项重要的消费 需求,而旅游的初始阶段是观光,然后是休闲,再然 后就是对文化的探寻。不难看出,环太湖地区无疑是 一个绝佳的旅游胜地。因为如前所述,这里的旅游资 源非常丰富,不仅有着淡雅秀丽的山水风光,更有许 许多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相比之下,后者 的价值可能更高一些。 目前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有比较好的基 础,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最突出的是还 不能很好地引导游客来鉴赏和感受太湖文化,或者 说,还没有充分地把非常有特色的太湖文化向人们 展示出来。 为此,首先必须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旅游 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文化的鉴赏和消费,越是有特 色的文化,其旅游的价值越高。其次,必须制定出科 学的文化旅游规划和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线路,以 便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太湖文化。再次要建立一支高 素质的文化导游队伍,因为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让游 客更好地了解太湖和品味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最后, 要面向全世界的旅游市场,做好太湖文化的宣传和 推介工作。 总之,一定要大力发展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业,这 不仅可以使旅游成为本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 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更好地扩大太湖文 化的影响。 3-3 必须重视和切实利用好现代化的传媒手段 环太湖地区应当重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和传播 手段,将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供国内外游客 消费的文化产品,这是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更为重 要的一种形式,也是开展文明对话、扩大吴文化以及 整个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影响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一定 一18一 的效果。例如,前几年苏州电视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 “苏园六纪”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是,必须看到, 这仅仅是开始,还没有真正地破题,我们应当从现在 开始,更加自觉地把这方面的事情办好。如前所述, 在环太湖地区拥有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个 园林就是一个舞台,一座古塔就有一段神话,一个名 人就有一个故事,从一座古民居就可能透视出一个 名人家族的兴衰。就这一点而言,环太湖地区实在是 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可惜的是,至 今还开发甚少。与之相反的是,美国人没有多少深厚 的历史文化,但他们把“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壮故 事拍成了电影大片,从中获得了巨额财富,甚至,还 居然把中国花木兰的故事拿了过去,制成卡通片,亦 赚了不少钱。我们为什么不能将环太湖地区的文化 资源转换成文化产品并推向市场呢? 3.4必须重视和切实抓好当代的文化建设和艺术 创造 保护并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固然重要,但 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新的文 化,这是打造“文化太湖”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前 述,历史上环太湖地区的文化生产力水平是相当高 的,所以才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化。今天,我们应当 继承优秀传统,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一些。 为此,必须有组织地进行文化建设,例如,要拍 摄一部电影或一个电视系列片,须有一个权威的组 织的关心和支持,而文化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往 往是要依靠个人的才气和灵感的。在环太湖地区,是 有这方面基因的,不乏这样的人才的。应当自觉地给 予关心和支持,为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有利于文化 创造的环境和条件。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 做了,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 出现。 4环太湖地区应当为打造“文化太湖”共同作出 努力 首先,关于“文化太湖”建设总体构想的提出和 发展规划的制定问题。必须指出,各个城市完全可以 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打造“文化太湖”中各自有 所作为,但是,要有一个总的规划,以便更好地指导 实践。 总体规划的制定应当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 要科学和符合实际;第二,要有长远眼光,所谓“富规 划,穷实施”,说的就是要有长远考虑,而在具体实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苏简亚:论打造“文化太湖” 的时候可以量力而行;第三,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的 利益。 在文化方面更是一块人才高地。但是,从打造“文化 太湖”的客观需要来看,其人才又是非常缺乏的,尤 其是缺乏高层次的文化人才和能够善于应对国内外 文化市场的文化经营人才。而对于打造“文化太湖” 来说,这两个方面的人才又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他 其次,关于“文化太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今后 的效益回报问题。“文化太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 程,是一个项目,其中又包含着若干小的项目,所需 的资金量很大。那么,如何筹集这笔巨额资金呢? 这里可分为几种情况:其一,完全应当由政府投 们,就不可能生产出质量高、有影响的文化产品,或 者即使有了这样的产品也不可能迅速地推向市场。 第五,关于充分发挥好现有几个重要的文化建设 入的。例如,有关文化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所需的资金 以及某些事业性项目的建设资金等,应由各地各级 和活动平台作用的问题。目前,经过中央批准,我们已 政府列入财政支出。其二,某些项目也许今后要实行 经有了国家级的“中国太湖文化论坛”和国家级的“太 企业化管理,需企业自负盈亏,但是在其起步的时 湖旅游度假区”这样两个大的平台,这是中央对我们 候,需要政府支持或资金垫付的,政府财政也应当大 这个地区的支持和关怀,也是我们打造“文化太湖”的 力支持。其三,完全是通过公司化运作的项目,其资 最宝贵的资源。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全力以 金应当由投资者通过资金市场去筹集。 赴地把文化论坛办好,把旅游度假区办出成效来。与 第三,关于如何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问题。从未 此同时,笔者认为,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向中央申请建 来发展的大趋势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打造“文 立太湖国家文化公园,如能获得批准的话,那么,无疑 化太湖”,就必须在环太湖这个区域里大力发展文化 将会使“文化太湖”建设具有更好的政策环境,从而能 产业;只有依靠一个相当大的文化产业群的支撑,才 够更快地把“文化太湖”打造好,更充分地发挥出它的 有可能打造出“文化太湖”这个巨大的文化生产基地 效益来。并且还可以凭借“文化太湖”这个平台和窗 和文化展示平台。 口,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使我们在与世界 第四,关于培养和引进文化经营方面的人才问 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也是符 题。发展经济需要人才,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也需要 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 人才。毫无疑问,环太湖地区的人才资源是丰厚的, (责任编辑:毕士奎) On Creating a Cultural Atmosphere around the Taihu Lake SU Jian—ya 、 (Suzho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Suzhou 2 1 5 1 04,China) Abstract:Creating a culturla atmosphere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la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protec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ound the Taihu Lake, develop tourism in this region,and use modern media or modem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o transform the culturla resources around the Taihu Lake into consumptive cultural products.In order to creat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in this region,cities and towns around the Taihu Lake should cooperate wiht each other, achieving a more impo ̄ant position in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across the world. Key words:culture around the Taihu Lake;developing strategy 一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