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市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来源:伴沃教育


重庆市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有关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哙拜谢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因击沛公于坐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⑥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⑦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⑧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A . ①②中“谢”的意思相同,⑤⑥⑦均含有古今异义词。 B . ③⑤中“而”的意思不同,②⑥⑧均含有古今异义词。 C . ③④中“因”的意思不同,①④⑧均含有通假字。 D . ④⑥中“于”的意思相同,①⑤⑥均含有通假字。

2.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期中)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夫子欲之 ,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 . 之二虫又何知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多于南亩之农夫 D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第 1 页 共 16 页

3. (2分) (2017高三上·海安期中) 下列书法作品中,可用“结构呈矩形,上紧下松,布白平衡匀称,用笔圆起圆收,线条粗细一致,具有端庄从容、遒劲圆润的美感”来描述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4.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B .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D .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第 2 页 共 16 页

5. (2分) 选出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 )

A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下·随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而修建的。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

(3) 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殇认为“________”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

(4)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一句描写了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的情景。

三、 翻译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7高三上·和平期末)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 (2) 执政每裁量不尽与。

(3) 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

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

8. (5分) (2020高三下·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第 3 页 共 16 页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释】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 . 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C . 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 . 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 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9. (7分) (2017高三上·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第 4 页 共 16 页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 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 . 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 . 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 . 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 . 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 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 (2019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第 5 页 共 16 页

A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 .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6 页 共 16 页

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②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11. (6分)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

第 7 页 共 16 页

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

A .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 . 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 . 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D .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2) 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 . 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 . 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 . 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3) 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 . 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 . 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第 8 页 共 16 页

D .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12. (12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西风里的话 李霖灿

朋友们都说这山谷中的秋天,美到了极点。我在一个时晴时雨的周末,信步往寻。秋色 正美,十月里那特有的清凉西风阵阵吹拂,落叶满地,红遍林梢,在落日斜晖明灭掩映之中, 明黄凝紫,宇宙一片锦绣。诵“山山黄叶飞”之名句,我觉得这山里的秋色实在绚丽,算得上盖世无双。枫,不过是个中千百分代表之一,像这样满山满谷的秋林焕彩,又岂是一叶红枫 可以囊括?好明亮,好开阔!真是天地为布局,就云霞试颜色,人间可有这样大的手笔?

即景生情,立刻想到了超逸绝群的石涛,他曾以“上干气象①”的彩笔,画了一幅《秋林人醉图》这帧名作真是不凡。只是我真的不能了解,石涛他未曾到过我面前的这道山谷,如何能画出这样沉醉的画面?若以什么大家所艳称的“栖霞红叶”来评论,那真是大巫小巫之见了。

我想到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小卷。西风的回荡飘过来一阵划空的雁唳,瞭亮、挺 括、深远!把我由图画中惊醒:呵,秋天不仅是图画,它也是音乐,而且是谐和天地的大乐章。 不仅是划破碧天的雁唳,您听听:风吹林梢的韵律、披拂衰草的叹息、雀鸟的短促,牧童短笛的明亮旋律,衬托着晩霞凝紫的低音伴奏。我恍然有悟,这就是深秋的天籁,音乐家、文学 家、哲学家等所要追寻的就是它。我从秋景如画忽然走到音乐的境界中来了。北宋的大画 家崔白,他有一幅《双喜图》巨轴,那上面就充满了秋天的声音。画面上故事发展得很有趣: 一只苍兔闯进了双宿双飞的山鹊禁地,山鹊惊起大噪,苍兔嗤之以鼻,形成了一张一弛的对 比幽默。于是画面上充满了声音,首先是山鹊的高音破口大骂声,伴奏的是苍兔的嘶嘶嗤鼻 之音,晴空中充满了秋风萧索声响,风卷槲叶的声音、蓑草披拂的声音、竹枝摇曳的声音…… 在画面上交织成一团,合奏出秋天原野凄厉响亮的大合唱。我思路想到了杜工部的《玉华宫》中“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的名咏,此老自是不凡!

