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 语言积累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可汗问所欲, ______ , ______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2) 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草树知春不久归, ______ 。 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独坐幽篁里, ______ 。深林人不知, ______ 。(王维《竹里馆》) (5)《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英姿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6)《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 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______ (A.持之以恒 B.锲而不舍 C.水滴石穿).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 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ò果。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 果 地壳 ______ 目不 kuī ______ 园 漂 ______ 白 shuò

(2)根据语境,文段中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______ (填序号)。 (3)“仰”在《现代汉语词典》的义项有:①抬头;脸朝上(跟“俯”相对).②敬慕;佩服。③旧时公文用语,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上级对下级表示命令。④依仗;借助。根据语境,文段中的“仰之弥高”中“仰”的意思是 ______ (填序号)。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 名著阅读

(1)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骆驼祥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B.《骆驼祥子》中作者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通俗朴素且又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2)阅读语段,简述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到旧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最普通的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有三次买车的经历: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抠茶里省,积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被大兵抢走。第二次,

第1页,共18页

车还没买上,他的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的命运经历了这样的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4. 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要求:不少于30字)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5. ㈣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①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得其道。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mò):没入水中,指潜水。②涉:趟水过河,徒手过河。③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1)解释加点词。 ①康肃 忿曰 ______ ②康肃笑而 遣之 ______ 然...

③十五而得其 道之 ______ ______ ④见舟而 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 A.以钱覆 其口 见 其发失十中八九 B.乃取一葫芦置 于地 尝射 于家圃 ....C.以钱覆 其口 以 其言试之河 D.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康肃笑 而遣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4)[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______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5)[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6. 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

第2页,共18页

影响也相对减少。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

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于2016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文化部等单位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政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早在西汉时期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完整记载。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2)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判断链接材料中描写的景象属于哪个节气,并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遮映:掩盖,遮蔽).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节日坊市卖稠

u xíng,一种厚的饴糖)、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缓入都门,斜饧(稠饧:chó

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3)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将 “二十四节气”申遗。 7. ㈤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VR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戴上一个特制头盔,你就可以“身临其境”地站在火星上,直观感受这颗星球的奥秘;在房地产交易中,它可以立体呈现公寓房,让买家对室内状况一目了然,而无需每次都去实地看房;它还可以构建一个虚拟机舱,加入飞机颠簸等状况,帮助特定人群减缓飞行恐惧感……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场景,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得以实现。那么,VR到底是什么?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VR,是英文Virtual Reaity的简称,意为虚拟现实。这种新兴技术能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包括数据手套、眼球跟踪装置、超声波头部跟踪器、摄录像设备、语音识别与合成等,生成可交互的、提供沉浸感觉的三维世界。 与3D的“视觉欺骗”不同,VR不仅能让用户完全融入虚拟环境,真假难分,还能捕捉用户的意图、举动,及时进行调整和互动。报告显示,我国的VR潜在用户达2.86亿。预计到2020年,VR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50亿元。

第3页,共18页

VR应用系统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体感输入,通过数据手套、摄像头等捕捉人的手、头等肢体姿态。

二是虚拟三维场景。VR与3D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VR实现了720度全景无死

720度全景,角。即指在水平360度的基础上,增加垂直360度的范围,能看到“天”和“地”的全景。 三是显示与反馈,使用屏幕或投影将虚拟场景显示出来,并通过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等反馈力和运动。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触觉反馈。当使用者玩射击游戏时穿上一件VR护具,它能够模拟出中弹的感觉。

VR主要有六大应用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分别是娱乐社交、医疗保健、销售、

教育、工程设计和军事训练。

总之,VR技术可能会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人类生活,但其长远影响值得慎重研判。一个基本准则应当明确,即避免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混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戴上特制头盔,可以“身临其境”地站在火星上;构建虚拟机舱,可以感受飞机颠簸等状况。这些场景,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得以实现。 B.报告显示,我国的VR潜在用户达2.86亿。预计到2020年,VR市场规模将超过550亿元。

C.VR与3D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VR实现了720度全景无死角,能看到“天”和“地”的全景。

D.VR技术最有意思的是触觉反馈。当使用者玩射击游戏时穿上一件VR护具,它能够模拟出中弹的感觉。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VR”? (3)细读文章,解释说明什么是“VR”?

