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过盈配合抱紧力计算与校核

来源:伴沃教育
抱紧力计算与校核

一、过盈配合的基本参数

过盈连接是利用零件间的配合过盈来实现连接。这种连接结构简单,定心精度好,可承受转矩、轴向力或两者的复合载荷,承载能力高;缺点是结合面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装配不便,配合面边缘处应力集中较大。其主要装配方法有三种:压入法、温差法、液压法。该产品推力轴承与轴之间的过盈配合采用压入法,为纵向过盈联接。

计算基本参数及其含义如表1-1所示。

表1-1计算基本参数及其含义表

参数 过盈量 有效过盈量 基本过盈量 结合直径 包容件外径 被包容件内径 结合长度 包容件直径比 被包容件直径比 包容件压平深度 被包容件压平深度 包容件直径变化量 被包容件直径变化量 结合压力 符号 单位 mm mm mm mm mm mm mm —— —— mm mm mm mm MPa 参数 压入力 压出力 轴向力 转矩 传递力 摩擦因数 泊松比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符号 单位 N N N N.mm N —— —— MPa MPa MPa mm 注:除另有说明外,表中符号加下标a表示包容件,加下标i表示被包容件。 二、传递载荷所需要的最小结合压力

过盈联接的结合面间的结合压力,即径向压力,与该结合面所传递的载荷大小有关。如图2-1所示。

图2-1受轴向力及转矩示意图

2.1承受传递转矩T

当轴与轴套传递启动转矩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亦即当结合压力为 时,在启动转矩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应大于或等于启动转矩。

结合面的摩擦阻力距为,

为了保证 ,则有,

即有,结合面最小结合压力满足

2.2承受轴向力F

当轴与轴套传递轴向力时,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压力为 时,在轴向力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应大于或等于轴向力。

结合面的摩擦阻力为,

为了保证 ,则有,

即有,结合面最小结合压力满足

2.3承受轴向力与转矩的联合作用

记联合作用所产生的合力为 ,则有

推理同上,最终得到

三、传递载荷所需要的最小过盈量

3.1包容件直径比与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

1)包容件直径比,即结合直径除以包容件外径,

2)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即包容件内径的扩大量,

其中系数 满足,

3.2被包容件直径比与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

1)被包容件直径比,即被包容件内径除以结合直径,

2)被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即被包容件外径的缩小量,

其中系数 满足,

3.3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

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记为δ

,则

3.4考虑压平量的最小过盈量

考虑压平量的最小过盈量 满足,

对于纵向过盈连接,取

四、过盈连接件所允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4.1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的最大结合压力与传递力

1)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其中,系数 、 按下式计算,

2)被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其中,系数 按下式计算,

实心轴 ,此时

3)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的最大结合压力

4)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的传递力

4.2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1)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直径变化量

其中系数 满足,

2)被包容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直径变化量

其中系数 满足,

3)连接件不产生塑形变形所允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五、过盈配合的校核计算

1)最小传递力

其中,

2)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其中,

3)被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其中, 同上。 4)包容件外径扩大量

式中, 取 或 。 5)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式中, 取 或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