正在此时,从林木掩映的远方隐隐约约传来了谈话的音响,慢慢听得出是父女二人相偕 漫步归去,小女儿有太多娇生惯养的埋怨:“爸爸,我就不懂,在这里有激光、有计算机、有反 应器这些宝贝玩意儿,您都不屑一顾,却对那些老旧的教室设备十分关心,对眼前这条回家 小径上的形形色色更是欣赏备至,这到底为的是什么?我硬是搞不懂嘛! ”

第 9 页 共 16 页

西风里传来了 一缕苍老平和的回答,三分将就、七分慈祥的声调:“小文,你叫我怎么分辩? 一切都有个层次,计算机、教室、小径春耕、夏耘和丰收的秋稼也都有一个层。打一个比 喻,你看这眼前的美丽景色像什么呢?”

“当然,这像一幅图画嘛!”

老者的声音又响了 :“这就是意境上的不同了。在我看来,秋天是一首牧歌,一首清醇的 牧歌!”

很显然的,小女儿还没有懂得这比喻的深意,于是苍老的声音又来了补充:“这个,我也不希望你现在就能懂,但是你将来会有懂得的一天,一旦明白,那就不是你而 是'我们'了……\"以下的谈话就听不清楚了,人影亦逐渐模糊消失逝去。

这西风里的一段对话,尤其是“牧歌”一语,令人忽然清澈有悟,因为我正在从图画向音 乐的境界中去体认清秋,这智慧老者的一句提醒,醍醐灌顶般把我又领进哲思的境界之中。

难道对秋的欣赏,竟有偌多层次?我不禁想到了中国画中的一幅名作《秋声赋图》,画的 来源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华新罗大画师挖空了心思,用图画表诗意,传达出十一世纪时大文豪欧阳修的萧飒意境。由 华新罗、欧阳修到崔白和石涛,从图文并茂到哲意深邃,只由于这眼前美景西风残照中的智者一语,我不但体认了清秋光景的妩媚丰美,而且深深地明白了那位老人的结语正意:你一旦明白,就 是“我们”了。说得真是好,一句染神,历劫不变,千载之下,必有知音,何况洞达了宗旨,还有什么 剩余不尽?我真是乘兴而来,漫无鹄②的,如今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满载而归了。

(选自李霖灿《李霖灿读画四十年》,有删改)

(注)①上干气象:引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彩笔昔曾干气象”。上:原意为“直上”的意思,诗中引申 为影响、改变。②漫无鹄:漫无目的。

(1) 结合文章语境,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步:半信半疑地前往。 B . 囊括:“包容” 之意。

第 10 页 共 16 页

C . 意境:境界和情趣。

D . 牧歌:具有田园生活情趣的诗歌。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题目 “西风里的话” 中的 “话” 既指父女二人的对话,也指作者在 “中国画”里悟到 的哲思。 B . 在作者看来,自然界的美景是绘画的源泉,但如果没有音乐素养和历史观,也是不能画出名画的。 C . 文中借“大巫小巫” 之说,赞美眼前山中的秋色之美和石涛《秋林人醉图》中表达岀的艺 术之美。 D . 父女二人的对话反映岀两人世界观的不同。女儿偏爱物质追求,父亲更看重心灵体验 和精神追求。 (3) 作者列举《秋林人醉图》《双喜图》《秋声赋图》三幅中国画来谈秋色及中国画的欣赏,这样的设计有何匠心。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你一旦明白,就是'我们'了”这句话的理解。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已离我们渐行渐远,然而那一件件令人欣喜、令人伤怀、令人振奋的事,都将铭记人心,镌刻史册。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 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以骄人的成绩登上2019世界杯冠军领奖台。 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周年。 2020年1月1日,新的一年拉开了大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要求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消防队指导员对牺牲战士的悼辞。 ②2019年4月15日,一名中国中学生对民众增强保护名胜古迹的倡议书。

第 11 页 共 16 页

③2019年9月29日,一名女排队员写给家人的一封信。

④2019年12月20日,一名参加澳门回归庆祝游行的澳门中学生写给家人的信。 ⑤2020年1月1日,一名高三学生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6-1、

6-2、

6-3、

6-4、

三、 翻译 (共1题;共10分)

7-1、

7-2、

7-3、

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

第 13 页 共 16 页

8-1、 8-2

9-1、9-2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1、

10-2、

10-3、 10-4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11-1、

11-2、

11-3、

12-1、

第 14 页 共 16 页

12-2、 12-3

12-4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第 15 页 共 16 页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