(4)结合链接材料,谈谈对“VR技术可能会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人类生活,但其长远影响值得慎重研判。”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VR与各行各业的结合,还可能带来一些哲学困惑。如不少家长担心:普

3D游戏,通的2D、甚至连斗地主、打CS都能让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而无暇学习,

更别提VR游戏了!

8. ㈥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最后的背影 张秀超

(1)父亲在我尚没有真正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就离我而去,已经20年了。 (2)父亲走后的多年里,我在生活的海里沉浮飘荡,他不怎么入我的梦,昨日夜里,我忽然见到了他。父亲身穿青袄,坐在地头的榆树下,口中叼着烟袋,我似乎知道他已是隔世之人,问他:“你还好吗?”

(3)“我在那边还种地。”说罢,转头向田里走去,留给我的是若有若无、缥缥缈缈的影子。

(4)我撵他,可腿迈不开步子,叫他,却喊不出声。在惊悸中醒来,秋夜正浓,半轮月儿在天,四边一片寂静。我不能再入睡了。

(5)A 悄声走进书房,默然地坐在书桌前,耳边还想着那句话:我在那边还种地。我的眼里流出泪来,父亲生前的影像便浮现在眼前。

(6)那年,父亲近60岁了,又患了肝病,他骨瘦如柴,虚弱无力。那时,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了,只有刚结婚的小哥同我和父母一起,小哥的媳妇看到父母年老又有病,不能做活,我又读书,觉得同我们一起过是吃亏的,故此,对供我上学是颇不情愿的。父亲为了证明我们仨人不全是吃闲饭的,就硬撑着下地。 (7)那年秋天收土豆,嫂子说忙不过来,执意要我回家收秋,我不敢违拗,只好请假回去,我怕落的功课太多,做活的间隙,看几眼书,哥嫂不愿意了,怨我的心事不在做活上,有气的哥哥抡起鞭子使劲地打那头拉犁的年迈老牛,眼看鞭子就要落到我的身上。 父亲脸色青黄,大口喘着气,他从哥哥的手中夺过鞭子,扶着

第4页,共18页

犁向着地的那头走去,父亲被犁杖带着踉踉跄跄往前跑。瘦削的父亲跑了两垄,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了,此后许久起不了床。

(8)深秋的时候,学校放了几天假,让我们回去拿换季的衣服和准备冬天烧炉子的柴火。

(9)回到家,我的眼里涌动着泪水,我说:“我不想读书了,你也别再受这累了。”

(10)“不算啥,只要我能动,就能供你。”他又说:“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你那么爱读书,学得又好,咋也得把书念下去!” (11)这次上学走的时候,我难以启齿地告诉父亲,学校要交冬天烧炉子的柴火,交钱也行。父亲说,不犯愁,过几天送柴去。初冬一天的下午,父亲来了,他赶着牛车,拉了一车的柴火。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一捆捆从山上扛回来的,他没力气,每次只能背两小捆。老师看父亲吃力的样子,招呼一些男同学,帮助我把车卸了,父亲蹲在墙角,灰黄的脸上挂着感激的笑。

(12)卸完车,父亲让我跟他到镇上去一趟。他送柴火,也把那些草穗拉来了。 (13)到镇上的货站,卖了草穗。我看父亲脸色已冻得发白了,我说去吃碗馄饨,暖暖身子吧。父亲说不用,一会儿就到家了,他把卖草穗的18元钱全给了我,又从青棉袄里襟的小兜子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21元钱,他叮嘱我一定要拿好,并告诉我这钱是悄悄地给我攒下的,不要跟别人说。我的心苍凉而沉重,有说不出的酸楚,我把父亲送出小镇,过了白水桥,就是通往家乡的山路了。

