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利用教材文本进行作文片段训练的有效途径

来源:伴沃教育
新校吲理论 XjI1XiaoYHal】IjI Lln 读写指导 浅谈利用教材文本进行作文片段训练的有效途径 余如林 (瑞安市罗凤中学,浙江一温州325204) 直以来,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 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 文采。如学了《土地的誓言》可以仿照课文第一段第60页第一 行起给出的例句内容,以“童年的美好时光”为中心,采用“当我 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 空话长篇累牍,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 吟,矫揉造作等等。对于这些普遍现象,语文教师一是“不作 为”,作文教学几乎淡化、虚化,作文课形同虚设,每次作文随便 布置几个作文题目,“靠天收”、“放羊式”的任由学生去“发展”, 等学生交上作文再写些不痛不痒的评语,即算是完成了作文教 学任务;二是“乱作为”,提供的所谓写作技巧,大多泛泛而谈, 不能引导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片段作文”环节可以改变作文教学的无序的现状。要解决 学生作文写作问题,需要在平时加强片段作文的训练,以片断 写作训练为抓手和突破口,分解写作训练难度,各个击破写作 难关,再组合成篇章结构,实现写作训练便捷和最优化,提高写 作训练效率。 一、对课文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 片段训练可与课文教学同步进行,补写结尾,拓展延伸,模 仿、化用、借鉴,形式灵活多样。学了《皇帝的新装》之后,可以让 学生写写皇帝游行大典之后;学完《喂——出来》,要求学生将 小说结尾续写下去;学了我的《第一本书》文中的人物,除了 “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 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可以从中任选一个,在课 文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学了《邓 稼先》,要求学生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扩写邓稼先在蓬断 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下属时悲伤的心情;学完《在沙漠中 心》,可以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将描写“我”的文字,对应地改 写成对当时客观环境的描写。 二、仿写课文旬段 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 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玩味语言时,抓住 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 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 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优美的句子。比如 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仿照文章第二自然段的“不 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写一段话。内容可以 是回忆在幼儿园里玩的游戏,也可以是小学升入初中后的见 闻、集市见闻的情影、下课十分钟所见、在校园图书馆所见,还 可以是回忆小学时捉泥鳅、捉鱼虾的情景等生活片断。 -168・靓校园’ 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我想起……;我想起……”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 段话。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字数在 60—100字。通过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表达 一种强烈感情,而且增强作文的文采。 可以仿课文首尾变言重复照应。宗璞《紫藤萝瀑布》开头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 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张晓风《行道树》开头“我们是一 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 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种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很简略,但都 紧扣题旨,可以让学生就开头和结尾进行片段作文。 三、人物素描 1.外貌描写 (1)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 下,从主要特征到次要特征 《音乐巨人贝多芬》6~9段,不但从远到近、由上到下对贝 多芬的肖像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 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 界。让学生明白肖像描写既要有一定的描写顺序,还有抓住人 物的个性特征,做到以形传神。 (2)抓住人物特点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藤野先生》中鲁迅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的“大辫子”,这一 外貌特征,把一群胸无救国之志,生活糜烂庸俗的“清国留学 生”描绘得入木三分。要求学生抓住外貌特征,运用肖像描写表 现人物的慈祥、狡猾、冷酷、刚强、天真、文静等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 (1)将动作分解,用准确的动词将一系列动作连贯成文 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要具体、细致入微 地描摹出来,要把一个大动作细化成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 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展开描写。朱自 清的《背影》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就通过具体的“攀”“缩”“倾”表 现出来。可以观看视频进行人物的动作描写,可以让学生就某 一位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 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可以观察某位同学擦黑板的 201 1年6月 总第213期 过程,等等。 (2)选用典型动作,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的“攥”“舒”“缩”“揣”等几个动词, 包含着丰富的讽刺意味,揭示出他贪财而又虚伪的性格特征。 屠户见财心喜,但又不能不推让,“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 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范进当真收回,使已经到手的银子 又失去了。所以,他推让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 利,是慢吞吞地“舒”过来。一“攥”一“舒”,活画出他口是心非的 读写指导 景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按照方位由远到近写,由 上到下等顺序,也可以按照逻辑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 由概括到具体等顺序写,还可按照时间由春到东,由早到晚等。 《济南的冬天》中对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片段就是按照“山 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2.运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使文章更加细腻传神 用视觉,可以察形观色巧描绘,使人如见其状,历历在目; 用嗅觉,可以吞芬吐芳妙描摹,使人如闻其馨,沁人心鼻;用味 嘴脸。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动作又做得那么 快,跟“舒过来”截然不同,是“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 揣”。一“缩”一“揣”将其贪图钱财的小人相展示得淋漓尽致、惟 妙惟肖。 3.心理描写 (1)内心独自法 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就能反映 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 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在内心独自前可加 “想”,“心里说”等类似的词。《皇帝的新装》中抓住老大臣衰朽 的特点,写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生怕对自己不利,老大臣说 假话。这些心理描写,把他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致。 (2)梦境和幻觉描写法 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 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 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 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 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 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 绘当时自己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3)景物烘托法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 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 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 心情。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因而对声音、光线 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 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四、美景描绘 1.安排好写景的顺序,做到美而有序,层次分明 写景做到繁而不乱,美而有序,就必须合理安排写景顺序。 写景顺序的安排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较好的的表现 觉,可以含英咀华泼浓墨,使人如品香茗,秀色可餐;用听觉,可 以聆听妙音精绘画,使人如雷贯耳,余音绕梁;用触觉,可以身 临其境细体会,使人如影随形,真实可亲。 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风时,就是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 角度突出春风和煦与清新的特征。文章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 和煦,再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 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作者从不同感觉写来,把难以捉摸的无 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作者在 文中描写春花的那段文字,阅读时也不难发现,同样是从视觉、 听觉、味觉等多个角度描绘春花竞放景象的。多种感官的感受 勾连映衬,烘托渲染,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动写活,写出了百花 争春的“形”和“神”,画面立体感很强。 3.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写景生动形象 要写好景物还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 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 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 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 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 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4.情景交融,使文章更加含蓄感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色描写和情感描述是写景文章的 两大支柱,缺少感情的景物描写未免呆板与单调。要想所写 的景物有强大的感染力,在观景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 受,这样写出的景物采会神采飞扬,与众不同。在描写景物时 要注入感情色彩,把主观感情投射到景物上,要写出特定心 境下看到的景色,任何好的景物描写都是心灵的感悟,思绪 的升华。《紫藤萝瀑布》中第二段对紫藤萝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强烈的喜爱之情。《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悲 凉的心情。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个“积水成渊”的过程,教师 应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的 发展,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刻画人物、环境描写等专项作文指导 及训练,在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再进行综合训练,恰当地将两者 结合起来,必然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起到事半功倍 的成效。 ・1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