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域文化元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适应和传承——以盐城为例

来源:伴沃教育
2016年第6期

D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128期

01:10. 16335/j. cnki. issnl672-2604. 2016. 06. 013

地域文化元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适应和传承

-----以盐城为例

朱飞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同时对地域文化元素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域文化元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适应和有效传承,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经济、文化的优势,提高城市竞争力。阐述盐城地 域文化元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适应和传承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盐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盐城;地域文化元素;新型城镇化;文化传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2604(2016)06 -0045 -04

我国政府在2012年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 领,加快各市区地域文化建设规划”的重要决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 势,同时对地域文化元素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非常重 要的意义。地域文化元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 适应和有效传承,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经济、文化的 优势,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会议将 文化建设归为“五位一体”布局的基本要素之一,充 分体现了文化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地域文 化元素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包含 地域文化元素的城镇化建设缺乏完整性与平衡性, 城市发展也无法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盐城是因盐而闻名的古老城镇,有着悠久的历 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城 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 盐城市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域文化元素的适 应和传承对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实质性的 意义。

被誉为“盐渎宝地”。从汉朝的“盐渎县”变为现在 的盐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盐城承载了历代 文化的变迁,并通过与时倶进的革新,让“海盐文 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盐城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是我国东南沿海最 重要的产盐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海盐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交通便利,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浓厚的文化底蕴使盐城 地域文化元素呈现多样化,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保 障;盐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不少名人为盐城文化 的延续和传承创下奇迹。

(二)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由来

早在西汉时期,盐城人民就开始重视盐的生 产,建立多个煮盐亭场,以扩大盐的生产规模,这标 志着海盐文化进入起步阶段,体现的是人们艰苦奋 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 人们意识到技术对提高盐产量的重要性,开始通过 改进生产技术和完善炼盐设备来提高盐的生产总 量,这标志着海盐文化进入发展阶段,盐城的科技 文明在这一时期充分体现。从古至今,盐城历经了 无数次移民大迁移,外来文化影响着盐城固有的文 化元素,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成为当地民俗文化

一、盐城的地域文化元素

(一)盐城地域文化简介

盐城早在汉朝就因具有丰富盐产资源而闻名,

收稿日期:2016 -06 -10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合作路径研究

(15ZHC002)作者简介:朱飞(1986—),男,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45 —

的特色,使盐城地域文化元素变得多姿多彩。

(三) 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内容

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内容主要包括红色文化、 银色文化、绿色文化,这三种文化为盐城城镇化发 展规划构建了华美蓝图。

1. 红色文化

在抗日战争时期,盐城作为抗战根据地,见证 了革命烈士挥洒热血、精忠报国的瞬间,见证了抗 战同胞们团结一心、视死如归的作战决心,见证了 抗战队伍奋勇杀敌、赢得胜利的激动时刻,这些鼓 舞中华儿女的红色历史文化永远珍藏在这座古城。 人们建立各种纪念馆、纪念碑、抗战旧址来纪念革 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盐城成为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 景点之一。

2. 银色文化

所谓银色文化,就是指盐城的海盐文化。从西 汉时期的“盐都”到现在的著名海盐城市,盐城历经 两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仍保留着特色古典的银色文 化痕迹。其中,西溪古镇是最具代表性的海盐文化 古迹之一。范公范仲淹曾赞盐城为出大人物的风 水宝地,并留下不少关于盐城的诗篇佳作,这为盐 城的银色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此外,海盐提炼技 术的革新、当地盐民人文风情和民间文化等也是盐 城银色文化的主要元素。3. 绿色文化

盐城地处东部沿海,海岸线宽广,地势平坦,有 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目前,盐城拥有亚洲面积 最大的湿地区域,区域内生活着各种世界珍稀物 种,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我国珍禽和麋鹿自然保护 区都设立在盐城,为国内外生物学家研究各类珍禽 和麋鹿提供了固定的场所。此外,盐城每年都吸引 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一睹丹顶鹤 的风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旅游文化的 发展。