(14)父亲站住了,他说:“你照管好自己,以后遇事要往前想,就总有奔头!”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看我。说罢,他转过身,手牵着牛的缰绳往前走,父亲与黑牛并肩走在空旷的山路上。

(15)寒冬的风呼呼地刮动着,父亲只穿一件黑棉袄,外边没有皮袄大衣之类遮寒,他弓着身子,一只手牵着牛,一只手遮在额前挡风,吃力地往前走。我望着他一步步走远,后来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视线里那凄寒的背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儿,一会儿融进苍茫的暮色里了。 (16)不想,这背影竟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父亲回去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17)B 我那时总觉得,当时的父亲就如淋在深秋田野里的一棵枝枯叶落的老玉米秸,而我就像十月的小阳春里,不合时令茫然冒出来的一株小花。父亲临近生命的大限,而我这颗渴望开花结果的小花,要生存下去,在没有父亲这座山的护佑下,景况该是何等的艰难!

(18)父亲死后不久,我的书就没有办法念下去了,我被命运沉入生活的海中,上下漂浮,受尽了风霜浪打,可在漫长的求索旅途上,眼前总有个影子,耳边总有个声音对我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是这影子这声音使我在任何艰难的境遇下,永不言弃,百折不挠,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目标远行。

(19)生活不辜负我,我终于实现了用文字铸造事业的梦想。

(20)今天,父亲入梦,勾起了我点点滴滴的忆念。可父亲留给我的记忆仍旧是模糊的:他的笑容是模糊的,他的喜怒是模糊的,就连他的面庞似乎都是模糊的; 而留在记忆中最深切的仍是那身着黑衣的、踉跄而凄寒的背影!

(1)细读全文,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简要分析这段话中“我在那边还种地”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A悄声走进书房,默然地坐在书桌前,耳边还想着那句话:我在那边还种地。我的眼里流出泪来,父亲生前的影像便浮现在眼前。

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B句的表达效果。(提示: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

B我那时总觉得,当时的父亲就如淋在深秋田野里的一棵枝枯叶落的老玉米秸,而我就像十月的小阳春里,不合时令茫然冒出来的一株小花。

(3)结合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而留在记忆中最深切的仍是那身着黑衣的、

第5页,共18页

踉跄而凄寒的背影”这句话中的“踉跄而凄寒”? (4)从第(7)段中划线句中你读出了父亲怎样的心情?你又是如何看待此段中“哥嫂”的做法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9. 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写作。成长路上,有许多东西会沉潜在我们的内心。那里,

也许有骄傲有尴尬,有快乐有痛苦,有感悟有沉思。那也许是一个表情,也许是一种声音,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幕场景……

请以“那 ______ ,我永远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注意:

(1)横线上可填“目光、枫叶、小路、伤痕、风铃声”等。 (2)要有真情实感,字数600以上。 (3)不得 抄上面这段话和这份试卷中的其他内容。 袭..

第6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百般红

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弹琴复长啸;明月来相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解析】

(1)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易错字:驰) (2)谁家玉笛暗飞声 何人不起故园情(易错字:玉笛) (3)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易错字:芳菲、榆荚) (4)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易错字:啸) (5)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易错字:戎) (6)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易错字:勋)

本题考查古诗句的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上下句和题干要求,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

古诗句背诵是中考考点之一,平时要背过所学的古诗文,还要做到能正确书写,理解意蕴.

o;窥;piǎo;硕;B;① 2.【答案】B;qià【解析】

(1)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答题,注意同音字的辨析,多音字的辨析,o 还读“ ké”; 如qià

(2)解答此题,除结合词义外,要结合读来确认,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解答本题;

(3)解答此题,要理解所有义项,结合语境再辨析,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 可选①;

答案:

o、 窥、 piǎo、 硕; (1)qià (2)B (3)①

第7页,共18页

此题属综合读写题,(1)基础知识题; (2)词义辨析题;(3)阅读理解题. 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不同题型的具体要求去做. 3.【答案】C

【解析】

(1)C项错误,《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内容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明确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他为了安葬虎妞被迫卖掉了车. 答案: (1)C

(2)示例: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他为了安葬虎妞被迫卖掉了车.

