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专题培训

来源:伴沃教育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专题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专题培训

通过对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分析^p 发现: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 80 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 50 的为救援人员。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5.1

救援方式

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作业人员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效率(图 5-1a)。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1.非进入式救援

非进入式救援(图 5-1b)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 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的一种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 2 个条件:

第 1 页 共 9 页

(1)

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

(2)

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2.进入式救援

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进入式救援(图 5-1c)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

实施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同时,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确保能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若救援人员未得到足够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a)自救

(b)非进入式 (c)进入式图 5-1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

第 2 页 共 9 页

5.2

应急救援装备配置

应急救援装备是开展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主要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图 5-2a)、大功率机械通风设备(图 5-2b)、照明工具(图5-2c)、通讯设备(图 5-2d)、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图 5-2e)或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图 5-2f)、安全帽(图 5-2g)、全身式安全带(图 5-2h)、安全绳(图 5-2i)、有限空间进出及救援系统(图 5-2j、图 5-2k、图 5-2l)等。上述装备与此前介绍的作业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并无区别,发生事故后,作业配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符合应急救援装备要求时,可用于应急救援。

(a)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b)大功率机械通风设备 ( c )照明工具

(d)通讯设备 (e)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f )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g)安全帽 (h)全身式安全带 (i)安全绳

(j)三脚架救援系统(垂直方向)

(k)侧边进入系统(水平方向)

(l)便携式吊杆系统(水平/垂直方向)

第 3 页 共 9 页

图 5-2 应急救援装备

5.3

救援注意事项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 在分析^p 事发有限空间环境危害控制情况、应急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及现场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判断可否采取自主救援以及采取何种救援方式。

若现场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或进入式救援,并确保救援人员人身安全;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及时拨打 119 和 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行施救。

受困人员脱离有限空间后,应迅速被转移至安全、空气新鲜处,进行正确、有效的现场救护,以挽救人员生命,减轻伤害。

湖南天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目的

为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故及环境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依据

第 4 页 共 9 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长沙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 3 有限空间的分类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3.1有限空间分类

3.1.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冷藏车、水塔、水箱、反应塔、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3.1.2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实验室、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3.1.3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污水池、下水道、沟、井、池、地下电缆沟等。 3.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类

3.2.1缺氧危险作业环境:是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的环境。

3.2.2有害有毒危险作业环境:存在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 3.3公司主要危险数量种类

公司有限空间主要包括储罐、水箱、锅炉、压力容器、冷库、下水道、沟、井、污水处理池等7类有限空间。 3.4主要危险特性

第 5 页 共 9 页

储罐、水箱、锅炉、压力容器、冷库、下水道、沟、井等清洗过程中易对作业人员造成窒息的危害。

污水处理池易生产沼气,各池在施工、维修、清污过程中,易对作业人员造

1 成中毒、窒息的危害。

4 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的范围及后果

4.1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有:

(1)中毒事故

(2)缺氧窒息事故

4.2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的范围及后果有: 4.2.1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4.2.2缺氧窒息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5 抢险救援

第 6 页 共 9 页

5.1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p 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5.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5.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5.4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5.5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5.6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5.7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5.8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 5.9伤员现场救护 5.9.1中毒急救

第 7 页 共 9 页

2 (1)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3)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5.9.2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2)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

(打120电话)。

(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6 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6.1先检测,后进入。

6.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6.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6.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第 8 页 共 9 页

6.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6.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 6.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6.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6.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6.10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指挥中心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好厉害!

不错!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