(四) 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影响

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多元化在促进城市经济 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规划方面有着深远影响。首先, 多元化的地域文化能够凸显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魅 力指数。城市的绿化现状、环境规划所展现的是城 市的外在形象,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底蕴、文化元素 特色则是城市内在魅力、人文内涵的主要体现。其 次,地域文化元素的传承是城镇化规划的核心内容 之一。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体系是在历史沉淀和 观念革新中形成的,在规范当地人民行为举止、树

—46 —

立良好道德观、维持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人们拥有健康、积极 的人生观,使政府的相关政策在盐城得以高效执 行,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

二、盐城地域文化元素在新型 城镇化进程中适应和传承的现状

(一) 盐城新型城镇化进程简介

盐城新型城镇化建设遵循“一核三轴多节点” 的结构布局原则。其中,“一核”是指以大市区作为 核心发展区域,“三轴”是指沿路、沿海、沿线,海运、 陆运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统筹发展,“多节点”是指 各镇与农村社区统一发展。此外,在新型城镇化建 设过程中,还要巩固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以支 持城镇化建设。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在盐城政府的 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相信在不 久的将来,盐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会按时或者提前实 现目标,让人们真正享受到城镇化建设的福利。

(二) 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适应现状

海盐文化是盐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也是 盐城地域文化的根源,体现的是盐民坚强不息、奋 勇拼搏的精神。追溯到宋代,朝廷规定所有以盐业 为生的盐商世代都不能改行,这为盐业生生不息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勤劳的盐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 一个个历史奇迹,将盐城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 造盐基地。盐城是有着老革命根据地背景的历史 古城,人们为了緬怀英雄烈士、追忆历史,都来盐城 抗战旧址、革命文化纪念馆等地参观,推动了红色 旅游文化的发展。天然的湿地环境使盐城拥有丰 富的珍稀物种,绿色文化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依 存、相互适应,成为当地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三) 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传承现状

盐城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对历史 的尊重和对革命先驱的敬仰。盐城政府保留革命 根据地遗址,修建英雄纪念碑,緬怀革命先烈;建造 纪念馆,用以珍藏革命英雄遗留下来的珍贵纪念 物;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学习革命者坚强 不屈的精神,使学生充分了解盐城特色红色文化, 并让红色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和发扬。对于银色文 化的传承,政府开放政策,发展经济,为制盐业的发 展提供经济基础;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盐量,鼓励 盐民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崛起,将艰苦奋斗的 精神有效传承,打造盐城特色银色文化。此外,政 府定期维护和修缮西溪古镇等景区的特色古建筑,

让盐城银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延续。盐城绿色 文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有效传承,自然保护 区和珍禽物种特研基地的建立,促进了旅游文化的 发展。

三、盐城地域文化元素在新型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城市文化元素模糊

党的十八大会议将城镇化建设提上日程,全国 各地都掀起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盐城通过优 化城镇化建设结构,按照“一核、三轴、多支点”的布 局原则,加快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 的步伐。然而,在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 过程中,忽视了城市元素的能动作用,没有将文化 元素融入城镇化建设,使得城镇化建设与其他地区 规划战略大同小异,没有凸显地域文化的主要特色 与文化优势,使盐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色 元素。

(二) 地域文化利用不足

红色文化、银色文化、绿色文化是盐城地域文 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内涵丰富、涵盖范围广泛,是 盐城文化的主要特点。目前,尽管对相关文化资源 进行了开发,但是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够,盐城的地 域文化资源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和利用价值。例 如,盐城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湿地,珍禽种类成千 上万,其中著名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也栖息在 盐城湿地,这为绿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规划力度,完善盐 城交通体系,规范道路建设,从而有效促进盐城旅 游产业的发展。此外,人文风俗和美食文化也是盐 城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招商引资的潜力项目,政府 应加强对该类文化的有效宣传。

(三) 文化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城市都把发展的重 心放在经济的增长上,各地区争先恐后地完善经济 体系结构,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物 质基础。盐城为改善经济现状,提高人们的经济收 入,加快小康生活的建设步伐,坚持走以工业为主 的发展道路,制盐工业技术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虽然以工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保障了海盐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但是海盐文化只是盐城地域文化的一部 分,地域文化的单项发展违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 原则,使文化与城市的发展不能协调统一。注重地 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将盐城红色文化、银色文化、