本题要结合名著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名著内容进行积累,包括名著的作者、人物、故事情节.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熟悉名著的中的重要人物,了解名著中的重点情节.

4.【答案】(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示例: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答案:

(1)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示例: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解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第8页,共18页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叙述的事情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5.【答案】气愤的样子;打发;道理,规律,技巧;害怕;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

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陈尧咨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 ②句意: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③句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道:道理,规律,技巧 ④句意:看见来船依然害怕.畏:害怕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其:它的;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其:他

B句意: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于:在;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于:在

C句意: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其:它的;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其:他们的

D句意: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而:表转折;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而:表修饰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

第9页,共18页

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以:用

句意: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②重点词有:求道:追求大道

句意: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1)①气愤的样子 ②打发 ③道理,规律,技巧 ④害怕 (2)B

(3)①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②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每空(1分),共3分) (5)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表述完整、意对即可得分,2分) 参考译文:【甲】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第10页,共18页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以”的用法:

①无从致书以观(以:表目的,来)

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以:凭借) ③计日以还(以:表修饰) ④扶苏以数谏故(以:因为) ⑤以钱覆其口(以:用) ⑥以为妙绝(以:认为) 6.【答案】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材料一中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可知,中国人制定二十四节气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并没有要改造的意思,故选C. (2)本题考查从文本中筛选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提到在清明节会有扫墓、踏青和插花戴柳的习俗.【链接材料】里“芳树”“杨柳杂花”“梨花”“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描绘了春天郊游踏青的场景;“皆出城上坟”印证了扫墓的习俗,可知材料二中的节气是清明.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

第11页,共18页

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可得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可得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二中的“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可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有积极的意义.根据材料三中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可得有助于扩大影响,加强保护度.据此分析可作答. 答案:

(1)C(2分)

(2)清明(节).【材料二】中提到在清明节会有扫墓、踏青和插花戴柳的习俗.【链接材料】里“芳树”“杨柳杂花”“梨花”“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描绘了春天郊游踏青的场景;“皆出城上坟”印证了扫墓的习俗.(判断(1分),结合【材料二】(1分),结合【链接材料】(1分),共3分) (3)①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②历史悠久.③对现代人有积极意义.④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增强保护力度.(每个要点(1分),共4分)

材料一所写为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节气的记载.材料二所写为节气对现代人还有什么意义.材料三所写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所带来的好处.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B

【解析】

(1)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说明文后辨析和信息筛选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按照“确定区间--抓关键词--抓关键句--整合比较”的过程,把选项和原文逐个对

第12页,共18页

比.我国的VR潜在用户达2.86亿.预计到2020年,VR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50亿元,不是将要超过550亿元. 故选:B

(2)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即:VR的定义,VR的应用系统,VR应用领域.

(3)本题考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的能力.某个概念的定义一般由特征和本质属性组成.VR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新兴技术.特征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生成可交互的、提供沉浸感觉的三维世界.据此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学习经历来谈即可,做到言之有理.示例:VR能生成可交互,提供沉浸感觉,使用户完全融入虚拟环境,可用于娱乐,医疗,教育等方面,能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人类生活.但是由于其真假难分,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其长远影响要慎重研判. 答案:

(1)B (3分)

(2)作者从VR的定义、VR的应用系统、VR应用领域等三个方面来介绍“VR”.(每点(1分),语言表述(1分),共4分)

(3)VR,意为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生成可交互的、提供沉浸感觉的三维世界的新兴技术.(3分) (提示:结合原文和链接,谈到VR的利与弊即可.共4分)

(4)示例:VR能生成可交互,提供亲浸感觉,是用户完全融入虚拟环境,可用于娱乐,医疗,教育等方面,能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人类生活.但是由于其真假难分,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其长远影响要慎重研判. 文章由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出说明对象“VR”,接着介绍了什么是“VR”,VR

第13页,共18页

应用系统的组成以及VR应用的领域.

