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来源:伴沃教育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在座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新课标倡导我们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出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今天我就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分析我的这节课。

第一是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讲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生要求重点掌握的实验技能之一。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会不仅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掌握也有着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对以后接着学习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教材把本节课安排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之前,然而,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又会用到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为了控制教学我将两节课的顺序做了调整。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放在性质之后学习,就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基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反应装置。并会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学生单纯的知识更为重要。通过这节课,要求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我还会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安排如下,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分析完了教材,我们再来看看我的学生。

第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就为本节课储备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而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并没有系统化。初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十四到十五岁的年龄段,他们的心理也比较特殊,学生对化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教法,并给予适当的学法指导。

第三,我们就来看看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就知识而言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这里呢,我就把以前学习过的氧气与二氧化碳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合理装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四,就来看看教学过程设计:新课的开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在新课伊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愉快而主动的接受新知识,就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本节课的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一段人工降雨的flash引入新课。(播放)看完之后,向学生设下疑问,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工降雨就用到了二氧化碳,那么我们如果想在实验室里制备二氧化碳,该如何去制取呢?通过这一问题在学生的心中设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底下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接下来,就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引导探究,设计方案。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习过

第1页 共3页

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首先要探究它的反应原理,其次是发生装置,用双氧水制氧气时用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而另外一种就是固固加热发生装置。接下来是收集装置,以及如何检验氧气。通过讨论,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既首先要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采用的反应原理,其次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最后还要知道如何检验所制得的气体。明白了思路,接下来,我就会和学生沿着这个思路一起探究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得二氧化碳。首先,我会给出学生一系列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观察,这些方程式有何相同点。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方程式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那么我们实验室里可不可以用这些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呢?提示学生,实验室里制备一种气体,不能光考虑该方程式能不能得到该种气体,还要看它的反应条件是否简单便于控制。碳跟氧气反应虽然可以得到二氧化碳,但是该反应条件复杂,不易于操作,而且点燃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过高,不易于收集。而碳酸钙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二氧化碳。学生通过讨论会做出初步的判断,似乎低下的三个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含有丰富的大理石和石灰石,而其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因此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不仅条件易于控制而且原料易得,所以我们在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那么能不能用碳酸钠来代替碳酸钙呢?让学生自己在小试管中完成实验,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就会发现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非常剧烈,以至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也不用这一反应。而碳酸钙与硫酸反应之后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会粘附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这就得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那么这里的盐酸应该是浓还是稀呢?提示学生,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这样因为考虑到收集到气体的纯度学生就会做出选择,应该用稀盐酸。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固液不加热,回忆与前面学习过的哪种制气装置相类似。把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氧气进行对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二氧化碳的密度也比空气大,因此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而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还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对比就会在一系列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做出选择,组装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合理装置,既用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时,学生通过自己讨论设计实验,学习的热情正处于高峰,学习的成就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趁热打铁,紧接着,我向学生设下这样的疑问,如何知道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已经集满,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我不忙着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回忆前边学习过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试着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找出突破口,学生通过回忆就会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出发点,找出答案。这就使学生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整个过程,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就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制取气体时首先我们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而由于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查气密性的方法,因此,我会随机抽两名学生回答如何查气密性,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考虑要不要再详细的讲解这一知识点。查好气密性之后如何加入固体,如何加入液体,漏斗的高低应该怎样控制,是高于液面还是低于,这些问题都会用多媒体给学生以提示。收集好气体之后,应该如何验满?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逐步引导就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最后,我会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小结。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节内容。接着,就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能力,布置作业。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因此,作业环节也至关重要。让学生在课下试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制备二氧化碳的不同装置?试设计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通过这一道作业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在课下复习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第五,是我的板书设计。因为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所以我的板书比较简洁明了。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看到我的板书在脑子中就可以建立起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相关知识体系。

第2页 共3页

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我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中心,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化学,想学化学,从而能学好化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3页 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