绿色文化与城市规划统筹发展才是新型城镇化建 设的重要目标。

四、盐城地域文化元素适应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一) 宣传盐城地域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加 强对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政府减轻财政压力。首先, 要将盐城地域文化元素有效整合,推广能够凸显盐 城特色的品牌文化,并对品牌文化进行高效宣传。 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的方式吸引更 多游客前来参观,让参观者亲身体验湿地风貌,感 受当地特色品牌文化,品味盐民人文风情。这种方 式不但能够带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将 盐城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游客推广出去。此外,通过 网络等媒介也可以将盐城地域品牌文化快速传播。 其次,提高当地居民的人文素养是建立地域品牌文 化的前提。居民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城市进步和发 展的不竭动力,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创造出高水准 的品牌文化。

(二) 挖掘盐城地域文化内涵

盐城的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大 限度地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资源优 势,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绿 色文化、银色文化是盐城地域文化的主体,三种特 色文化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红色文化的内涵 主要是弘扬革命精神,对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 意;绿色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提高绿色生态环保意 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促 进经济、交通等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银色文化的 内涵主要是继承海盐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 斗的精神,保护海盐文化旧址的完整性。只有深度 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了解地域文化对城 市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使城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整 合化一、和谐发展。

(三) 建立盐城城市文化特区

文化特区的建立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 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盐城可以通过建立文化特区 来对地域文化进行统一保护和规划。盐城地域文 化主要包括红色(革命)文化、绿色(湿地)文化、银 色(海盐)文化三个方面,政府可以在特定的地区建 立三类文化特区,聘请专业人士合理规划文化特区 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高效统一管理。

—47 —

通过建立城市文化特区,使特色文化不断传承和发 扬,并充分发挥文化特区的优势,促进新型城镇化、 经济一体化、居民生活小康化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各地政府在大力规划新型城镇化 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新 型城镇化的规划者要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内涵和 特色,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找出当地地域文化元素 在适应和传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从而 分析总结出地域文化元素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 有效对策。政府可以通过宣传盐城地域文化品牌 来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提高城市知名度;深度挖掘 地域文化内涵,将文化内涵融入城镇化建设过程; 建立城市文化特区,将地域特色文化统一规划管 理,使地域文化元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效传 承和延续。

[J].小城镇建设,2012(12).

[4 ]李浩,王婷琳.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研究

[J].城市规划学刊,2012(6).

[5] 董向平.新农村视域下的村庄风貌规划研究[].安徽农

J

业科学,2012(26).

[6] 冉茂梅,罗培蒂.田园城市理念对我国土地利用的启示

[J].四川建筑,2012(4).

[7] 秦晓微,朱天舒.韩国新村运动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之

比较[J].学术交流,2012(7).

[8] 王迪友,周燕.小城镇风貌特色的营造研究——

(11).

以剑阁

县张王乡集镇风貌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 [9] 朱彬,马晓冬.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与类型划

分[J].人文地理,2011(4).

[10] 屠凤娜.天津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未

来与发展,2015(11).

[11 ]中国逾九成城市“亚健康”普遍存在十大问题[J].

城市规划通讯,2015(19).

[12]陈恭.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格局的总体形态及其实

现路径——

“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格局”专题研讨

会综述[J].科学发展,2015(11).

[13 ]舒文琼.智慧城市建设:技术为先还是回归应用? [ J].

通信世界,2015(32).

参考文献:

[1 ]文剑钢,文瀚梓.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问题探讨——以苏

南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

(6).

[2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 ].城市规划学

刊,2013(1).

[3]戴静,洪杰.昆山市保留村庄传统风貌的延续规划研究

[责任编辑:季坤]

Research on the Adaptation and Heritage of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Yancheng

ZHU Fe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05, Jiangsu, 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not only affects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bu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effective inheritanc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ci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heritage of the status quo,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d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in Yancheng. Key words: Yancheng;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new urbanization;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4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