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动“情”动人.②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③合情合理.感悟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④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8.【答案】(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找出事件,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全文共写了父亲的三件事: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在田里干活;为了我上学上山砍柴、送柴到校;把采草穗卖的钱以及私攒的钱悄悄给我. (2)①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一个“还”,引出了我对父亲以往与种地相关的往事的回忆,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同时也交代了父亲的身份,是一个平凡的农夫.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父亲比作是“一棵枝枯叶落的老玉米秸”,把“我”比作是“十月茫然冒出来的一株小花”,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和我需要呵护,表现了父亲对“我”的重要.

(3)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文内容来判断.

“踉跄”是因为父亲年老又身患重病而走路不稳;“凄寒”是因为当时父亲衣服单薄.这都表现了父亲生活的艰辛.

(4)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与阅读感悟的表达.

那时父亲已经得病不能干活,但他还撑着干活,是因为对小哥的作法不满意.对待哥嫂的这种做法,很明显我们应持否定的态度,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亲情比金钱更可贵”来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在田里干活;②为了我上学上山砍柴、送柴到校;③把采草穗卖的钱以及私攒的钱悄悄给我.(每点(2分),共6分)

(2)①前后呼应(1分)、为后文父亲田里劳作做铺垫(1分)、(交代父亲身份)体现了父亲坚韧的性格.(1分) ②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1分),把父亲比作是“一棵枝枯叶落的老玉米秸”,把“我”比作是“十月茫然冒出来的一株小花”,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和带给“我”的温暖,体现了父亲对“我”的重要,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分)

(3)踉跄:父亲年老又身患重病(1分),凄寒:父亲衣服单薄,生活艰辛(1分).体现了父亲生活的艰辛凄凉和女儿怀念父亲时的心酸.(2分)

(4)气愤(2分).哥嫂这种做法不对(1分),因为“亲情比金钱更可贵”,我们怎么能因为这一点点的困难,就全盘否定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这种行为是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的.如果哥哥对我们都好,以后他有困难我当然会感激他,帮助他. 【解析】

第14页,共18页

这是一篇读来令人潸然泪下的文章,文章以梦境引起对父亲的回忆,然后具体回忆父亲生前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在田里干活;为了我上学上山砍柴、送柴到校;把采草穗卖的钱以及私攒的钱悄悄给我三件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句子表达效果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9.【答案】目光

【解析】

【例文】

那目光,我永远的记忆

转过身,回望着自己走过的路,无论是欢笑、艰苦,总有那么一个人陪伴着我前行,是她唠叨的话语,是她不停的操劳,是她默默鼓励的目光,让我想要前行,让我想要她安心,让我想到不为她丢脸.

陪伴着我的人,是那位生我养我,为我洗衣服做饭干家务活而从没有怨言的妈妈!我原先年少无知,曾一度认为,写在纸上和登在书上的母爱有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多么的令人感动,可写在生活中的母爱,不过是如此的渺小,平淡.妈妈无数次的唠叨,批评的话语,多次的私自干涉…会有谁,会不厌烦这些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成熟的思想,让我改变了长

第15页,共18页

久以来的想法,今天,我在这张试卷上写的,并不是虚假、瞎编的内容,而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令我触动颇深的朴素而真实的文字…

