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如何让阳光体育运动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伴沃教育
·教师探讨·

浅析如何让阳光体育运动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钱 睿

【摘要】如何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体育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锻炼学生的体质,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释放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纠正心理缺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阳光体育 班级体育活动 健康成长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战略举措,此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 切实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需要。因此,深入研究“阳光体育”的活动的开展是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的。

中学时期是人生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时期。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体育锻炼以其娱乐性、竞争性、集体性等特点可以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心理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心理问题。下面,我结合我们自己学校的体育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成长中的困惑,预防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统筹规划,科学安排

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主要由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外集体体育锻炼等活动时间组成。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在校时间,统筹安排上好体育课、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集体体育锻炼,结合学校开展的体育星级班级体创建和评比,指导班级和学生科学制定体育活动计划,落实班级、学生体育运动计划,作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形成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特色。

(一)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每周两节开齐上好体育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由教务处负责安排下午第四节课作为体育锻炼时间。

(二)从2011年11月起,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部署为期4月的学生冬季长跑活动。

(三)认真组织好课外集体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落实。班级根据活动计划,班主任负责组织,体育教师指导。

(四)学校坚持每年一次举办中学生体育节。定期组办学生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接力、跳长绳、短绳、丢沙包等学生喜爱的多种多样的阳光体育比赛。

二、利用体育活动特有的环境,协调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它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与孤立,不分学习成绩、不分年龄地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这样一来,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活动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与教师接触多。在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以往上课的多讲而是在学生

一起练习指导。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使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师生双方就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接纳。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体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让学生在阳光体育中学会交际能力

针对于每班的人数以及学生的体质情况不同,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只起到讲解引导导向作用,具体的设施方案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的,也就是让学生间互相讨论学习的实践中进行的。学生根据自己班级情况和人数,由班长和体育委员进行分组活动。那么在活动中时时存在着对某动作技术正确与否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具有直观性、及时性和标准性,而且也是主动性沟通、注意力集中性沟通和信息交流性沟通的典型体现。

三、利用多元主体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是体育教师需要进行认真学习和仔细思考的。正确适宜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自我评价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且敢于面对。在教师的点拨指导和自我心理的暗示下,学生能及时调控自己的参与情况和学习心态,使情绪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减轻、消除因害羞练习失误或害怕而产生的神经和肌肉的紧张程度。这种评价重在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能较好克服学生的胆怯、自卑的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因素。

(二)、相互评价

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是发动学生从各方面互相帮助的一种方法。这种互评,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学生间互相督促、相互帮助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接纳,促使学生心灵思想的碰撞与情感交流,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就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发展交往合作的能力,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育是人才的教育、素质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生命的阳光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出一代具有乐观自信、人际关系良好、意志力坚强、思想上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参考资料】

[1]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陈 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