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 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来源:伴沃教育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第二课时(出示课件12)

教学目标:

1.学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以好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

了上节课的内容,解课文内容。

又和上节课的教学自然地衔接在一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起。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 刻?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研读重点语句理解(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

课文内容。 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 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 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理(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上发表自己的看“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

法。 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1 / 4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连一连。

kào dào shěn sù shǎng yuè

悦 晌 肃 审 倒 靠 二、补充词语。

( )地看 ( )地画 ( )地说

三、对老师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②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参考答案 一、

kào dào shěn sù shǎng yuè

悦 晌 肃 审 倒 靠 二、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和颜悦色 三、②

板书设计:

我 杨桃 五角星 终生难忘 画杨桃 老师 审视 教诲 【课后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比中理解。

老师的态度前后对比、学生的态度前后对比,在对比中感悟“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对比、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

2 / 4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二、质疑在先,引读中思考

课堂上,汪涵的一个问题“学生后来为什么吞吞吐吐的说话”打开了教学的思路,顺着学生的疑问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

一、读拼音,写词语。 tú huà shàng kè bǎi fàng zuò wèi jiāo gěi yī yè qiǎng zhe xī hā 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处前后态度的对比,继而引发老师的态度对比,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1.仿写词语。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和颜悦色(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根本----( ) 平时-----( ) 认认真真-----( ) 审视-----( ) 三、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老师和颜悦色地对我们说:“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杨桃,和你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 / 4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句子的意思不变。 ( )看的角度不同,( )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3.老师的话里蕴含的道理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吗?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关作者这样的经历呢?简单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一、图画 上课 摆放 座位 交给 一页 抢着 嘻哈 二、本来 平常 仔仔细细 注视

三、妈妈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

父亲的教诲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间。

四、1.示例:愁眉苦脸 眉开眼笑 2.因为 所以 3.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五、示例: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从正面看看到的是“日”字形,从上面看是“口”字形。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