我们家,是二婚家庭!我只知道爸爸以前是离过婚的!而这个六年级毕业的暑假,我才知道--妈妈,以前也离过婚!六年级毕业的暑假,我和堂妹被送到了上海学习下一册的知识.在那儿学了一个半月,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妈妈从瑞安寄来上海的许多练习题,我基本没做,原来打算跳级的心也没了.妈妈来上海接我的时候,看到我一大堆空着的练习题,立马把我骂了,也不顾身旁有外人在,我当时十分气愤与难堪,心里不停的咒骂着.要回瑞安的前一天,我和妈妈单独坐在寝室里.妈妈望着我,说了很多很多关于虚席的问题,而我却是左耳听进右耳出,什么话也没听.但是,妈妈突然讲到了往事,这才让我专心的听妈妈讲话.妈妈说,她以前离过婚…我听到这,愣住了,我一直以为,只有爸爸离过婚,可是…我回过神,继续听着妈妈的述说.妈妈又说,她以前也生过一个女儿,原本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被一个突如其来的第三者的介入而破裂了,而妈妈的女儿不认她叫妈妈,而叫哪个第三者叫做妈妈!我听到这而,顿时惊呆了!从小到大,我居然从来都不知道这些,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没想到,我居然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我的眼泪顿时掉落下来,从来没有想过妈妈以前承受过那么大的伤害,而我,居然还是这么的不懂事,让她操心.

妈妈坐在地上,抱着自己哭泣,她哽咽的说道,她现在不求什么好的,唯一只有一个--让我好好读书!二姐的成绩十分优秀,我也跟随着她的脚步去念隆山实验小学,接着来念安阳实验中学!妈妈说,她希望我也能像二姐一样考上瑞中,甚至要考上比二姐更好的大学!我认为自己很没有用,不可能会做到比姐姐更好,可妈妈说,世界上并没有哪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或是

第16页,共18页

笨蛋,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于你自己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努力~我很惊讶妈妈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不过久而久之,我也就慢慢的释然了.我相通了,妈妈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我!她现在只有我了,只能依靠我了,而我能给她的安慰,只有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望着妈妈那如水清澈的眼睛与温柔的目光,眼泪再次不由自主的倾斜下来!我和妈妈抱在一起大哭,整个房间都漫布着悲伤的气息…我在心里默默的发誓:“以后一定要考到瑞中,考到一个比二姐更好的大学,一定要超过姐姐,不让妈妈失望!” 母亲的目光铺成一条路,让我蹒跚起步;母亲的目光凝成一束光,让我随之前进;母亲的xx结成一根绳,让我直攀到顶!

那慈祥的、鼓励的、严厉的、怜爱的xx中只包含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爱!

我将会永远记住妈妈的目光! 那目光,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

【审题立意】“那”,指代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可以是父母、老师,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等等.“那”还可以指一个特定的情境.“xx”,可以按照“什么样的xx”进行分解:关爱的xx,慈善的xx,激励的xx,友善的xx,渴望的xx,无奈的xx,期盼的xx,哀伤的xx等等.只要这xx使“我”感动,使“我”奋进,使“我”勇敢,都可以用“我”那蘸满感情的笔去抒写,去描绘.

【选材谋篇】要紧紧扣住“xx”这条主线,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为作为半径,抓住令“我”“感动”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通过细节的叙事表现出青春少年自我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感情世界和思想境界.不仅要写

第17页,共18页

出“那xx”的背景、情节和瞬间状态,还要深入挖掘“xx”背后的内涵;不仅要写出“记忆”的心理感觉,更要写出“感动”后情感上的升华和认识上的飞跃. 【写作方法】在人称运用上,要紧扣文题中的“我”字,发挥第一人称在抒情叙事方面的优势,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文体选择】文体上最好写成记叙文,记叙性散文或抒情性散文.这样便于描写抒情.

【例文点评】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上优美生动,婉转自然,很有感染力,很多符合写作要求的材料被作者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收入其中,可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文章的最后,又用一段点明主旨的文字,很有激励性,同时再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第18页,共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